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語

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
正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024-02-08 06:58:36) 下一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國農曆新年,中國人將這一天稱為“春節”。

作為中國一個節日,傳統的農曆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而現行的春節隻有100多年曆史。

農曆新年曆史悠久,在古代稱為歲首、元旦、元日、新正、新春等。

傳說,它興起於虞舜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或“臘祭”。

但把正月初一作為新一年的開始,正式形成在漢代。

漢武帝以前,新年開始的具體日期並不統一,夏朝的夏曆把一月作為歲首,商朝的殷曆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

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才把新一年的開始固定在夏曆的一月一日,此後曆代相沿。但這時候的農曆新年習俗主要還是祭神祀祖。

到了唐宋時期,農曆新年的習俗與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這個時期開始,過年的重點開始由神秘色彩很重的祭神“轉型”為具有娛樂性、世俗性的“娛人”。

換句話說,直到唐宋時期,過年才真正成為普天同慶、全民狂歡的“中華第一節”。

雖然農曆新年的曆史已有數千年了,但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是在辛亥革命以後。1913年7月,大總統袁世凱批準以農曆新年為春節,例行放假,從1914年實施。自此,農曆新年就改稱“春節”了。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認為,應采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製度,即以公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並通過相應的決議。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情感、願望的釋放日,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家園和重要支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