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語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願還有餘熱發光,秋末涼意已去,寒冬悄悄走來,我喜歡梅花的骨氣,不媚,不豔,不俗,不嬌,一片白雪幾點紅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觀台海風雲,看中國現象》

(2021-05-10 19:39:59) 下一個

前言

最近,看了一篇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的網絡聊天文章(文章見附錄),周孝正談為什麽台海逼近戰爭的邊緣。周教授文說了很明白,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隻要有閱讀能力的人都看得懂,可是,現在看起來似乎大家都在裝糊塗。

周孝正已經移民了,在“這裏”(美國),看起來他的日子過的還挺自在。我時常聽到他說這說那。不過,他對關心台海的呼籲聲音在“那裏”(中國)實在太弱了。因為這種明顯有違聖意的說法,在政治正確的大旗之下,就像一位弱不經風的病人,哪怕是輕輕的晨風吹過也便東倒西歪,甚至化成塵埃也便銷聲匿跡了。

《觀台海風雲,看中國現象》

這幾年台海驟起風雲,以武促統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輿論喊打已經成為主流趨勢。誰不同調,誰就是不愛國。這種一邊倒的輿論風向,已經讓所有不同意見的人,幾乎全麵噤聲。現在的輿論除了武統之外,再也沒有第二種聲音了,而且,網絡也不允許第二種,或第三種聲音。

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這種人為製造的民意有可能會誤導了頂層對解決台海統一問題的判斷。周教授所言,其道理實在明白不過,頂層不可能不知道,如今明知戰爭意味著生靈塗炭,血流成河,但是,為何依然一條胡同走到黑呢?

我以為,這關係到永保江山萬代紅的根本問題。此說很像高大上,實則反應了紅色後代保政權的決心,可以不惜血本,甚至鼓動發揚湘江血戰精神,為保政權,做好決戰的準備。此邏輯大家都不陌生。

當紅色江山與百姓生命擺在天平的兩端思想著孰輕孰重?相信頂層早有定奪,而且心意已決,台灣寶島勢在必得,而且越快越好。這恐怕在頂層所有方案中早已排在首位。理由有三,第一,從陸路大國走向海洋大國,台灣是中國走向海洋強國的最後一塊破拚圖。拿不下台灣,中國永遠成不了強國,而且,隻能躲在東海,南海,這樣區域性的海洋裏自己玩自己。

第二,中華全麵複興,趕超美國這是既定的方針,既定的戰略。頂層已經定義美國是中國的最大敵人,而要打敗美國,中國必須收複台灣,然後衝出太平洋直達第二島鏈,或第三島鏈,甚至直接抵達美國本土,而且,拿下台灣是挫敗美國在印台影響力的最重要戰略舉措。隻要台灣被拿下,美國在印太,尤其在東南亞各國的話語權必將全麵受到削弱。同時,中國可以乘勢擴大西太平洋勢力範圍,這是填補“東升西降”空缺的最好時機。若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台灣成為不得不拿下的關鍵因素;

第三,之所以拿下台灣具有時間緊迫性,那是因為中國經濟正處在改革開放40年來,國際環境最為惡劣的時期。這比八九六四那個時候的國際環境還要糟糕幾倍以上。拜登上台以後,采取的合縱連橫的戰略已經開始奏效,美國主導的藍色供應鏈正在趨於成型。中國將麵臨著更加孤立的國際環境,如果拿下台灣,至少可以阻斷藍色供應鏈成型,戳破拜登主導的美國再次偉大2.0的計劃,這其中台灣是關鍵的關鍵。

這一點,西方國家很多智庫早已看清了中國遲早走海洋大國的本質。西方智庫很早開始研究這樣議題,從各個方麵提出遏製中國的盤算。不少人以為川普對華強硬政策是他個人性格使然,這完全低估了美國智庫對政府的影響力。現在歐盟,英國等都已經清楚地看見了中國的“野心”。不久前,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發表一篇震撼全球的文章《台灣是地球最危險的地方》。這篇文章傳達的訊息,表麵上看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相關聯,因為台灣高階半導體幾乎壟斷了全球,其出貨量的占比達90%。其實,經濟學人是要透過講述台積電的故事,警告全世界,中國拿下台灣的決心不是停留在計劃之中,而是進入實施階段,台海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戰雲密布。

從另一個側麵觀察中國。在過去五百年裏,西方哲學已經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人們的思維方式也隨著哲學思想的改變而改變,尤其是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的研究,更多注重於社會的需要,傾聽民意的意見,也因此帶來一個新的思維傾向,特別是政客們更喜歡操控民粹主義。當我們看見,近年來,美國朝野對華議案何以意見如此的高度統一,除了政客操弄民意,鼓吹中國威脅論之外,中對外政策越來越強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有人把拜登走多邊主義路線開始奏效的原因歸功於中國的戰狼外交的結果,這種說法並不全麵,但也不無道理。最明顯的結果,中國的國際朋友越來越少了。

