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勿念,就是給人別人恩惠或者幫助,不要自己總記著。這是一個似乎很有道德的做人標準,其實所有的道德標準都可以從利己的角度去看待。今天我們就聊聊從利己的角度看“施恩勿念”。
現實中,人內心會傾向於放大自己對別人的恩惠,而縮小別人對自己的恩惠。舉個例子,A給B介紹了一個不錯的工作,A會覺得:沒有我引薦,你能進入這麽好的公司嗎?B會覺得:你是幫忙穿針引線了一下,但主要也是我自己很努力地準備麵試,才最後能進這個公司的。而且,你又不是唯一一個能幫我引薦的人,你不願意幫我,我還可以找C呢。
內心會放大自己對別人恩惠,其實就隱含了別人欠了自己,有了這個想法,就埋下了未來關係出問題的隱患。別人稍微少做了一點,就會覺得自己吃虧了。不知道您有沒有的這樣的經曆,有些人在和人發生的矛盾爭吵的時候,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把自己認為過去對別人有恩惠的地方,把別人對自己忘恩負義的地方都說一遍。這在有些夫妻吵架的時候尤其常見,一方或者雙方都把過去的陳穀子爛芝麻翻出來,用以證明自己的好,和對方的壞,而導致吵架的原因本身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這種吵架除了進一步互相傷害感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一個人在矛盾衝突的時候不斷地提及自己過去那些所謂的恩惠,那些事情不但不再是恩惠,而變成了讓別人反感仇恨的導火索,因為沒人想一輩子都活在虧欠的心態下,而事實上能有多少恩惠是讓要別人欠一輩子的也沒完沒了的。這就涉及到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處理矛盾的原則:在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專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而不要把過去的恩怨情仇一起加進來。這樣會更有利於事情的解決和關係的保持。
下麵我想討論人們常說的“升米恩,鬥米仇”,有兩種“鬥米仇”的情況:
第一,如果您真的是對某人有非常大的恩惠/幫助的情況,您最好完全忘掉,永不提起。為什麽?因為正常人的心態的這樣的,當還能償還的時候,會選擇償還,這就比方是朋友中禮尚往來的正常交往,誰都不會有虧欠的心理。但當人內心真的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償還的時候,人是不願意一輩子都活在虧欠的心態下的,如果您還時不時念及自己的恩惠,那對方的自我保護機製會啟動,找各種原因和理由來證明您其實並非為了幫忙,而是為了自己。再用前麵那個找工作的例子,B為了平衡自己的虧欠心理,可能會想:A其實把自己介紹過去,是為了掙點referral fee,或者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並非真的想幫我。結果就是一方要證明對方恩將仇報,另一方要證明對方的初衷是有利可圖,朋友就變成了仇人。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麽?應該第一永不提起自己的幫助,第二找些事情來請求對方的幫助,這樣會讓對方心理平衡,雙方還可以維持平等互利的關係。
第二,幫助太頻繁。太過頻繁的幫助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付出,當停止付出的那一刻就是反目成仇的時候。不用說朋友,連夫妻間都是如此,比如說一方A經常幫另一方B搞定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如果有哪一天沒幫,那B對A幾乎一定是怨恨的。所以生活中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幫忙是為了讓別人更獨立,不是為了產生依賴。沒有必要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實力而幫忙,這種心態下的幫忙就會導致上麵的問題。
最後,我不是想表達每個人都內心暗黑,不懂感恩。恰恰相反,我上麵闡述的例子可以發生在幾乎每個人以及周圍人的身上,這些人也並非什麽壞人,隻是人的內心最自然的想法是為自己辯護,所以“施恩勿念”就是為了防止自己內心放大給別人的恩惠,減少別人的虧欠感,從而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