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中秋
作者 邱明
我到美國來的那年,女兒12歲,那時候中秋節,我倆把所有的月餅各買一顆,切開來四瓣或者八瓣擺在盤子裏,手撚即食:五仁、火腿、自來紅、自來白、白糖、豆沙、棗泥、蘇式酥皮、甜肉後來有了廣式月餅,特別貴,奢侈一下就買兩塊,放在最後吃。
至於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砍樹早就失去任何興趣,半點不覺意趣,唯獨天蓬元帥調戲嫦娥,被罰作豬八戒,還有一點話頭。
在我將要離開家的時候,和女兒有一個約定“千裏共嬋娟”,互相思念的時候,同時看同一個月亮,聊解相思。
不料想,我看月亮時,北京是下午兩、三、四點,她看月亮時,洛杉磯是早上八、九、十點。沒有了“千裏共嬋娟“便隻剩下”此事古難全“了。
都說最幸福的是團圓,因為團圓不易,所以特別在意,說到團圓,稍稍煽一煽情,就能賺一大票”淚目“。蘇東坡是不懂得時差這回事的,才有了這千古佳句,別人悟到的可能比較高雅,我悟出來的是:浪漫不需要科學,高科技破壞了浪漫。現在有手機,有微信,有zoom,天天通話,日日視頻,古難全的,也全了,再哭哭啼啼說不得團圓,總是有些矯情了。當然還沒有辦法“抱抱”,隻是這個“抱”我在國內時,小孩子過了七歲,家長就基本上不會“抱抱”了,大人互抱這回事,很少見,現在不一樣了,在美國天天抱抱,稀鬆平常,回國去,任何場合、大人孩子,男男女女都會抱抱,一樣稀鬆平常。
中秋節如果抽掉了“團圓”,就寡淡了,月亮是每個月都會圓的,何必中秋。
好在還有月餅可以吃,隻是超市裏月餅奇貴,超出想象,但總歸是一年一次,應景而已,便總會買了回家,吃上幾日。
想吃出一點老北京“稻香村”的味道,我甚至花高價請代購幫我買了“稻香村”的油炒麵,那是我小時候經常當作早餐的食物。一袋油炒麵人民幣15元,我買了4袋,60元人民幣,運費2642元人民幣,是炒麵價格的44倍,可是誰讓我日思夜想這一口呢?
中秋了,孩子們一個醫生、一個護士,都不能回來,共嬋娟也不用千裏,近在咫尺,隻是不得相見而已。我還是思鄉吧,超市裏還就是老北京月餅最便宜,買了回來,衝一碗飄洋過海來到洛杉磯的油炒麵香香稠稠的,吃了一口五仁月餅,奇怪,怎麽都不甜呢?再嚐一口豆沙的吧,也不怎麽甜,完全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
奇怪,現在的東西都是如此寡淡無味的,該不是我味蕾退化了吧?拜高科技所賜,全世界的人都在講養生。
少鹽、無糖,把我的家鄉味,全都變成了“養生味”了。
從什麽時候,糖變成了毒藥了?記得小時候,上生物課,是這樣描寫糖的:
“碳水化合物經由人體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幫助人體細胞產生能量,並維持大腦運轉。”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糖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力和表現。攝入糖分能夠讓老年人更積極地去全力完成困難的任務,血糖水平升高還會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加快樂。
浪漫的中秋,誤會了;團圓的中秋,視頻了;吃的中秋,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