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語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願還有餘熱發光,秋末涼意已去,寒冬悄悄走來,我喜歡梅花的骨氣,不媚,不豔,不俗,不嬌,一片白雪幾點紅
正文

《走進中美衝突的大視野》

(2018-12-20 21:32:46) 下一個

《走進中美衝突的大視野》

原創:耀楠 (自由撰稿人)

於洛杉磯

12-20-2018

1978年12月16日,這一天不僅對中美兩國人民而言是個大日子,對全世界人民來說,也是重要的日子。

正是這一天,中國開啟了與美帝國主義正式交往的大門。

正是這一天,美國擁抱了共產主義中國。

正是這一天後的第兩天,1978年12月18日中國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這一天標誌了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第一步。

這是曆史的巧合,還是曆史的偶然。這已經不重要。

中美兩國走過的曆史,本質上說是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愛恨情仇的曆史。因為其中還夾雜著中華民國。

有充分理由推斷,中美關係的曆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四十年後的這一天,中美各國之間並沒有舉行盛大慶祝晚會,也沒有看到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互祝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的行動。

四十,在西方社會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數字。四十天,或四十年常常比喻為人類改變曆史的時間節點。聖經記載了,以色列出埃及走了四十年的路程,這一段曆史是西方國家價值觀的基礎,然而,美國選擇了四十年後的今天,與中國全麵對抗。

這是曆史的偶然,還是曆史的巧合,沒有人知道。

抗美援朝結下中美難解的仇

如果要全麵了解和回顧中美建交四十年的曆史,必須追本溯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開始,1949年在中國大陸執政近三十年的中華民國政府退居台灣。蔣介石作為中華民國總統,高舉著反攻大陸的旗幟,取得美國政府全麵支持。同時,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蘇聯的支持下,全麵統治了中國大陸,並與蘇聯建立國際共產主義聯盟。

至此,世界按照不同價值體係分成兩大陣營。一個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另一個是以蘇聯為首的國際共產主義陣營。中國加入了後者。

隨著韓戰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入抗美援朝的行列,直接在朝鮮土地上,展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盟軍作戰。這場戰役死傷人數超過百萬,中國人民死傷人數五十餘萬,美國人民死傷人數十五萬左右。雖然,一年多以後,朝鮮停止協議在三八線簽署,但是,中國與美國從此結下不解之仇,一直埋在中美兩國人民的心底。

以金日成為首朝鮮人民軍之所以固守住北韓,直接原因就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有著直接關係。也因此,中國與美國結下了不解仇恨,正在影響後代中美兩國人民。中國人民曆來視美國為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這些帶有明顯的貶義詞深入中國人民的心中,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至今,雖然有錢人,有權人大量移民美國,但是,大部分沒有機會到美國的中國人,在骨子裏依然留存著敵視美國的因子。

作為世界頭號大國,美國也是把中國納入蘇聯陣營看待,意識形態的嚴重對立,導致了中美兩國斷絕了交往,即使在1960年,中國與蘇聯交惡,甚至在1969年中蘇交戰於珍寶島時,都沒有看見美國送來橄欖枝。之所以出現這樣情形,應說與中美意識形態相衝突有著直接關係。

美國聯中抗蘇,中美成為密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美蘇兩個世界大國,正在世界各國時不時產生嚴重衝突。尤其是古巴導彈為危機,讓美國真正認識到蘇聯的強大直接挑戰美國價值體係。美蘇關係有可能從冷戰轉為熱戰,於是美國開始研究摧毀蘇聯共產主義陣營方法。這時候,美國出現一個智慧人,這人就是後來被稱之為中國人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那時候他是尼克鬆總統任內的國務卿。

1972年,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開啟了中美接觸與交流的新開端。這是一個曆史性時刻。也是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前奏曲。可以說,沒有基辛格秘訪北京,就不可能有中美建交,沒有中美建交,中國改革開放至少還要再推遲若幹年。

基辛格秘訪北京這是這一件超乎尋常舉動,因為在美國主流社會仍然大部分人對中國懷有敵意,視中國為美國的敵人。那時候,美國主流也好,民間也好,他們還沒有從韓戰的陰霾中走出來。

