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第一次坐美鐵

(2025-11-22 20:39:12) 下一個

說來有趣,我來美國將近三十年才第一次坐火車。美國是個車輪上的國家,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再遠一些,乘飛機是不二選擇。而在大城市,地鐵也是很普遍的交通工具。

今年七月,我在舊金山處理完事務,要去沙加緬度探望在那兒定居的侄子一家,對於我這樣的汽車恐懼症患者來說,公共交通自然是首選,而灣區捷運(BART)轉美鐵最方便。

 

對於捷運,我不陌生,但坐美鐵還是有一點點緊張。我侄子曾經坐美鐵從芝加哥到得州首府奧斯汀,多有抱怨,說是在最後一段火車晚點,耽擱了很長時間。而且從捷運到美鐵需要在列治文(Richmond)轉車,那個車站我從來沒有去過,心中無數。

 

在舊金山辦完事後,時間很充裕,我坐捷運紅線順利到達了列治文車站。事先我在網上做了功課,說經過地道即可前往美鐵車站在售票機上可以買車票。我到地道倒是不費功夫,但是走上美鐵站台,空空蕩蕩,除了幾塊牌子,幾排座椅,一小處有遮陽頂的地方,就是兩排通往遠方的鐵軌,自動售票機遍尋不著(後來才知道在地下)。不要說和我回國必坐的滬寧線上高端大氣,設施齊全的車站無法相比,連我旅遊經過的一些鄉村小車站都看起來比它舒適一些,至少有個帶衛生間的候車室和售賣礦泉水和食品的大媽們。整個站台沒有看到過一個工作人員,和我坐捷運的經曆都很不相同,我一時覺得有點無法適應。

 

在手機上我查了一下時間買了下一班車的票,注意到最便宜的車票是普通無座的(coach)。這班火車屬於首府走廊號列車(Capitol Corridor),終點就是加州首府,出發站是聖荷西(San Jose)。買票的過程不算複雜,登記付款後在手機上存一個二維碼,但是我想,它對於不熟悉科技或者英語不好的人不太友好。

慢慢地,站台上三三兩兩有乘客來候車了。大多數人喜歡坐在露天的椅子上享受加州陽光,也時不時有和陌生人搭話的。站台上隻在高處掛了一個小小的顯示屏,上麵偶爾有黑底紅字的信息閃過,我心中拿不準,問了一下一位中年男子,哪條鐵軌通往沙加緬度。他很熱心,告訴我兩條鐵軌都可能停車,然後用手比劃了一下方向——認準往北開的沒錯。其他旅客有的看上去熟門熟路,坐著精心讀書。有的初來乍到,抱怨站台標誌不清,沒有吃飯和如廁之處。而有人看來早有準備,拿著事先準備的盒飯大快朵頤,也不耽誤候車,甚至點起一根煙,一臉滿足的表情。

第一班火車開來時,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高度。跟我坐慣的高鐵相比,高鐵像是個秀氣的淑女,而它是個粗獷的巨無霸,威風凜凜,連古舊的綠皮火車遇上它都要退讓三尺。

火車來來回回好幾班,人們也上上下下,有送別成年孩子的母親,有一起出門的老年夫妻。最讓我感到溫馨的是每班火車開走時,常常有列車員站在車門口,探出一點身體說再見,一位身材美妙的非裔女孩給我印象特別深,她笑靨如花,頻頻揮手,看來是真的很喜歡做乘務員這份工作。

這時離我乘坐的火車開車時間越來越近了,但是那個小小的電子顯示屏上不斷提醒我們列車晚點,我在手機上也看到了提示,告訴了來接我的侄子,他說他也能在手機上實時跟蹤火車。這時一輛通往屋侖(Oakland)的火車進站,有位心急的乘客要上,熱心的候車人一疊連聲提醒他是反方向的,甚至有人告訴他,萬一來不及買票也沒關係,上車補票也不是不可以。

在一再顯示誤點以後,火車終於晚15分鍾到達了,這和高鐵的短途幾乎分秒不差也不能相比。我看了一下車身側麵的電子屏,的確是我要搭乘的車次,但是這標誌也太不顯眼了。一上車我就明白了這些美鐵火車高大威猛的原因了——它是一輛雙層火車,下層是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如殘障者的專座,而一般乘客需要走到上層就座。我看了一下,火車不擠,每一邊兩個相鄰的座位,但是找到沒有鄰座乘客的座位我還是走了大半個車廂。

落座不久火車就開動了,這個停站時間之短跟高鐵有得一比。正在我奇怪進站上車都沒有檢票時,一位身著製服的乘務員小哥手持一個平板電腦來檢票了。他掃了一下我手機上的二維碼,確認了我的目的地是沙加緬度,然後打印出一張紙片,貼在了我座位上方的行李艙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他怎麽有通天眼一下就看出新上車的乘客。我掃視了一下左右,很多人是去戴維斯(Davis),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去沙加緬度終點站,這兩個應該是大站。

坐定以後,我自然是往窗外看風景。哇,沒有想到的是現在這列火車就沿著海灣線在開,近處的海灣線,遠處的海平線,以及灣外的山脈盡收眼底。這和我在中國乘火車的經曆迥異——且不說現在高鐵幾乎都是封閉式行車,看不到什麽景色,就是以前坐的普通火車,我熟悉的風景也是江南民居或北方荒地。我侄子說過,美鐵經行的很多地方風景壯闊,這段首府走廊沿著聖帕布羅灣(San Pablo Bay)的路程果然如此。我在手機上打開穀歌地圖,一邊觀景,一邊識圖,興致盎然。原來這個海灣水深比較淺,但是有一條狹長的深水路一直通往沙加緬度,為它提供了難得的出海口。接著火車經過一座鐵橋通過海峽一路向東北奔馳,先是經過濃煙滾滾的工業區,然後展現出大片的農田或果樹。以前知道加州往東就是農業經濟,現在眼見為實。

再看列車裏麵,我就坐在應急窗口。窗口有明顯標誌且可以打開,這讓我想到了不久前中國一輛高鐵停運,門窗皆閉,空調停電,以至於一名小夥子還得挺身而出用安全錘砸破玻璃讓大家透氣。當然中國高鐵窗戶不能打開可能有安全上的考慮,不過美國的可能更具彈性吧。

從列治文出發,雖然車速不快,但經停寥寥幾站,一個小時出頭就到了戴維斯,步行至加大戴維斯分校隻要15分鍾。我有好幾位朋友是加大戴維斯畢業的,而我喜愛的詩人北島也曾在此任教,可惜從來沒有拜訪過。戴維斯的車站是典型的美國西南部Adobe的風格,此地的氣候看來已經和舊金山附近的地中海氣候不大相同。明媚的陽光下,很多人膚色曬得比較深,非常健康。

再過二十幾分鍾,火車慢慢停靠在終點,沙加緬度穀站(Sacramento Valley Station)。這時我才真正看到了美國頗具規模的火車站。它有四條鐵軌,車站的候車廳裏有美麗的壁畫裝飾,還有商店和比較清潔的洗手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其繁忙程度在美國西部排名第二。

出站也沒有人檢票一類,就停車場不大,但是全憑自覺繳費。我在寬敞的等車區稍侯,侄子趕至接我上車。他笑問:“舟車勞頓否?”我答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人生又多了一次可貴的經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