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疚,罪惡感是中國人比較常見的一種負麵情緒。很多華人會用負罪感來操控對方。大家很非常熟悉的一句話, 你不聽話 讓媽媽感到很傷心,就是一句典型的 讓孩子產生內疚感 從而操控孩子行為的一個方法。
小孩因為對媽媽的依賴,不希望看到媽媽傷心。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媽媽傷心, 孩子內心就會產生一種負罪感。這是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他會用另外一種行為,比如對媽媽表現愛或者關心的行為,來平衡自己的內心感覺。 如果孩子沒有有愛的行為,至少也可能是聽話了,不鬧了,停止了當時的淘氣行為。
也許你還看到過夫妻或者戀人之間吵架,一方發出這樣的威脅:如果你再說,我就從這裏跳下去,死給你看。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我跳下去,是被你逼的,你要對這個事情負責。利用對方的親情關係,讓對方產生負罪感,逼迫對方按照他的意思來做。
有的人甚至喜歡以自虐的方法,去操控別人,讓對方產生負罪感,從而做出一些表達愛的行為。 我曾經有一個客戶,兄弟姐妹幾個人一起回家看父母,媽媽做了很多菜,大家都坐在桌子上吃,她自己卻不上桌一起吃,說不餓。非要等菜都涼了,大家已經吃完了,她才吃。兒女們想不通,為什麽母親會有種行為。這個媽媽的潛意識中,其實隻是想讓孩子們知道,我為你們付出了很多。 子女感到內疚,會作出一些行為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不管家長還是戀人,說這些話,做這些事情的時候, 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麽做會讓對方產生負罪感。 這是我們華人從小訓練出來的,操控人的一種方式。 經常聽到家長指責子女不孝,他們就是想用不孝這頂帽子,讓對方產生一種罪惡感,從而迫使對方做一些善意的行為。 這種用負罪感的方法改變孩子行為, 會讓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不喜歡自己,很自卑。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嚴重抑鬱客戶,他父親因為身體健康出了嚴重問題,其父母感情也很不好,父親心情很低落,後來自殺去世了。 在父親去世之前, 這個客戶還跟他爸爭吵過一次,於是他覺得是他自己害了他爸。 有強烈的負罪感,愧疚感。 父親去世一個月以後,還是無法原諒自己。
很顯然,他父親去世這個事情的負罪感 直接導致了他目前的抑鬱情緒。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消除他的負罪感。用了本人獨創的ABCD催眠輔導法,第一次就解除了他的負罪感。總共做了5次輔導,他的抑鬱情緒就消失了,恢複了正常的生活,甚至感覺到比以前更加自信。
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如何消除內疚,負罪感,讓你更加喜歡自己,更加自信。這個方法也是我輔導這個客戶,幫助他消除負罪感的方法和思路。
先講一下, 我們的內疚感,負罪感是怎麽來的?簡單的說,負罪感就是感覺到自己做錯了事情。這位客戶認為是自己說的這些話,導致了他父親想不開,自殺了;接下來就恨自己,為什麽當時會對他父親說出這樣的話。從表麵上看 是他父親去世 讓他產生嚴重的愧疚感, 但是真正的原因 是他對這個事情背後的想法。
那麽是什麽想法讓我們產生愧疚的情緒呢?通常來說, 有2種想法會讓我們感到愧疚或負罪感: 1)由於我所做的事情,產生了不好的結果;2)我應該對這個不好的結果負責,我應該被譴責。 沒有這2個想法,我們就不會有內疚的感覺。 如果我們可以自己否定這2個想法,負罪感就可以解脫了。 下麵我們舉例來說明,如何否定你的這2個想法。
第一種情況, 不好的結果: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對戀人,經常吵架,女的想提出分手,但是下不了決心,因為她覺得那個男的對她很好。 如果分手,會讓她有很強的內疚感。女的來找我做心理輔導。 我跟她說,如果你跟這個男的分手, 並不意味著對這個男的有一個不好的結果。我問她,你們2個人性格不合,都很固執,這樣繼續交往下去或者結婚以後,他會到幸福快樂嗎?她說不會。如果你們分手了以後,他是否有可能找一個更合適他的女生,他會有一個更快樂的婚姻生活?她說會。 所以你們分手的結果不是不好的。 後來他們心平氣和的分手了,但還是像普通朋友一樣有來往。
再說那個父親自殺的客戶,我問她,你能讓你父親身體恢複健康嗎? 不能,你能讓你父母的婚姻關係改善嗎。不能。 對於一個身患絕症,婚姻不幸的老人, 當時作出這個選擇, 對他來說,可能是一種痛苦的解脫。這不一定是一個不好的結果。 這個客戶接受了我的說法,內心的負罪感減少了很多。 我當然不是鼓勵子女沒有了負罪感以後,就可以放肆的跟家長去爭吵。我隻是告訴我的客戶,不幸的事件既然已經發生,就去接受現實,盡快從悲傷中走出來。
