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語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願還有餘熱發光,秋末涼意已去,寒冬悄悄走來,我喜歡梅花的骨氣,不媚,不豔,不俗,不嬌,一片白雪幾點紅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麗謊言下的GDP

(2019-01-23 14:42:32) 下一個

<美麗謊言下的GDP>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人類喜歡自嘲,嘲弄自己的手段之一就是包裝自己,醜的包裝成美的,黑的塗抹成白的,但是,這一切在人的良知之下,總是徒勞。

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任何人對任何東西弄虛作假總是被人鄙視,唾棄,厭惡。就像醜女人經過化妝師美化以後,雖然引起路人驚豔的目光,但是,她總有卸妝的那一刻。

中國官方承認GDP數字造假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中國GDP增長率6.6%,中國經濟總量保持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在繼續追趕美國的過程中,又前進一步。對此,我不知道是該高興,是慶賀呢?還是擔憂,或是哀歎。

最近,國內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在網絡上一段視頻紅遍了大江南北,傳到海外。他就是原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在去年底,他在中國人民大學做了一場演講,其中,他大膽地公布了中國某智庫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GDP增長率隻有1.67%,另一家智庫報告指出是負數。這與中國官方報告6.6%增長速度相去甚遠。這個視頻引起中國政府了恐慌,隨即該視頻在國內被下架了。

去年,天津,遼寧,內蒙三地有關GDP造假事件被官方媒體曝關之後,引起海內外輿論一片嘩然,由此揭開了中國GDP造假真相。

當我再一次看見國家統計局公布GDP數據的時候,那種質疑的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我無法告訴自己,我要相信政府,相信這個數據。長期以來,官方的虛偽和造假,令海內外關心中國的人既痛恨,又無可奈何。

揭開真相或許對中國是一件好事,長期的粉飾太平,已經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偽裝了,一層一層揭開遮羞布隻是時間問題。因為真相常常被迫躲在虛假之下,但是,一旦真相曝露了,任何粉飾都會令人作嘔。

編寫經濟數據是一項政治任務

中國官方公布的所有經濟數據都是根據政治需要編寫的,這不是今天才開始,而是長久以來都是如此。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各級政府編寫經濟數據目的是為了應對上級的政治需要,國家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外資,而不是作為經濟決策參考。根據中國政治體製的要求。每年年初,上級政府都會下達各種經濟指標給下級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是如此。這些指標都納入各級政府年終績效考核內容。如果哪一級政府完不成任務,這一級政府的主要領導就有可能麵臨著官位不保的風險。在此壓力之下,各級政府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通常做法是下達更多任務給下級政府,即所謂任務層層加碼,不管任務完的成,還是完不成,都必須完成,這是硬指標。搞經濟的都知道,很多時候,完不成經濟指標,怎麽辦?為了保住官位,隻好對指標摻水,因此,各級政府數據造假就成為公開的秘密。

有不少海外經濟研究人員對中國各省經濟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數據做比對時,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各省統計數據和國家統計局數據對不上。以GDP為例,按道理國家統計局數字來自於各省統計數據通過統計學計算得出來的,但是,事實上,各省統計數據綜合以後,都超過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這就明顯看出來,各省統計局數字和國家統計局數字存在編造的痕跡。

研究經濟人員都知道,在編列統計數據是,有時候考慮到其他社會因素,對經濟數據做一些修訂,更正,這是正常的現象,其目的在於使這個數據更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實際情況。

但是,中國編寫經濟數據是一項政治任務。有時候編寫數據離譜到連李克強總理都不相信統計提供的數據。

李克強主政遼寧的時候,之所以出現“李克強經濟學”,就是因為統計局數據造假現象太嚴重了,無法根據統計局數據來考核各級政府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李克強經濟學主要內容包含鐵路運輸,用電量,發放貸款額等三項指標,因為這三項指標都是會計數字,無法作假,通過考核這三項指標就可以真實了解一個地區經濟的整體狀況。

