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遠齋

曹炳建,河南大學國學研究所、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小說與中國文化研究學者,《西遊記》研究專家。
個人資料
正文

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芻議

(2018-08-10 19:44:48) 下一個

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芻議

曹炳建

摘  要:碩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文學研究生的培養應重視三個重要方麵:一是形成紮實的專業學術知識積累,即通過大量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學術研究基礎;二是鍛煉過硬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即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既學到學術研究的方法,又學到論文的寫作方法;三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古代文學,研究生培養,知識積累,寫作能力,創造性思維

 

碩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為社會發展提供高層次的人才。不同於本科生教育的是,研究生教育是專才教育,所培養的是創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的重心是綜合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要始終關注三個重點環節:形成紮實的專業學術知識積累;鍛煉過硬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

一、形成紮實的專業學術知識積累

中國古代文學的特點決定了古代文學研究生若要有所發現與創見,首先要有計劃、多類型、大批量閱讀,夯實專業學術知識基礎。顏之推雲:“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1]79這裏指出隻有盡可能地擴大獲取知識的範圍,並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鑒別,才能更接近客觀真理。劉勰亦指出:“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2]300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就必須開闊眼界,增廣見識,而這些都建立在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合理的知識架構之上。學生隻有厚積才能薄發,才能在多學科的學習思索過程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指導研究生進行閱讀積累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1、閱讀內容:基本原著、基礎理論、文獻學相結合

(1)基本原著

筆者在詢問碩士研究生讀書情況時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甚至連基本的原著都未通讀過,這不能不說是十分重大的缺失。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無論怎樣獨辟蹊徑,文本始終是根柢。鍾嶸寫《詩品》、劉勰作《文心雕龍》,都是在飽覽作家的作品,把握作家總體風格與作品原貌的基礎上,才總結提煉出重要的文學理論命題。要指導研究生認真閱讀原著,形成深厚的知識積累,學術研究成果才能更加紮實深刻,從而達到博而能約的境界。正如孟子所雲:“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朱熹注孟子這段話說:“言所以博學於文,而詳說其理者,非欲以誇多而鬥靡也;欲其融會貫通,有以反而說到至約之地耳。”[3]292揚雄也曾說:“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寡聞則無約也,寡見則無卓也。”[4]77一般說來,當前碩士研究生都是按照曆史進程分段培養的,當然要以閱讀本段的有關原著為基礎。但是,過於狹窄的分段,會造成學生眼界狹隘:研究詩文的不知道戲曲、小說,研究小說的不知道詩文、戲曲;研究先秦文學的不知唐宋明清,研究明清文學的不知道兩漢六朝。因此,鼓勵研究生閱讀原著時,要廣泛涉獵文學史上各個曆史階段、各種文學體裁的代表性作品:詩歌方麵如《詩經》、楚辭、陶淵明、杜甫、李白、王維、白居易、蘇軾等的作品;散文方麵如《論語》、《莊子》、《孟子》、《史記》等;戲曲方麵如關漢卿的作品、《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小說方麵如明代四大奇書、《紅樓夢》、《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此外,還應該閱讀《詩品》、《文心雕龍》、《滄浪詩話》等古代文論名著。

(2)基礎理論

如果把原著比作土地,那麽,理論知識則是耕作的工具。沒有土地當然無法進行農業生產,同樣,沒有工具也很難有豐碩的成果。文本閱讀解決的是“是什麽”的問題,理論知識解決的是“為什麽”的問題。豐富的理論知識有助於研究生站在更高的高度,更深刻理解和分析文學作品、文學批評與文學現象。中國曆史上向來文史哲不分,因此,研究生的閱讀便不能從文學到文學,而應該兼顧史學和哲學著作。當然,做為文學研究生,首先還是要閱讀相關文學理論方麵的著作,包括文學基本原理、文藝學、美學、批評史等著作。其次,就是要閱讀相關史學著作。文學本身就是曆史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同時代的文學與此時代的經濟基礎、政治製度及社會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劉勰就曾指出:“文變染乎世情,興廢係乎時序。”[5]479隻有對某一時代的社會實踐過程有深刻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一時期文學的內容與形式的特征和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同時,閱讀曆史著作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建立對文學的曆史性觀照,從而把文學置於動態的曆史進程中,更清晰把握研究對象的曆史發展脈絡,並對其給予全麵客觀的定位與評價。再次,就是要閱讀有關哲學和思想史著作。古代文學作品是特定時代社會意識形態和哲學思想的集中反映,不知道當時作家是如何想的,對其文學作品就不可能真正地把握。隻有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一般說來,當前中國社會受三種文化體係的影響:一是中國古代文化,包括儒、釋、道文化;一是以馬克思主義文化為核心的歐洲曆史文化;一是現代西方文化。因此,對這三種文化形態,都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因此,我們要求研究生要閱讀中國文化史、儒學史、道教史、佛教史、思想史、哲學史乃至於民俗史等著作,同時還要閱讀一些外國的思想史和哲學史著作。通過這樣的閱讀,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

