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由電影《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說開去
有一部電影叫做《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想來愛看電影的人多少會有些記憶吧!這個片子在奧斯卡電影節上拿了很多獎項。為什麽能夠獲得這樣的認可和榮譽?我想,除了技術方麵的原因,故事本身所書寫的真實情境及其所展現的豐富內涵,大概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前幾天看《書城》,裏麵有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印度人寫的一本書,書名叫《白老虎》,印象非常深刻。據介紹,這本書是由一封一封寫給另外一個國家領導的信件構成的。為什麽印度人要寫信給另外一個國家的領導,而且對象不是別的任何人。僅此一點,就多少有些意思,值得玩味。
有一年的五月,有一個國家的領導選擇了視察本國首都的一所高等學府,據說,他非常希望能聽所謂的“精英”們說說實話。傳聞,視察前,這位領導希望學校不要刻意安排、希望能夠聽學生們自由談論。結果呢?一切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完全在意料之中:所有的安排完全和以往的模式不差分毫,甚至比以往的模式更加刻意、更加程式化。不知道這位領導視察後作何感想?我想,這個社會之中,因為這所高等學府裏那些所謂“人才”此次的賣力表演,那些原本就對所謂的“精英”有意見的人,對“精英”的鄙視,大概會加深很多吧!或許,這也有社會的因素、環境的因素;或許,這也不全是這所高等學府的錯,也不全是學生們的錯,但是,那些在社會之中被期望成為“中堅”、“脊梁”的所謂“知識分子”們的墮落,也不能全部都怪罪到社會和環境的頭上去。
奉承逢迎並不是迫不得已的事,至少,可以選擇沉默!
這一年的這幾天,國際高等學府排行榜火熱出爐,這個國家所謂的“一流大學”,這一次全部都跌出了前十。這或許和這一年年輕人節日當天“精英”們的表現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接下來,算來也沒過幾天,中心媒體播放了一個節目,也是關於另外一個高等學府的。內容是這所高等學府的外文學院和外麵的留學中介機構勾結,弄了一些和其他國家幾所大學的“合作”項目。這其中,有幾個孩子參加了這所高等學府外文學院組織的培訓和考試,並且順利到了其他國家。但是,不順利的是,這些孩子所報他國的一所大學另有要求,必須參加與其本國學生完全相同的語言考試,並且必須達到與其本國學生相同的分數線之後才可以入學。這就難了,這些孩子,接觸外語的時間並不長,國內的考試還可以應付,要通過所在國的考試,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又成就了一樁懸案。以前,在我的心目中,這所高等學府始終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學校。但是,此次事件之後,這所高等學府和其他所謂的“一流”一樣,在我心目中的高大穩重形象轟然倒塌。
《紅樓夢》裏,柳湘蓮曾經站在賈府的門口說:“賈府裏麵,除了門口這兩頭石獅子還幹淨外,恐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幹淨吧!”
柳湘蓮比有些時代的許多人是要幸運許多的,因為,那時還有“幹淨的石獅子”。有些時代,要在曾經最莊嚴、最受人敬仰的所謂“高等學府”裏找一頭“幹淨的石獅子”,可能就和找一隻能夠孵化出恐龍的“恐龍蛋”同樣艱難吧。
社會在道德底線徹底崩潰之後,麵臨著巨大的危機,我們的貧乏沒有可以補充的東西。於是,“成名”、“暴富”成了社會最通行、最為大眾所接受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我們不能去苛責普通民眾,他們是沒有錯的。試想,連所謂的“高等學府”、“知識精英”都在為“成名”、“暴富”打拚了,我們還能要求普通人什麽呢?或許,那些機構和人員中還有一部分組織和個人沒有明目張膽地攻城略地,但是,不能確定那部分組織和個人在私下裏沒有為其助力或暗地裏為其張目。
有人說,個別媒體的某些選秀節目是一種解放,是平民階層的上升;甚至有人還說,這類節目是自由開放式發展的起點。我想說的是,第一,此類節目策劃的初衷隻是為了提高收視率,僅僅是是經濟利益所驅使的;第二,此類節目的成功是對時代背景下人們心理的把握準確,“成名”是這個時代的普遍心理,一旦“成名”,後麵隨之而來的是滾滾財源,也就是所謂的“暴富”,“成名”是“暴富”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徑;一旦“成名”,除了金錢,可能還會和特殊權力掛上鉤,這裏麵的勾當,大家心知肚明。第三,節目發展到後麵的粗糙與聲勢漸退也證實了經濟利益的強大與人們對粗淺的厭棄。第四,不要高估為了經濟利益而促成的所謂“精神娛樂”,自萌芽時,便注定了它的短命性。
再回到開篇,《平民窟裏的百萬富翁》是印度國家上升期的一種社會心理的映照。從電影的側麵,我們可以看出,在強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人們的理想和信仰其實完全已經被顛覆了。“成名”和“暴富”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價值觀和所有的真神。
所以,您會在電影裏看到,為了錢,貧民窟裏的小孩子會被狠毒地弄瞎雙眼,乞討為生,給那些昧著良心和喪失人性的人賺取大把大把的鈔票。電影所描繪的這一個側麵,並非是一個特例,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隻不過,每一個社會中每一種現象的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
為什麽,那個贏取百萬大獎的節目,有那麽高的收視率。其實,也是節目策劃者對社會普通大眾心理的一種深刻洞悉。在大社會背景下,一夜過後,每個人所麵對的現實已經完全變樣。昨天,還是在貧民窟裏靠小偷小摸、靠收保護費、靠打架搶地盤謀生的混混,到了今天,可能已經是家財萬貫的企業家,成了人人敬仰的慈善模範。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這一切,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明天可能是我”的幻想就會在普通民眾的心中紮根。
其實,普通民眾看到的隻是社會的表象,他們猜不透背後的潛規則。
就像電影裏《百萬富翁》那個節目,背後有多少貓膩和肮髒,普通民眾是看不到的。他們看到的,隻是一夜成名,他們想看的,是和自己身份、地位相差無幾的人的暴富。
民眾,就這麽簡單,純良。
在電影裏,那個房地產商的“成功”,是踩著曾經和他一樣的貧民的屍體前行的。我想,這可能不僅僅是印度社會的個案,也許,比印度更殘忍的行徑在印度以外的其他國家也比比皆是。
其實,看了電影,我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悲觀。
普通的人,特別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民眾是最可悲、最可憐的群體。螻蟻一般的的生命,說不定在哪一刻就會被有意無意的大腳踩死。
《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裏的那個男孩子,之所以能完整地活下來,並非是上天眷顧,而是僥幸。真神已死,即使真神活著,他也不會保護窮苦無助的人。
其實,理想已經完全破滅了。
黑暗並沒有結束的前兆,一切,才剛剛開始。幸運的是,印度社會已經能夠直麵這一現實,並且容許社會黑暗與肮髒的暴露。比如說《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比如說《白老虎》……
有些人常常會恥笑印度,或許是因為他們的狂妄,或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包容異己聲音的存在。
《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白老虎》等是印度社會現實中一個側麵的描述,從“一夜成名”到“一夜暴富”可能是許多社會上升期的國家都會經曆的真實狀況。
收起那些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虛榮與怯懦吧!
不要說和別的國家相比,就是和許多人都瞧不起的印度比,大家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