其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數據主要是給海外看,而不是給國內民眾看。主要有三個因素造成。

第一,中國統計數據屬於秘密性資料,一般情況下外國機構或個人是拿不到的。這就是中國數據壟斷性。任何外國公司或機構都沒有辦法質疑中國官方數據的真實性,因為拿不到可比數據。

第二,包括世貿組織,世界銀行,或各國評級公司在編寫中國報表中,唯一資料來源就是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如果中國官方數據不真實,那麽,這些國際機構,或國際公司得出數據也是不真實。第一手資料不真實,之後任何在此基礎上引用的研究數據都必然出現失真現象。

第三,按照西方投資公司的作業流程,任何一個投資項目,在項目落地之前,都必須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以此作為投資決策參考。在過去三四十年裏,這些外國投資公司在編寫評估報告時,都隻能引用世貿組織,世界銀行編寫的報告,或某些智庫機構報告,或直接引用中國官方數據。但是,這些數據的來源都是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因此,國家統計局數據具有影響海外投資者意願。數據好壞直接影響外資對中國投資信心高低。

經濟數據造假的利益鏈

為了鼓勵外資進入中國,各級政府粉飾各種經濟數據就成為必然的結果。好看的經濟數據必然會提振投資者信心,就會帶來更多的投資。隻要投資多了,必定會帶動這個地方相關產業,並造就這地方經濟繁榮,接著這些地方主要領導在好看的政績麵前,就會加官晉爵,步步高升。這是經濟數據造假利益鏈。

對於中國最高層來說,同樣是這個邏輯,數據越好看,帶來投資越多,經濟就越繁榮。

數據造假已經無法掩蓋真實經濟情況

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官方公布各項經濟數據與真實經濟狀況相差越來越遠。粉飾後的經濟數據讓人民越來越沒有感覺了。因著人們的無感,讓更多人質疑官方公布經濟數據。回顧2018年,中國官方公布了僅僅上半年就有500萬家公司倒閉,就有740萬農民工失業了。對於經濟重鎮東莞,深圳,義烏等都出現大量工廠關門,商店倒閉。私營企業家們左看,右看,怎麽看?2018年經濟都不像官方公布的那麽好。或者說,怎麽看都不像中國經濟還在增長,而且還有6.6%的增長。

就是引用官方剛剛公布數字來分析,也透露出不祥之兆。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66001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增長7.6%。

首先看GDP增長速度從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持續下降,這在全球經濟複蘇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個中原因不一般。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隻不過是壓沉中國經濟一塊小石頭,真正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正在集中爆發。

2018年中國金融係統的黑天鵝不斷出現,P2P地雷爆炸,波及數以萬億中產階級腰包;股市暴跌24%,每一個賬戶平均損失近10萬元,成為全球股市表現最差的國家。幾頭灰犀牛也是虎視眈眈,如債務危機,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個人資產配置杠杆嚴重偏高到68%;房地產資產已經成為政府不敢戳破的大泡沫,全國房地產總價值超過40萬億美元,超過了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在內的所有房地產價值的總和。這種泡沫景象多麽像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啊。可是,這些泡沫嚴重性還是被那些所謂經濟專家給淡化了。

不過我們知道,像李嘉誠這樣的黑天鵝早已經飛走了,郭台銘的富士康也起飛了,正在在路上。像“共享經濟”紛紛倒地;曹德旺多次警告,工廠都關門了,工人大量失業,哪裏有錢刺激內需。著一些都在說明,中國經濟正在麵臨著嚴峻形勢。

麵對這幾頭灰犀牛,它會在什麽時候對人們發起攻擊,我們不知道,即使知道一點,我們平民百姓又能怎樣呢?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防範。

有錢人家用腳無聲地抗議政府對國家治理不力,早一步移民海外。這恐怕是那些早一點醒悟過來人的最佳選擇。

原創:楠木(自由撰稿人)

於洛杉磯

1-23-20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