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心影錄

一個鄉下讀書人,戀鄉土,愛讀書……
正文

唐朝人的食品安全處罰:致人死者處以絞刑

(2019-03-09 05:38:48) 下一個

作者:史遇春

食品安全似乎是當下中國談論已久的話題,那麽,古代人有沒有關於食品安全方麵的管理?如果食品安全出了問題,有沒有處罰?如果有處罰,有沒有依據?如果有處罰,如何處罰?

帶著以上的疑問,我們看看唐朝的法律是怎樣界定的。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麽,它在各方麵的管理和製度大概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進性吧。

唐朝法律方麵的書籍《唐律疏議》卷十八《賊盜(9條)》中,第263條《以毒藥藥人》有這樣的記載:

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

【疏】議曰:“脯肉有毒”,謂曾經人食,為脯肉所病者。有餘,速即焚之,恐人更食,須絕根本。違者,杖九十。其知前人食已得病,故將更與人食,或將出賣,以故令人病者,合徒一年;因而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謂有餘,不速焚之,雖不與人,其人自食,因即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徵銅入死家。

注雲“盜而食者,不坐”,謂人竊盜而食之,以致死傷者,脯肉主不坐,仍科“不速焚”之罪。其有害心,故與尊長食,欲令死者,亦準謀殺條論;施於卑賤致死,依故殺法。

首先,必須清楚,在唐朝,法律中是把食品安全和“以毒藥藥人”的罪行作為同一類型來處理的。

其次,就這段法律記載看,文字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律條文本身;第二部分,是對法律條文的解釋;第三部分,是對相關事項及語義的注解。

第三、詳細看這條法律的條文。

1、肉食有質量問題(有毒),已經發生了食品安全事故。有人因為使用這類肉食而身體不適、生病。那麽,如果這種問題肉食還有剩餘,就不能再流通,剩餘的肉食,必須在規定的地方焚毀,以斷絕其根源。

2、如果發生上述情況,沒有按規定焚毀,那麽,違法者要被處以杖刑,杖打九十下。

3、知道肉食有問題,會導致使用者身體不適、生病、中毒,還故意將肉食交給他人食用,導致食用者生病的,判處一年徒刑。

4、知道肉食有問題,會導致使用者身體不適、生病、中毒,還故意將肉食交給他人食用,導致食用者死亡的,處以絞刑。

5、肉食有質量問題(有毒),生產者自己並不知情,別人自食(誤食)致人死亡的,比照過失殺人的條例量刑。

6、肉食有質量問題(有毒),被人偷食而引起偷盜者疾病和死亡的,生產者可以不對偷盜者負責。

第四、再看看這條法律條文的解釋。

1、之所以要焚毀問題肉食,是為了斷絕根源,以免流通中繼續害人。

2、沒有按規定焚毀,杖九十。

3、明知故犯,徒刑一年。

4、明知肉食有問題,沒有及時焚毀,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行食用,導致死亡,按照過失殺人定罪,還要賠償死者一定的經濟損失。

第五、最後看看相關注解。

1、對偷盜食用問題肉食的法律規定及解釋,如果偷盜食用,致使偷盜者病痛、死傷,問題肉食的生產者可以對偷盜者不負法律責任。但是,生產者沒有及時處理(焚毀)問題肉食,仍要接受製裁(杖九十)。

2、生產者明知肉食有問題,還把肉食交給尊長食用,有殺死尊長的動機,也可以按照謀殺罪的律條判定。

3、生產者明知肉食有問題,還把肉食交給身份地位低下的人食用,按照故意殺人罪論處。

最後,順便說說絞刑。

一、絞刑總說。

實際上分成縊死和勒死兩種。縊死,俗稱吊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勒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作死刑解釋時,又稱問吊、繯首死刑等;而在香港,亦有度頸這一個名稱。一般在行刑前都要將犯人五花大綁、蒙上頭後,再於刑場執行絞刑。一般而言,把要死的人吊在樹上或梁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

在中國曆史上,絞刑通常不是最低級的死刑。正相反的是,高官皇族為保留全屍,通常會要求自縊賜死或絞刑處死,而不是可能導致身首異處的斬首。

二、絞刑類別。

第一種是讓犯人爬上椅、桌、火車、馬或梯,在其脖子上套一根與直角形支架或樹枝相連的繩子,然後抽掉支撐物使其懸空。這種方法最通俗,也是曆史上廣泛采用的,犯人死得緩慢,也很痛苦。

第二種是將活套套住犯人,把繩子穿過滑輪或滑槽,然後使勁拉繩將犯人從地麵吊起。犯人實際是被勒死的,美國的“三K黨”處私刑時偏好這種方法;中東的伊斯蘭國家的公開絞刑也是這般執行的。

第三種是經英國人改進後被認為是比較人道的,但需要一些設施:一個固定在某高度的腳手架、一塊可抽動的木板。執行時一抽板,犯人的身體便落下,一般說來他的頸椎就斷裂了,結果導致窒息和腦部貧血,頂多幾分鍾犯人便嗚呼哀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