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語

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正文

你比馬雲差在哪?

(2018-12-31 06:14:11) 下一個

你比馬雲差在哪?

 

作者:  MRandson

 

 

為什麽馬雲能成功,而大多數人的創業卻注定是水中撈月?要講清這個問題,要從中國民營企業的分類說起。

 

中國主流的民營企業主要有四種模式:廉價勞動型、權力尋租型、買辦代理型、科技作坊型。

 

廉價勞動型數量最多。這種企業的特點是沒有什麽高新技術,主要靠廉價勞動力,產品質量一般,靠相對比較高的性價比贏得市場,偶爾做點假冒偽劣——競爭激烈的行業,偷工減料在所難免。這種企業江浙一抓一大把。當然,這種企業包括但並不局限於江浙,比如許多民營鋼鐵企業即使規模比較大,其實也是類似。隨著人民幣升值,這種企業如果不轉型成為買辦類企業,或者改行從事進出口貿易(比如海淘),基本就是死路一條。這種民企屬於食物鏈中最低層的企業,一邊剝削勞動者,一邊向大資本貢獻利潤。由於沒有什麽資本和技術優勢,競爭對手多,門檻低,這樣的企業利潤非常薄,稍不留神就有虧損的危險。這樣的民企老板的地位比一般的勞動者強點有限,一場經濟危機就讓他們原形畢露。哭訴融資難的基本就是他們,有錢以後組團炒房的基本也是他們。

 

權力尋租型是最有實力的類型。這些企業的老板一般是高級官僚的親友,他們的企業具體行業不確定,主要利潤來源權力的套現。一般積極參與政府關係(壟斷國業)密切的行業,獲得超額利潤,比如房地產開發、金融業投資、國企改製、政府采購、工程建設、公共事業、特殊行業、壟斷國企上下遊行業等等。隨著反腐的深入,這種民營企業目前也不好幹。當然,個別實力雄厚的,目前正摩拳擦掌,準備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

 

上一輪刺激政策,權力尋租型吃肉,迅速擴張,廉價勞動型喝湯,也掙了一點小錢。不過,隨著物價上漲和房地產泡沫膨脹,大多數廉價勞動型很快就覺得日子不好過了。

 

買辦代理型企業是發展最快的企業。成功的互聯網類企業,基本都是這個類型。這個類型的蓬勃發展,與境外勢力積極滲透中國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密不可分。本文後麵還會詳細分析這種類型的企業。

 

科技作坊型企業一般與985、211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係。許多工科教授把自己在校的研究成果轉換成產品。這樣的企業的核心資源是教授們的研究成果,所以一般不大,也很難做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生產力水平低下,新發現層出不窮,所以出現了特斯拉之類的科學怪人。現在,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科研還是工業生產都已經高度分工,每一位科學家隻精通自己研究領域的前沿技術。因為學科分類越來越狹窄,單槍匹馬的科學家做不出複雜的產品。前沿技術需要龐大的組織協調和資金支持,才能產生合力。所以,噴氣機、核能、計算機、互聯網之類的發明,其實都是由政府(軍方)組織協調並投入資金積極推動的係統工程。矽穀也無非把是政府(軍方)研究成果用於民用而已。科技作坊要做大,需要把教授們的科研成果係統地組織起來。核心要素不是教授本人的科研能力,而是外來的指令或者巨額資金。現在讓全民創新,政府顯然不插手。民間巨額資本也不會輕易涉足科研領域,搞科研投入多,產出不確定,遠不如搞房地產、金融欺詐、侵吞國有資產、壟斷生產生活必需品等生意來錢容易。

 

看明白這四類企業,就知道在人民幣堅挺,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危機的大背景下,所謂全民創業、創新能有多大的折騰的餘地了。有點創新意義的隻有第四類企業,而這類企業本身就先天不足。

 

略加思索,就不難明白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管理經驗的普通人創業會怎麽樣?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比普通人的情況更糟,他們創業會是什麽後果,可想而知。一般來說,消耗掉父母的積蓄和寶貴的求學時間以後,他們仍將麵臨畢業就失業的窘境。

 

所以,最終全民創業創新能收獲什麽東西,基本可以未卜先知——播種的是跳蚤,收獲的也是跳蚤。當然,如果允許第二類權力尋租型和第三類買辦代理型民企涉足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由它們壟斷生產生活必需品的話,那麽也可能收獲的是惡龍。

 

那麽,如何解釋互聯網類企業的成功?零售結合互聯網出現了馬雲,百貨商店結合互聯網出現了劉強東、李國慶,電子遊戲結合互聯網出現了陳天橋,短信結合互聯網出現了馬化藤,更不用說百度、新浪、搜狐,怎麽解釋這種現象呢?或者說,馬雲和他的同行們成功地奧秘在哪裏呢?