這裏必須指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內流行著一種說法,中國不管怎麽做,都是不對的,即使對美國低三下四,美國也不會放鬆對中國采取遏製戰略。這個思考邏輯非常的要命。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戰狼外交的借口,甚至成為武統台灣的理由。究其原因,這和政府與民間形成的民族主義合流有關。另一個原因在於對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反思結論。

國際上普遍的認知,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重大成就歸功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國際上提供給中國和平環境有直接關係。換一句話說,中國專注於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經濟全球化的活水自然就流入中國,那時候,中國不想發展都很難。

很遺憾,中國並不這樣認為,政府一直認為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勤奮努力的結果。這種結論非常有誤導性。黨和政府積極努力治理國家這是理所當然,世界上很少有國家把國家發展功勞歸功於一個執政黨和政府。作為對曆史的總結,應該看見的是戰略的正確性和政策的有效性。同時,如果在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教訓中忽略了國際和平環境,那麽,對中國未來建設與發展會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麵影響。人民會以為,不管國際環境如何,隻要我們自己夠努力,國家自然而然就會得到發展,事實是這樣嗎?隻要看看,中國花了40年,好不容易構建的全球供應鏈,現在景況如何了?國內不少專家學者還認為,中國完整的供應鏈可以給資本家帶來很高利潤,殊不知,評估投資不是隻有生產環節,供應環節的成本問題,更重要是政府的政策風險,如今外資投資比率連年下降,這正說明了外資卻步了。什麽原因,就是因為政策轉向了,資本家看不見政府支持外資的決心,甚至西方國家聞到了,中國正在竭力往左轉,大有否定改革開放的味道。

隨著中國政策左轉力度不斷得以強化,資本活水被堵,被抽的現象隨處可見,活水已經變為死水一潭。同時,看見上意識形態抬頭,經濟及·其他都必須讓位於政治的“政治正確”無所不在,市場規則受到嚴重扭曲,市場經濟正在承受著重壓之後的後遺症。國際投資快速縮水,民間有效投資嚴重不足。有人抱著GDP和出口數字大唱讚歌,可是,撕開亮麗數字的遮羞布,那將會暴露多少社會問題,如失業,消費不足,還貧等。國際上繼續走戰狼式外交,看起來不與西方國家戰到底,誓不罷休,其結果就是四麵樹敵。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環境中,誰還有信心與中國交朋友呢?是資本家嗎?還是西方發達國家?感覺上,隻剩下聯合國占多數席次的國家,如亞非拉等國。所有人都知道,這些國家都是白眼狼,有給錢就叫娘。最有實力的國家當屬俄羅斯,可是,俄羅斯值得信賴嗎?

下個月,拜登與普京在第三國舉行峰會,雖然國際上並不看好拜登與普京見麵會有什麽結果,但是不要忘記了,當年美國如何聯合中國打敗前蘇聯的曆史教訓。更關鍵的是,俄羅斯戰鬥民族曆來都是中國人的勁敵,而普京這個人能值得信任嗎?答案是否定的。大家還記得去年中印爭端鬧得沸沸揚揚,普京始終不說話,甚至暗地裏還賣反導係統給印度,明白的利用印度對抗中國。曆史上有太多例證說明俄羅斯是最狡猾的合作夥伴,如此還能相信普京嗎?

如果拜登與普京私下達成某種協議,那麽,中國又少了一個所謂的堅實朋友,剩下的那些亞非拉朋友除在聯合國投票支持中國外,還能做什麽呢?

現實主義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真實反映了客觀現實。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以擴大對自己更加有利的社會資源,然而,我們看不明白的是中國戰狼式外交的結果是,拒朋友於千裏之外。最近,剛剛召開的G7會議,通過了決議案,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麵對這樣的現實,難道這些外交人員就不懂得反思嗎?連德國,法國都不想支持中國。這種狀態下,如果說,外交人員還是以為,中國不管怎麽做,都是不對的。這樣思維實在令人費解。中國真的那麽有底氣嗎?那麽強嗎?真的有實力以一敵十,與西方國家對著幹嗎?外交人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中國已經不是100多年前的中國,但是,西方國家也不是100多年前的西方國家。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當占全球經濟將近一半G7國家聯合起來了,而中國隻占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經濟實力,怎麽可能與如此強大的西方聯合體直接對撞呢?