因此,基辛格到訪北京,之所以敢於衝破了意識形態重重屏障,在於當美國國家利益受到超過意識形態領域威脅的時候,美國人在以國家利益至上的理念中,包容不同的意識形態比樹立更多敵人來的更加符合美國利益,因此,美國精英自然選擇前者,而暫時放棄後者。暫時放棄不等於永遠放棄。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堅持意識形態理念,不過是美國人生活的準則與為人處世的基本價值觀,當國家利益遇到挑戰的時候,意識形態之爭完全有機會成為犧牲品。這有一點像中國人的哲學,放棄小我,成就大我。

對於中國而言,堅持意識形態仍然是國家發展主旋律,即使,那時候中國經濟進入崩潰邊緣,一樣在所不惜。無論中國處於何種目的接納美國,有人說是經濟利益,也有人說處於聯合美國對抗蘇聯,不管什麽理由,終歸中國一樣放下意識形態之爭,擁抱美國。

當中美關係逐步開始正常化以後,中蘇關係再也沒有機會走上合作的道路,直到蘇聯解體為止。

這時候,中美合作找到了共同點,那就是國家利益之間的合作大於意識形態之間的競爭。

1978年12月16日中美正式建交,中美成為朋友,中美成為合作夥伴,中美建立起來的友誼,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四十個春秋。這期間,雖然經曆一些風浪,比如,發生在北京的八九年六四學生運動,因為當時中國政府強力鎮壓學生運動,而一度引起中美緊張關係。不過,在鄧小平第二次南巡以後,中美關係堅冰逐步融化了。因為中國巨大的市場已經開始發力,中國就像一個巨大磁鐵吸引無數國際資本,美國作為世界最大資本大國,自然不甘落後,民間更不願意看到這麽大一塊餅擺在眼前,而失去機會。

這裏我們再一次看到美國在意識形態方麵再一次讓位給國家利益,這時候國家利益不是出於國家安全利益,而是國家經濟利益。

中國加入WTO,中美衝突的開始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進出口貿易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大踏步前進的主力軍,到了2000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占當年GDP51.31%,超過國民經濟一半依賴於進出口貿易,其中,與美國進出口貿易占GDP比重達24.98%,與美國發生貿易額最高年份是在2011年,那一年與美國進出口貿易額占GDPD的30.88%。由此可見,維持中美合作關係對中美兩國多麽的重要。這裏必須指出,中國GDP有超過三分之一依賴於一個國家,這不是一種合理,健康的經濟結構。

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美國國會設置了專門針對中國的貿易優惠條款,稱之為最惠國待遇。如果中國要享受這個最惠國待遇,每年都必須經過國會批準。那幾年,美國國會幾乎,每年都把改善中國人權當作附加條件,令中國政府頗為惱怒。雖然,有時候國會保守黨經常阻擾批準給中國最惠國待遇,但是,年年難過,還是年年過。

從這裏也看到,美國提出所謂人權議題,就是西方價值觀與中國價值觀之間存在標準不一的現實問題。而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美國最終還是把人權(價值觀)讓位給經濟利益。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會員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上取得最大的突破,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裏程碑曆史時刻。

因為中國加入了WTO徹底解決了中國進出口受製於美國國會有關最惠國待遇的條款。通俗地說,叫作卸下所有包袱,輕裝上陣,從外貿總額連續十多年大幅增長,並於2013年超越美國成為貨物貿易世界第一大國。外貿總額從2001年的5098億美元上升到了2017年41043億美元,增長800%。這些數據一再說明了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加入WTO至今17年,全球經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日本經濟因為“廣場協議”之後,一蹶不振將近三十年,史上稱之為“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歐盟28個成員國,在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拖累,從希臘開始出現債務危機,蔓延到西班牙等國,整個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美國更是經曆了次貸危機重創以後,大傷元氣,從1979年到2009年三十年來第一次美國GDP出現負增長,下降2%。

此時,中國經濟依然強勁,雖然美國次貸危機波及中國出口貿易,但是,中國四萬億救市措施,給全球病態的經濟,打上一劑強心針,讓中國經濟躲過一劫,2009年GDP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達到11.08%。

無疑在2001年到2017年期間,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成為帶領全球經濟的火車頭。雖然,中國GDP總量與美國相比還隻有美國的63.12%(2017年),差不多六成多一些,但是,美國精英和美國民眾已經開始擔心了,部分人出現“恐中症”,他們擔心某一天,中國經濟,科技,軍事超越美國以後,美國怎麽辦?世界怎麽辦?