 

這種企業從初期萌芽到成長壯大,到雄霸一方,最終壟斷某一領域,每個成長的腳印,都離不開一個關鍵的環節,這就是融資。

 

融資、燒錢、再融資、再燒錢……不斷融資、不斷燒錢,最終壟斷某一領域,或者稱為某一領域的巨頭之一,這時就可以獲得超額利潤了。

 

與融資相對應的,是股權不斷被稀釋。每一次融資,就是一次股權被稀釋的過程。當創始人的股權被稀釋到20%以下時,就意味著至少發生了三次融資。這時,這些企業的規模就已經比較大了。

 

從一個角度看,企業規模達到了壟斷某一行業的級別,從另一個角度看,創始人已經不再是企業的實際控製人。他們已經從董事長,變成了持股的管理者。這時,絕大部分股權基本由外資控製。

 

阿裏巴巴究竟是誰的?馬雲是創始人,但是大股東是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的背後又是誰呢?股份製企業,給了母公司通過子公司控製孫公司甚至曾孫公司的途徑。在這些錯綜複雜的股權的背後,唯一能確定的,是龐大的境外金融資本通過馬雲控製了中國小額零售業和小額第三方支付。馬雲不過是代理人而已。真正的幕後老板究竟是誰,外人誰也不知道。

 

如果馬雲的阿裏巴巴沒有壟斷小額中國零售業和小額第三方支付的功能的潛力,是否還能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呢?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發現,阿裏巴巴、京東、當當、騰訊、百度、新浪、搜狐,其實都在經濟基礎或意識形態領域有戰略意義。陳天橋的網絡遊戲《傳奇》也不例外——遊戲和電影一樣,是極好的信息載體。

 

這些企業的成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獲得了境外資金的強力支持。這些境外資金為什麽會支持它們?因為境外資金需要尋找境內的代理人,控製中國的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節點。

 

我們能想象美國和日本資本控製中國零售業,而不引起軒然大波嗎?有了馬雲,這種現狀就讓人覺得是順理成章了。多數人不會覺得是外資通過馬雲以“互聯網+”的形式滲透並控製了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而會認為是中國的馬雲利用了外來的資金的在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推動了“互聯網+”的革命。

 

馬雲的成功之處,並不在於他自稱的努力或者趕上了互聯網大潮,而在於他能敏銳地發現這樣的戰略節點,並且能夠找到境外資本願意充當代理人,並與境外資本合作良好。其他那些成功者其實也都是這樣的。

 

一方麵外資水銀瀉地一般滲透入中國,一方麵互聯網在中國迅速普及,兩者結合就導致了馬雲和他的同行的成功。所以,與其說他們抓住了“互聯網+”大潮,不如說他們以“互聯網+”大潮為掩護,充當了境外資本對國內擴張的代理人、急先鋒。外資在馬雲的掩護下,迅速進入中國,整合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一切可以整合、值得整合的行業。

 

這並不是說馬雲和他的同行們個人有什麽問題,違背民族利益,為境外資本服務。時勢造英雄,在外資進入中國積極向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滲透大潮的背景下,沒有馬雲也會有牛雲,沒有馬化騰也會有羊化騰。這些互聯網企業其實都有很多同類,這些同類要麽夭折,要麽被兼並。夭折或被兼並的原因隻有一個,沒有獲得境外資本的支持!

 

但是,不應該把這樣的企業奉為中國的未來。如果這樣的企業是中國的未來,那就意味著中國未來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全部被境外資本控股。何況,從股權角度看,這些企業本來也不是中國企業。

 

中國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這樣的關鍵節點究竟有多少?不好說。總之不會太多。關鍵節點的關鍵兩個字包含兩層含義:重要、稀少。隨處都是的節點,沒有重要戰略意義,也不是關鍵節點。

 

有些人認為,馬雲把零售業和互聯網結合,搞出“互聯網+零售”的模式,那麽我搞個服務和互聯網結合,搞個“互聯網+服務”的模式,也一定能成功。這種想法很幼稚。馬雲的互聯網零售可以壟斷商品流通,互聯網服務能壟斷服務嗎?不能壟斷,怎麽攫取超額利潤?以馬雲的平台向往擴展業務很容易,互聯網服務的模式,馬雲未必沒有考慮過。沒有涉足的原因,是沒有足夠的利潤。境外資本不願意投資,無非是沒有戰略價值。

 

對那些想創業、融資上市的人來說,應該想想如果要和境外資本結合,應該拿出什麽樣的點子來。你的點子從外資進入中國,控製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略角度看有多大價值?如果你的點子隻是照貓畫虎,或者為消費者提供一點便利,並沒有什麽戰略價值,不能幫助境外資本控製中國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的關鍵節點,那就趁早放棄。那意味著你很難獲得境外融資,你的點子最多是垂死掙紮。對你來說,等待其它巨頭收購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的點子對現有的互聯網巨頭來說,是很容易通過擴展業務占領,卻沒有占領的,那麽就應該了解一下,它們為什麽沒有占領。沒有占領的原因無非是難以獲得足夠的利潤。這就意味著,你的企業連收購的價值都沒有。

 

對普通民眾來說,也應該想想,目前這種“中國人出點子”、“境外資本出錢”形成“中國人稱為管理層,境外資本控股”的互聯網公司,控製中國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的關鍵節點的方式,對中國來說是福是禍。

 

“互聯網+”究竟會走向何方?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思考的。如果這就是全民創業的最終結果,那麽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喜劇,還是悲劇呢?

 

******************************************************************

 另:本文在產業人網 http://www.chanyeren.com/html/tegao/2015-10-12/89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