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種中國文化(或者整個亞洲文化圈)缺乏,卻在生活工作中很有用的教育(或者理念,方法):Be vulnerable。這個詞似乎沒有合適對應的中文翻譯,並非是容易受傷的意思,所以我們就用英文表達。
西方近代的心理學社會學對於be vulenable的研究成果很多,在歐美文化圈很快就獲得了廣泛認可和傳播,這和人與人平等的社會觀念有關,因為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很難be vulnerable。整個亞洲文化圈幾乎和be vulnerable絕緣,因為亞洲文化圈一直沿用的教育方法就是一個“忍”字,聽著就讓人心裏難受,受了不知多少苦的感覺,而且這個字意思上就含有人與人不平等的關係,最終“忍“不住就隻好爆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種教育會讓人變得人格分裂。
“忍”文化簡單的讓人們表麵上順從樂觀,就是要把最好的一麵示人。但其實內心中的怨恨並不會因此改變,而是會不斷滋長。表麵的開心不僅掩蓋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也錯過了最好的交流時間。內心的怨恨最後的爆發不可避免,並且一定是巨大並且互相傷害的。那一刻,除了自我辯護和互相指責,真正的交流是零。就婚姻而言,問題的真正原因可能雙方吵到了離婚也不知道是什麽。這一刻,您也許擁有了好強/要贏的麵子,但留下的可能是一生的苦痛和怨恨。就工作而言,海外中國人常常能把具體工作做好,但卻不會展示平等人際關係下的leadership,因為從小沒學過。
Be vulnerable,需要分享自己的感受,包括自己內心的軟弱,而不是轉成對他人的指責(比如說我最近工作壓力好大,因為項目期限很緊,而不是說你怎麽就不能把家裏的這些事情做好)。Be vulnerable,越早分享越好,一旦怨恨聚集起來,說出來的話就難免帶刺兒了,別人都能感受得到。
Be vulnerable會增進雙方的trust,但也需要雙方的配合,如果一方的分享成了另一方的攻擊目標(比如一方分享了自己對工作的fear,卻成了另一方拿來嘲笑和認為無能的目標),那這種分享馬上會停止並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互相尊重是be vulnerable能有好的反饋的前提,如果一個雙方的關係裏有很明確的一個強勢另一個弱勢,那強勢的一方可能會因為缺乏對另一方的尊重而不會平等的分享交流,因為他(她)要保持自己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