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 YouTube 看了一部老電影, AI 彩色還原, 高清的《太太萬歲》. 78 歲的電影, 相信再過 22 年, 它一百歲時, 依然風韻猶存, 有看頭. 經典中的經典, 張愛玲也.
把愛玲的長篇或短篇小說改編, 搬上銀幕, 影視界每一次都無一例外地陷入一個怪圈, 極想做好但吃力不討好, 製片投資方虧得慌. 侯孝賢說 "張愛玲的小說是不能拍的, 那是一個陷阱". 中文的騰挪精妙, 西方的老辣韻味, 誰有本事去碰? 導演們顯然很是憤怒, 不甘心放棄 “張愛玲” 這個 IP. 看過李安導演的《色戒》, 許鞍華的《半生緣》 (改編自十八春), 《第一爐香》, 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還蠻喜歡的. 近來, 才知愛玲本人是影迷, 不止寫影評, 還寫過 11 部電影劇本,《太太萬歲》是 1947 年寫的, 與導演桑弧合作拍成神經喜劇片.
戲中的旗袍漂亮, 對白頗有張味. 丈夫在外麵包小公館, 思珍帶著哭腔說:“媽, 我早知道了, 不過我想不要說破了, 這樣他還有點拘束. 鬧穿了, 他索性來個光明正大, 你拿他有什麽辦法呢”. 那時, 女演員說話的腔調, 真好聽! 年代久遠的電影, 我入戲出戲, 來來回回. 然而, 讀愛玲的文字, 被她的筆端誘發 “心絞痛”, 那種壓榨性痛, 乃實篤篤的. “中國女人向來是一結婚立刻由少女變為中年人, 跳掉了少婦這一個階段. 陳思珍就已經有中年人的氣質了. 她最後得到了快樂的結局也並不怎麽快樂” ---- 這個, 簡直是現代都市女郎如我的夢魘.
遇見情, 遇見愛, 遇見性, 有什麽稀罕, 稀罕的是遇見懂得. 也許愛玲就是這樣, 在胡蘭成的 “懂得” 中淪陷. 寫這個劇本時, 正是張胡倆人的婚姻挫敗之時, “蘭成: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 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 這次的決心, 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 彼時唯以小吉故, 不欲增加你的困難. 你不要來尋我, 即或寫信, 我亦是不看的了". 思珍的心境與愛玲的心境, 可有重疊的跡象? “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 對著滔滔黃浪, 佇立涕泣久之”. 為了接濟逃亡中的胡蘭成, 她仍然把《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稿費 30 萬元 (法幣) 全數寄予他.
《太太萬歲》喜劇收場, 丈夫歸來, 思珍破涕為笑, 一個妥協的結局. 乒乒乓乓, 折騰一番, 各人認命, 各安天命. 在上海的小巷裏, 每個房間都有像陳思珍這樣的女人的身影. 張愛玲將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焊死在房門上, 泠泠的.
感覺愛上愛玲的文字, 和愛上沈從文的《邊城》一樣有 taste, 盡管香雪遲, 卻 “櫻花落碗底, 是竹影扶風起”; 與此同時, 我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男朋友 ---- MUSIC. 可謂是, 風再大也吹不散我左擁右抱, 左錫錫右錫錫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