(3)文獻學知識

作為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掌握文獻學知識及具備查閱文獻的能力也是其基本素養之一。“文獻學”是專門研究如何正確管理和利用文獻的一門學科,涉及目錄學、版本學、編纂學、校勘學等多方麵的內容。“征文考獻”,向來是我國學術研究的優秀傳統。曆史上的學問大家,也向來以重視文獻而著稱。古代文學研究生掌握文獻學知識對於他們正確有效地展開課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麵:其一,避免因文獻材料錯位造成推斷偏離真實。如在《西遊記》的研究中,有論者據作品中唐僧之母殷小姐“從容自盡”的文字來論證吳承恩落後的婦女觀,其實是沒有弄清《西遊記》的版本源流而誤解了吳承恩。因為殷小姐“從容自盡”的情節隻有在清代證道本中才出現,明代所有的《西遊記》版本均無此情節。其二,避免因文獻材料誤讀導致推論的失誤。如談到《西遊記》的學術史時,有學者認為清代《西遊真詮》的評點文字是《西遊記》研究“談禪”說的倡導者,就是對有關評點文字的誤讀所致。其三,充分利用新發現的文獻材料引發新的思索與研究,特別關注新的出土文獻資料。如郭店竹簡所發現的《老子》,給我們提供了《老子》的不同寫本。湖南雲夢睡虎地發現的秦簡中的編年記,涉及到一些重大曆史事件,可與《史記》中的記載對照。上世紀90年代被重新發現的流落到日本的《唐僧取經圖冊》,對於研究《西遊記》的成書過程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等。

2、閱讀方法:瀏覽、泛讀、精讀相結合;讀書與筆記相結合

古代文學的史、著、論等書籍浩如煙海,現代社會又處於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而碩士研究生三年的學習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將瀏覽、泛讀、精讀相結合是頗為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國著名文學家杜宣就認為,天下之書可以分為四類:目治之書,瀏覽即可;心治之書,需要理解;口治之書,要熟讀成誦;手治之書,要記筆記摘錄下重點內容。這裏即涉及瀏覽、泛讀、精讀相結合,讀書與筆記相結合的閱讀方法。

瀏覽主要是翻閱著作的書名、目錄、前言、後記,或者論文的標題、內容提要,了解著作、論文的主要思想。瀏覽的主要目的是擴大閱讀量、博覽群書,同時汰選出進一步泛讀、精讀的著作或論文。泛讀除了解前述各項內容之外,還要求一頁一頁的閱讀。閱讀時可以一目十行,遇到不完全理解或精彩之處,將頁碼記下,繼續通讀。這樣可以保證閱讀速度,從整體上把握論著的觀念與思路。瀏覽與泛讀除上述作用外,還可篩選出有用信息、有價值的內容加以精讀。精讀就是在瀏覽、泛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著作、論文字斟句酌地品讀。精讀可分為四個層麵:其一,認知,即讀懂文本字麵意。其二,理解。不僅讀懂當下的章節,而且可以和前後章節,進而和前期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接通知識的鏈接。其三,質疑,即在字麵理解、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或提出質疑。哲學家波普就認為“科學研究起源於問題”,“科學家提出問題比解答問題更有意義”[6]586。在閱讀中時刻保持問題意識,是培養研究生獨立創見的關鍵。其四,創新。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應該進一步閱讀相關書籍的相關內容,把握學術前沿和動向,且利用自己已經學到的相關知識,從理論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選題、做論文就水到渠成,論文也更紮實深刻。

