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儒道佛核心思想有一個共同之處:“虛”,就是定義模糊,怎麽說都有理。比如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佛教的“空性”,“放下執著”,都是聽著好有道理,但具體是什麽,一萬個人有一萬個理解,都說自己的理解是創始人的真正想法,其實創始人本人都不一定想清楚了。說得模模糊糊的好處是可以千秋萬代正確,但卻毀掉了討論的空間和進步的方向,讓思想變成了宗教。
很有意思的是這類模淩兩可的思想在邏輯上其實是有悖論的。比如說:一味地追求“中庸”的行為本身就很極端,並不“中庸”;一味地追求“無為”的行為本身很有為,並不“無為”;一味地追求“空性”的行為本身就很不“空性”;一味地要“放下執著”的行為本身就很執著。這也許就是很多人究其一生卻越修越覺得自己做不到的根本原因,因為邏輯上本就是說不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創始人能自圓其說,後人又加入更多新的注解,讓這些概念越來越難以理解,失去了實際可操作性,最後這類思想的主要用途就是被一些所謂專家學者高僧上師拿來糊弄一下大眾賺點錢,對國家社會的進步哪還有什麽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