如果經濟實力不足於直接與西方國家硬碰硬,那麽,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對台武統的戰略思維呢?台海問題重來就是中美問題,而中美問題往往變成中國與西方國家問題。這是文化傳統與價值所決定的。很多人對於西方國家是否會介入台海戰爭持懷疑態度,其實,過去100多年的曆史一再告訴人們,西方列強隻要是攸關他們的利益,再遠的地方都不會放棄,因此,中國決不能以西方人怕死作為一個理由,似乎武統台灣隻是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自家事,這是非常嚴重戰略誤判。

最近,台海兩岸都吹起兵凶戰危的號角,我認為,應該準確地說台海危機“命懸一念”。這裏不妨讓思緒飛一飛。某一天清晨,聖上用過早餐,在中南海湖邊散步,時而低頭凝思,時而仰望星空,突然停下腳步,望著東升的太陽,龍心大悅,時與勢都在中國這一邊,世界東方就像太陽一樣冉冉升起,而西方正在走下坡,我們完全有能力平視世界,想到這裏,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突然間,有一個念頭閃過,該是統一的時候了,於是乎一聲令下,台海上空瞬間烽火連天。

但願這是烏鴉嘴,但願聖上永遠不會有這樣的起心動念。可是,我還是擔心,他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三餐四季。如果一味念茲在茲台灣這一條香蕉,會否不小心,真得一口咬下去,誰都不敢說。

想到這裏,心中還真是著急啊,還真為台海安全牛一把汗,可是,轉念一想,聖上本是如此,誰能說動他呢?我乃一介平民算哪一根蔥。

無奈之中,心隨風去吧!

言之無物

5-10-2021

 

附上周孝正教授的微信

【時局備忘錄】辛醜台海高危。戰爭逼近。喊打喊殺成為“政治正確”。聽不到一丁點的“反戰”聲音。這不正常。中國人打中國人,正確在哪兒?八十年前“皖南事變”,國共火拚,國強共弱,周恩來在《新華日報》憤怒發聲:“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今天雙方實力對比換了位置,陸強台弱,話風就變了,再沒人疾呼“相煎何太急”,而是恨不能明晨萬炮齊鳴,雄兵朝發夕至,一舉拿下台島。孫子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兩岸問題主要是政治問題。本質上是對岸不願歸順此岸。怎麽辦?“不願歸順”確實拂逆聖麵,但終究都是中國人,不能把“不願歸順”當成“罪大惡極”、“死有餘辜”呀。拒絕不是死罪。為什麽不可以稍微換位思考一下對方為何拒絕?有人說此岸一旦開戰,打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獨分子。這個邏輯好奇葩,“台獨分子”難道不是中國人嗎?什麽時候這邊對島內進行了“中國人”與“非中國人”的“成份劃分”?老夫真就納了悶了:人家一沒殺人,二沒越貨,三沒搶錢,四沒謗你,五沒偷你的女人男人,人家一向正常過日子,唯一的毛病就是死活不願“從了你”一一難道這就是你動刀動槍的高大上理由?滾滾長江東逝水,統一兩字最是妖。大統小,強統弱,弱肉強食,叢林規則,統一從來是金戈鐵蹄、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的代名詞,是暴力征服,把你打怕、打服、打得你跪下求饒的血腥遊戲一一為什麽到了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這樣的遊戲還要重演呢?究竟是那兩個字重要,還是兩岸人民生命財產與福祉更重要?為什麽不能“和為貴”、“和平協商”、“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共贏”呢?鄧小平在上世記八十年代處理中日關係時曾提出過一個著名原則:“這代人解決不了的事情,為什麽不能讓下一代人去解決呢?下一代人比這代人會更有智慧和辦法。”是的,兩岸問題為什麽非要在今天急赤白臉地動刀動槍解決呢?事緩則圓。既然這代人無法和平解決,為什麽不交給下一代人去和平解決呢?再說了,動兵,操家夥,“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您真相信結局如您所願,生屬於你,死屬於別人;存屬於你,亡屬於別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有種你就打一個試試看,一天到晚的瞎他媽的詐呼,習包子有這個膽量嗎?
一個窩裏橫的東西,是誰給中國人找了這麽個玩意兒?缺了大德啦!
lao-fei 回複 悄悄話 因為這種明顯有違聖意的說法,
==============================
文章看到第五行,就不用往下看了,因為出現“聖意”這個詞,就知道博主要說什麽了,哈
識時務投資 回複 悄悄話 大陸想統一台灣就像一個小夥想娶個洋媳婦,不是不可能。你要改變自己,使自己洋氣讓人家動心。如果你天天講不嫁就搶,那還得問問村裏的警察同意不。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早打好,習包子不作不死,第二次甲午海戰的結果是中國分成若幹小國,並被駐軍占領民主化,等不及了,快打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台灣的民主越搞約好,芯片製作已經領先世界。”瓶子裏頭看世界“越看越著急。所謂中華復興,語義不詳。真正要緊的是讓中國人過上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
看日本,看南韓,都有拳頭企業;看中國,有什麽?隻有水泥建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