讀書與筆記相結合對於古代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生在記讀書筆記時,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其一,索引筆記,即在瀏覽、泛讀過程中隨手記下著作或論文的作者、書名、標題、刊物和出版社、出版年月、期數等,以及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論著的論題及主要觀點。其二,摘要筆記,即將重要的觀點、材料摘錄下來。這些觀點、材料一方麵給予學生重要的啟迪,另一方麵也是他們在寫論文時非常有價值的引注材料。其三,劄記筆記,即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所讀論著的基本觀點、中心思想,也可記錄讀書時的心得體會、思索質疑。在讀書時閃現的一些思想火花稍縱即逝,但又是靈感的重要體現,有些想法也許就成為學生選擇論題的生發點。其四,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做論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掌握學科研究動態的基本要求。沒有對文獻比較全麵的把握,就很難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正是在完成文獻綜述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找出前人研究的空白與薄弱之處,進而對自己的選題和研究基礎、研究突破口、創新之處形成較清晰的認識,而這些也正是論文的理論根據和價值所在。

二、鍛煉過硬的論文寫作能力

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最終要體現在論文的寫作方麵;研究生的學術研究成果,最終也要通過論文表達出來。因此,論文寫作在研究生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就碩士研究生的現狀來看,種種原因造成他們不知道如何寫作論文,勉強拚湊成篇,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的做法是指導學生寫好一篇中期論文和一篇學位論文,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既學到學術研究的方法,又學到論文的寫作方法。這裏,指導學生進行中期論文精品的寫作顯得尤為重要。一般說來,研究生寫出的第一篇論文初稿和正式的學術論文相比,都會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多次進行修改,以促使學生在一次次經曆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挑戰中,“增益其所不能”,達到自我完善。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痛苦的,因而常常產生畏難情緒,故而導師應該經常檢查和督促。但是,一旦中期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學生便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論文寫作能力。此後,再通過學位論文的寫作進一步強化,學生就能在論文寫作的實踐中學會學術研究的方法和論文寫作方法。

研究生論文指導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層麵:

1、語言駕馭能力

語言是思想的重要載體。孔子就曾指出:“言之無文,行而不遠。”[7]1036蘇軾亦雲:“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8]420如今學生將不少時間用在了外語學習上,對漢語的運用反而難以讓人滿意。針對這一點,筆者在論文語言上要求研究生注意以下幾個層次:其一,規範、準確、嚴謹,不能犯低級錯誤。這是學術論文語言的最低要求。也許是筆者過於挑剔,我看過的研究生論文,幾乎都存在著一些語言上的低級錯誤,甚至那些在期刊網上已經刊登出來的一些學位論文亦是如此。這些低級錯誤包括:錯別字、語句不通順、標點符號運用不規範。其中最普遍的是,一句話裏邊竟然數次暗中更換主語。這些,都是在論文寫作中不允許出現的錯誤。其二,語言能夠正確地表達思想。“意不稱物,文不逮意”[9]1是語言表達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特別是研究生初寫論文,往往由於語言的淺白、學術詞語的匱乏而導致論文表述上科學性的缺失,有時繞來繞去,卻總不能將自己的思想準確地傳達出來,甚至給人以不像學術論文之感。其三,具有適度的語言美感。這當然是論文語言的高層次要求。社會科學論文特別是文學論文和自然科學論文不同,文學論文的研究對象是具有美感的文學作品,當然應該追求語言美。當然,這裏的語言美感不是強求一種風格,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語言實踐,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或優美,或雄闊,或深沉,或典雅,或平實等等。同時,文學論文的語言之美是在不破壞其嚴謹性、科學性的前提下,對語言藝術性、生動性的適度追求,使論析語言與所表述對象相得益彰,而不是故弄玄虛地語詞堆砌。

2、布局謀篇與邏輯思維能力

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者論辯色彩,因而特別應該注意布局謀篇的能力,而布局謀篇的能力又和論文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息息相關。學位論文的整體架構就是一種邏輯架構。現實的情況是,不少研究生初次寫作學術論文,由於邏輯思維能力的混亂,常常造成布局謀篇的紊亂。這說明他們還並不知道如何一環緊扣一環地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實際上,論文的邏輯性包括三個方麵:一是論文的整體布局和連貫性符合邏輯。前言提出相關的問題和選題的意義;正文加以分析論證;正文分析的每一個層次又是密切聯係的,共同構成一個論文的主體;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二是從文本出發的推理和演繹符合邏輯。對文本的具體論析應深入到對其藝術規律的探討、審美特點的概括、文化哲學的淵源等層麵,且應注意直接因素與間接因素的不同影響。三是對觀點的理論闡釋符合邏輯。論證中所采用的理論觀念應與研究對象的實質相符,不可生搬硬套學術概念,或進行隨意的演繹。