第二種情況,你不必為你所做的事情譴責自己。假如,你在路上走的時候,看到發生了一場車禍,有人傷的很嚴重,留了很多血。 看到這樣的場麵,你是否會感到內疚?不會,為什麽你不會感到內疚呢?因為你不需要對這個事情負責。 所以隻要這個事情你不需要負責,無論事情多麽的悲慘,你也許會感到同情,但不會感到內疚。
準對我這位客戶的情況。她父親的自殺是否需要她負責呢?當時她非常的自責,覺得是她害了她父親。我說,你不用對你父親自殺負責。他是一個成年人,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決出自殺這個決定,跟他的過去的人生經曆 所形成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而你父親的這套價值觀,你是無能為力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也是無法控製自己 當時的思想和行為才說出這樣的話。 如果你無法控製事情的發生,你就不必感到內疚。他感到疑惑,說我的思維和行為是我控製的,怎麽會是我無法控製的?
我問他,你想要快樂麽? 他說當然想。 我說,如果你想快樂, 隻要有快樂的想法就好了。你是否可以隨時讓自己有快樂的想法呢?他說不能。當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 你有沒有辦法不去想這個不好的結果。 他也說不能。
所以你不能完全控製你的想法,你也無法完全控製你的行為。如果你無法控製你的行為,你就不必譴責自己了。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是無法自己控製的。 所以,即使那天你說了一些話,讓你的父親很失望,你也不必感到自責,因為你說這些話的時候,不是你有意想去傷害你父親,而是你無法控製的 。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不同意我的觀點。 你不同意我的觀點沒有關係,但是希望你認真想一下,你是否真的可以控製你大腦中出現的想法。 如果你想內心平靜,你是否就可以做到內心平靜了呢? 在你焦慮的時候,你跟自己說不要焦慮,你是否可以做到? 你知道應該多運動,少吃垃圾食物,你是否可以做到?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是不能完全控製你的行為。
如果你可以控製你的行為,你應該可以完成你想做的所有事情。 你可以去控製你自己,讓你內心很平靜,你可以控製自己,讓你注意力很專注。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人是做不到的。偶爾做到 倒是有可能的。但那也不是你控製做到,而是自然發生的。如果一個不好的結果是你無法控製的,你就不必感到內疚。 這樣你就可以解脫了。
我說我們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不必要有罪惡感,不是說你去殺人放火做壞事也可以了。約束一個人的行為,不需要用罪惡感,用法律就可以約束。 比如做壞事後被發現,他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即使他內心沒有罪惡感,也不會去做。 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太多的負麵情緒,他內心會更平靜,也就更不會因為情緒衝動有不好的舉動了。
從本質上來說,內疚感,負罪感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從小的訓練讓我們習慣於在感到內疚的時候,會用關心和愛的方式來彌補,這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內疚表示關心,愛對方。但是感到內疚本身並不表示你關心對方。不內疚也可以去愛對方。內疚隻是表明你相信了 你做的事情是不對的,而且你需要負責。 感到內疚也不會讓你停止以後再做這種事情。 因為你做這個事情的根本原因在於你當時的衝動情緒。
如果你想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應該去思考,是你的什麽想法導致了你當時的衝動情緒。 然後去質疑,否定這些想法,這樣就不會有衝動的情緒,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同樣的行為了。
小節一下; 中國人喜歡用內疚情緒去操控對方。 內疚不表明你關心對方。很多家長對孩子沒有教育好,感到內疚,這個也沒有必要。內疚是沒有意義的情緒。如果你放下內疚, 就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情緒來跟你的孩子互動。 改善你與孩子的關係。 消除你的內疚,罪惡感,會讓你變得更自信,內心感到更有力量。
轉載請注明原創作者:自信心理教練-蔣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