對美國人而言,這裏有一個非常嚴重心理問題。美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一直把自己扮演成世界的救世主角色。因為他們相信,隻有美國人持守的價值觀才是引領世界走向繁榮富強的基礎,經濟不過是外表而已,就像一個人,身體胖瘦不是人幸福的標準,正確的價值觀才是開啟人通往幸福之門。

美國從2001年,也是就是中國加入WTO那一年。小布什發動了攻打伊拉克戰爭,再一次把美國拖入戰爭泥潭。戰爭需要大量花費,拖垮了美國經濟。次貸危機出現不是偶然的。那是多年來美國忙於應付全球反恐戰爭,無暇顧及經濟,導致經濟出現崩盤的結果。

次貸危機再一次給美國社會精英和民眾上一堂反思課。反思的結果令人吃驚,那時候就有一部分美國精英們認為,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所有在WTO框架內的承諾都沒有按時對現。這些人還發現WTO組織,根本沒有辦法約束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行為。

盡管,那時候,這種反思的聲音還很小。也由於,奧巴馬任內,重心放在提振美國經濟,無心重視這種反思的聲音,可是,這種反思的聲音在學者專家中,在某些智庫裏,還是逐步在增強。

到了川普當選以後,川普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和他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點燃了美國精英和民間反思的怒火,川普執政後就把藏在抽屜裏“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理想搬上台麵。

川普執政團隊更是把反思領域不斷地擴大。在經濟領域,川普強烈要求中國縮小貿易順差;在技術智慧財產權領域,他強烈指控中國盜竊知識產權,他指控中國政府強製外國公司技術轉讓;在軍事領域不斷挑戰南中國海和台海安全;在意識形態領域,他指控中國輸出共產主義思想。

在川普執政的兩年裏,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瞄準的唯一的敵人。美國人反思的怒火已經燒到中國。

美國全麵遏製中國的戰略已經走在路上了。

未來中美衝突隻會加劇,不會停歇

在美國生活久的人,都有這樣感覺,美國人很單純,樸實,正直,公義。更多中國人認為美國人死腦筋,或一根筋,不懂的圓融與轉彎。當一件事情擺在麵前,美國人認為可以做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去做。當他們認為某一件事不可以做的時候,他會堅決不去做,甚至還會動員周圍人不要做。之所以有這樣的邏輯思維,這是由價值觀取向決定的。美國人在為人處事中,是非,黑白界限比較清晰,很少有思維的灰色地帶。

這裏有兩件事需要說明。

  • 在美國,愛國情操首先體現在每一個公民守法方麵,守法在這個國家是天經地義,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地方;
  • 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上至總統高官,下至黎民百姓,沒有人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
  • 信譽在美國乃至西方國家猶如生命一般的重要。在現實社會中,有一些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道德約束就成為社會治理必要補充。在美國道德如法律一般,是至高無上的。當一個人不遵守承諾,也就是不守信用,那它在美國將無立足之地。

插上這一段話,旨在說明,在美國人的思維中,情與法這是不可調和的兩件事。在美國並不是沒有講情,更多的時候情是表現在愛他人之中,體現在對人的關心與關懷上。

當美國主流精英和民間對華觀念發生了逆轉以後,這將是一個長期觀念轉變的過程。這將是未來處理中美關係所麵臨最為艱難的地方。

今年以來,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之際,川普指責前幾任總統對華采取了綏靖政策。在過去二十年中,白宮精英們有一種理論認為,幫助中國發展經濟,隨著中國中產階級逐步增加,中國就會加快民主與自由的政治改革步伐。但是,美國精英們這種想法,現在看起來落空了。

另一方麵,在貿易談判中,川普團隊對華提出嚴苛的條件,令中方談判代表認為,美國在漫天要價,中方根本不可能做到。

在G20川習會上,表麵上看起來,談的是貿易壁壘,談的是保護知識產權,談的是國際規則,但是,這背後存在著談判代表之間有著根本不同的價值觀,由此引申了談判的邏輯思維之間的差異,導致了談判過程南轅北轍,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很難談到一塊兒。

基本結論: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關閉了對華開放的窗口,無論是經濟,技術,軍事等領域都是如此。未來中美關係不要期望有太多的合作機會。即使有某些地方合作,那也是在心照不宣中,你防我,我防你的心態中的合作,中美衝突將成為常態化。中美關係的重新調整,將會倒逼中國走自力更生的路,別無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