3、理論分析概括能力

論文作者理論分析概括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論文的理論深度。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不僅要對現象進行分析和概括,更需要通過分析和概括,將現象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即要能夠透過文本,發現文學規律、概括文學思想,並能運用文藝學、哲學、社會學、民俗學、心理學等等相關理論來論析文本藝術特色與思想內涵、評析文學思潮與理論觀念。論文的理論深度是閱讀積累與語言駕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隻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充實其學術語言的儲備、培養語言感悟力表現力、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增強其論文整體的理論深度與思辨色彩。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

研究生教育在我國教育體係中處於較高層次,肩負著知識創新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因此,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研究生培養的根本目的。實現這個目的的主要途徑,還是前麵所討論的讀書和論文的寫作實踐。這裏單獨抽出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加以論述,是因為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1、培養創造性思維

研究生的創造性是能夠產生獨特的、現實的、有社會價值成果的多種能力與優良人格特征的整合。它包括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想象、創造性人格等。其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的核心因素,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生缺乏創造性思維,就不會產生創造性活動,更談不上產生創造性的成果。所以研究生創造性的培養,其基礎在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尤其對於古代文學的研究生而言,創造性思維更是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思維品質。我國古代文學有著輝煌的曆史,對古代文學的研究也有諸多先哲時賢的經典論著。年輕學子若想有所建樹,不僅要汲取前賢時哲的思想精華,還需獨立思索勇於創新。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就應注重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強烈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體現了學生個性思維的深刻性與創造性。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內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也是學術創新的突破口。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許多研究生有思想的惰性,不善於提出問題。導師要力求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潛在、靜態的發問能力轉化為顯在的、動態的問題意識,使研究生在閱讀文獻文本時,不僅能在大家司空見慣卻未加充分重視的領域發現新的問題,而且能運用新的理論對學界論爭的熱點重新進行審視,以求獲得在某一問題上的突破。

(2)積極的求異性。我國著名曆史學家金景芳在談到自己的治學態度時就強調了創新的重要:“事為前人所未發,或語焉不詳,而確知其為真理者,推闡務求精審,人所熟知者,則從簡約;力以盲從附和,拾人牙慧為戒。”[10]3但現實情況是,由於受自己的學力和思維能力的限製,人們更多地是求同性思維,於是就造成人雲亦雲的現象。不少研究生在讀書過程中不善於發現問題,認為前人說的似乎都是對的,常常就是求同性思維在起作用。實際上前人的學說並不是絕對完善的。特別是由於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認識也在進步,所以對某些已有的結論就有重新認識的必要性。當然,求異不是為求異而求異,而是要在閱讀前人相關論著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水平,以求能更敏銳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提出富有創見性的觀點。

(3)靈活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中既有抽象思維,也有形象思維;既有邏輯思維,又有包括靈感、直覺、想象等在內的非邏輯思維。它們既存在相互的區別、對立,又存在相互的依存、補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研究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靈活地通過各種途徑,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史哲綜合,在知識間建立新的聯係,從而有所發現與創新。

(二)鍛煉綜合實踐能力

荀子雲:“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止矣。”[11]137這裏說的就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中國式的應試教育,造成不少學生缺乏動手能力,有理論而沒有實踐。改變這一現狀的最佳辦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隻能當指路人和裁判員,讓學生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前述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就是出於這種目的。除此之外,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各級各類課題研究,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讓他們盡早接觸學術前沿領域,擴展其學術視野,提高其學術研究能力。老師在講授研究生課的過程中,亦可以將相關論題分解,讓每一個研究生探討其中一個問題,並相互授課。授課之後,組織研究生進行討論,將對相關問題的困惑、思考及建議一一提出,老師做最後的答疑和點評。在閱讀過程中,鼓勵研究生閱讀原版書,並鼓勵他們進行簡單的注釋和版本校勘,等等。

研究生是研究生導師學術事業的延續,學術研究正是在一代代的薪火相傳中不斷發展的。國家的強大、民族的複興,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和生生不息的研究力量。要真正地培養出優秀的碩士研究生,不僅需要指導他們形成紮實的專業學術知識積累,在具體的論文寫作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而且還有諸多方法與途徑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與實踐,以期培養出高素質的研究生,為學術研究與科教事業輸送更多的新生力量。

參考文獻:

 

[1]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 周振甫.文心雕龍選[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 朱熹.孟子集注:卷八[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 汪榮寶撰,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7.

[5]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6] 夏基鬆.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

[7]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第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 蘇軾著,水照選注.蘇軾選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 陸機著,張少康集釋.文賦集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10] 張世林.為學術的一生[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11] 荀況.荀子[M].北京:中華書局,198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