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 花費業餘時間三小時左右, 寫方塊字一共二千餘, 然後擱在文城這個抽屜裏, 外出旅行時撂筆, 如此操作, 已然七年整. 以為逃不掉 “七年之癢” 的魔咒, 可是沒有. 文字的旅程悄無聲息, 慣性向前, 向前, 尚未刹車 ----
是因為儲蓄嗎? 是的.
是因為梳理嗎? 是的.
是因為滋潤嗎? 是的.
是因為桂馥嗎? 是的.
還是, 因為有趣呢? 前天《如何可以膠原感十足》一文底下的留言, 格外帶感. AP33912 comment: Use Botox 呀. 我撩他: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他沉默是金, 卻引來最西邊的島上哈哈一笑: No No,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beer holder. 隔著屏幕, 君不見我笑得花枝亂顫, That’s my favorite humor. 回複島上: Then I would like to propose a scientific study: More beer = more beauty. 假如我想扮演哲學家, 可以深沉地回應她: Beer holder tonight, tear holder tomorrow.
還需要羅列更多的理由麽? 不用了. 回眸, 燈火闌珊處, 那些文字的樣子顯得斑駁陸離, 情緒蠻血性的, 有時唏噓. 通常, 即使不是一氣嗬成, 也是指尖在鍵盤上劈裏啪啦翩躂, 甚少寫了刪, 刪了寫的情形, 意思是, 懶得裝有文化, 懶得堵邏輯漏洞. 時不時有錯別字, 或使用不規範的漢語, 這說明我不是 Robot, 文字與照片一樣, 沒讓 AI 改編. 隻要內核真, 就水靈.
愈寫, 愈發容易感受內心的日出和月落, 甚至聽見清晨雨露的青翠欲滴和紫霞仙子的口哨聲. 愈寫, 愈機敏, 躲過那些再飛一會兒的子彈. 愈寫, 夢愈少, 睡得愈香. 愈寫, 時間愈生長, 每天仿佛有 36 小時. 我可以呆在海邊, 夕陽沉海, 漸層橘藍之時, 從容不迫地衝洗自己的底片.
我聽心率 / 心音, 鑒別生理性雜音與病理性雜音, 擅長觸摸肌肉 / 韌帶 / 關節囊的起止點, 以及肌張力, 然後, 不是裁剪一襲華美的旗袍, 而是自己給自己開處方 ---- 血虛時補血; 心毛毛則補心; 氣血兩虧時, 十全大補. 和和氣氣平平安安時, 隻當是一杯 Water infused w/ Cranberry & Orange sliced, 一飲而盡.
寫了的東西, 被小編拉上城頭, 點擊或多或少, 不過兩天就被刷下來, 就算點擊率達到某個閾值, 也頂多不過十天八天就消逝於排山倒海般的新一輪的博文中. 然, “風住了, 風又起”, 天邊泛藍, 海還是那個海, 於是約定, 麵朝大海, 等風來, 開處方, 簽名是: 雨打芭蕉, 東一點西一點, 點點撩人.
A-Do《撕夜》, 我聽著聽著, 一張處方就開出來了, 很微妙的.
現如今在網上你能輕易找到不是專家的嗎 :) 謝謝金角.
時尚觸覺不俗. 以為你會笑我穿 pajamas 上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