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每一片雪花都有飛舞的自由

(2020-03-15 13:58:13) 下一個

世界上有多少瘋狂、邪惡、惡念,就有多少進步、智慧、知識、人道和友誼,全都置諸天平之上。我們一切人,我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人,我們的世紀就生活在這種凶險的平衡之中。因此,我麽必須相信善和善心的強大的威力。

我想,現在,在我們的時代,信仰上次就是信仰善,就是相信善比惡威力強大得多,善遲早要壓倒惡而取得勝利。在今天的世界上宗教的差別已經沒有什麽意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已經超越國度、洲際、語言和種族的界限,本能地學會了相互了解。
--斯韋特蘭娜·阿利盧耶娃《致友人的二十封信》

1997年,我在複旦大學讀研究生時,遇到一位很會講政治課的老師。本科時我讀的是外語學院,政治課不是老太太講故事會(“白崇禧死的時候屍體都發綠了,嘖嘖嘖。”),就是中學老師般的照本宣科(“同學們,查筆記,查筆記啦!”)。但是複旦畢竟是複旦哎,綜合性大學出來的老師就是不一樣,我第一天上課看到他的名字,就覺得耳熟,好像在《讀書》或者《散文》雜誌上看到過他的理論文章的。

那門課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很容易讓我們覺得沒勁,但是他一開始講的就是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怎樣在半夜召開,怎樣一陣陣掌聲熱烈,怎樣通過內線傳到了西方記者手裏,我們覺得像在聽Ken Follet的驚險小說(比如著名的間諜小說《針眼》)。然後我們再回溯過往,一起溫習了多少個五年計劃和大清洗等曆史,一起回顧了二戰列寧格勒保衛戰的驚心動魄。說到這裏,他賣了個關子,讓我們給斯大林的政績打個分。大家發言積極踴躍,有說不及格,有四六開,三七開。。。最後他含笑不語,在黑板上寫了個大大的100!他的理由是,沒有斯大林的工業化,二戰結果難說,他的貢獻足矣給他滿分。

這些年過去了,後來在那門課上學的《1848年政治學經濟學講稿》《哥達綱領批判》等都沒有太深的印象了。就是這個100分深深印在我心裏,還有他對於當時的一個解釋(大意):“那時候,的確是有無數敵人潛伏在人民中間,而在形勢如此危急的情況下,無法分辨清楚啊!同學們,他們是自願犧牲自己被清洗,為了理想的實現。”具體言辭可能有出入,但是他慷慨激昂的語氣我忘不了。

再後來,我出了國,在為生活的奔波中幾乎忘記了任何形而上的問題。美國,美國,就是這樣現實。我在伯克利的新聞學院讀書時,一個老師在課上大聲說了一句:“我不相信資本主義!”下麵不少人抽了一口冷氣。後來在華盛頓大學的教育學院讀書時,有個我很欣賞的華裔同學被問及最喜歡的經濟學家,他大聲回答:“馬克思!”很多人跟我說他不適合去公立學校任職。這個時候我從來不表態,因為我當時不是在為身份問題操心,就是為金融危機時期找工作發愁,談論這個像拿空氣做麵包。

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世界觀,是這次的全球疫情。武漢封城時,我們每天都在關注一個空間的一次次升級,仿佛是魔幻現實主義。我們看到了整個武漢的犧牲,整個湖北的犧牲,甚至是整個中國的犧牲,而感謝很多文章,讓我們看到了個人的命運。這個時候,我忽然想到了我那位老師當年的話,覺得無法信服。這個時候,真的不能說自願啊。許廣平曾經在《魯迅景宋通信錄》裏麵說到,犧牲者,祭祀之牛羊也。城一封,很多病人和健康的人在這個意義上是真正的犧牲,或者說是被犧牲,談何自願而言。我們這個時候對於他們隻有最大的哀悼,而沒有讚揚這樣的精神可言。在這樣的時代,難道不應該追責到底,難道還能和我當年的老師一樣,因為最終的“勝利”,而給上上下下的政績打上一個大大的100分?

更讓我們海外華人感到心寒的是,網絡上不斷傳布著仇美、恐美的謠言,以至於我們的家人擔心之至。他們因為自己經曆了無數的政治風波,或者是因為消息來源的不明,覺得他們成了美帝陰謀的犧牲品或者我們在美國定居的人將會成為將來美國相似政策的犧牲品。這個時候的確如我以前柏拉圖洞穴人的說法,我們看到的都是投射的影子,而不是真實的世界。

現在我們周圍氣氛其實很平靜,今天早晨一位同學請我簽名請願,學區的老師也可以在家工作,我覺得合情合理,簽了。晚上有一個線上培訓,學習另一個網絡教育軟件(最近學習了三個新的,非常有收獲)。我訂蔬菜什麽也都順利,就是先生的一罐午餐肉沒有及時送到,可能沒有了。這個和四麵哀歌的武漢根本不可同日而言。如果他們是雪崩中的一片片雪花,那麽現在,我們是一片片自由飛舞的雪花。雖然有一天春暖花開,雪花可能會融化,但是現在我們還是在飛舞,飛舞,有我們的方向。

昨天做的菜是臘味煲仔飯,方便好食。我的成功你也可以複製--推薦原料金然棧瘦肉加雞肉臘腸(Instracart裏的宇和島屋還有)和李錦記甜醬油。

今天推薦的書是和我的俄羅斯情節緊密相連的--A Gentleman in Moscow 《莫斯科紳士》。十月革命後,一位俄國貴族被軟禁在一個高級旅館裏,將要度過他的一生。這個開頭就足夠吸引人了吧?我最愛的一段是他從法院出來,得知第二天就會被終身禁足,他做了什麽呢?他去一家著名法國甜品店,吃了一塊蜂蜜千層蛋糕。我在想,如果我兩個星期前知道自我禁閉遙遙無期,我又會做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露得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我在複旦讀本科時也碰上了一位很會講故事的政治課老師。
思蘆 回複 悄悄話 寫得不錯!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