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第 2 天, 窗外片片葉子簌簌下墜, 悄然宣示, 金黃色的季節從遠處走來, 近了.
對於 AI 一場又一場的 Catwalk, 已無法抑製地陷入審美疲勞. 幸好, 有非 AI 的畫, 非 AI 的音樂, 非 AI 的文字, 可聽可讀可看, 更有大自然純粹的原創, 滋潤肌膚, 激活智力, 予心靈快感, 這些進入細胞內的養份, AI 無可替代. 誠然, 世間各行各業曉得應用 AI 的, 擔當更厲害的角色, 例如, 應用雲技術智能會計記賬, 優於傳統的會計記賬. 大趨勢如此.
旅行每到一個地方, 都去看畫, 博物館, 藝術館, 公共的或私人的畫展, 戶外雕塑公園.
疫情前, 在紐約, 再度造訪與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倫敦泰特美術館一起並稱世界三大現代藝術博物館的 MoMA. 看到寫實風格的懷斯, 抽象派波洛克 Pollock 的滴畫《Number 1A》, 印象派馬斯蒂的《舞蹈》, 帶幾分兒童稚氣的米羅的《Person Throwing a Stone at a Bird》等等, 等等. 在渥太華, 加拿大國家美術館門前廣場上, 有一座拔地而起, 高 9 米, 寬 10 米, 名為媽媽 Maman 的青銅澆築的漆黑蜘蛛, 它的創作者 Louise Bourgeois, 覺得蜘蛛小而圓的身體蘊藏著女性特有的優雅和寬容, 她以沉重結實的青銅質感以及張牙舞爪的姿勢表現母性的剛強.
疫情後, 穗城的廣州藝術博物院, 在五樓的雕塑藝術環廊找到《卡門》, 四三二一樓拾級而下, 賴少其的《孤雲與歸鳥》, 居巢的《雙魚圖》, 居廉的《采花歸圖》, 林風眠的《貓頭鷹》, 吳冠中的《老虎高原》, 賀慕群的《大貓》等等, 等等.
這些美術作品, 既是一幅畫, 也似一棵開花的樹, 一米陽光, 一座山, 一片海, 一泓泉, 一首詩. 佇立它們的麵前, 靜靜凝視, 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感悟. 誓如, 高奕庭的雕塑 (銅) 作品《暖 Warmth 》, 看嗬看, 當月兒彎彎的旨趣與靜靜製造的象牙白, 一點一點從潛沉中凸現時, 不知已盯著看了多少分鍾.
不遊埠的日子, 那遠離喧囂的有瓦遮頭的蝸居, 能讓我憩息, 充電.
應該慶幸安居在這樣的小鎮 ---- “在天帳一樣的濃蔭裏行駛, 路邊樹的縫隙中, 透露出光亮, 把燦爛的原義足瓦足度地說了個透. 有一年秋天, 路過一片農田, 麥草圓垛幾裏裏散落, 落日餘暉裏, 麥垛金燦, 拖著長長的垛影, 環繞農田的樹, 矗立在遠處的樓房, 巨幅油畫般 …… 讀鈴蘭聽風的文章, 和所住的小鎮很搭” (錄自姚順).
看過凡高的黃房子和臥室, 莫奈的花園和藍睡蓮, 看過法國藝術家德勞內畫的彩色圓盤. 也看了孩子們的畫, 看了不是畫家的畫. 在文城茶館吃茶那段日子, 見過 KK, 影雲以及立的畫. 那麽多那麽多紙上的海島桃花園, 始終覺得, 棲身在小鎮的畫境中, 最愜意, 一切盡在不言中.
你說 “絕了”, 我回看一遍, 也許真的是 “絕版”, 很多彼時的 feel, 過了就過了, 慶幸自己記下那一刻一閃而過的畫麵, 連同我的照片, 以及你們的 comments, 成為我的獨家記憶.
每一個人表達心意的方式不盡相同, 有人入廚煮幾味, 有的人送花, 有人寫詩文, etc.
年年月月日日, 不厭其煩地追著拍, 情深如海至此, 肯定是個別有用心的 "壞人" : ))
好. 這跑步的照片是上周六傍晚七點幾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