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心影錄

一個鄉下讀書人,戀鄉土,愛讀書……
正文

請郎今夜伴花眠:閑寫唐伯虎的一首題畫詩之一

(2018-06-23 19:56:49) 下一個

作者:史遇春

(一)

閑來無事,說說以詩文擅名、畫名更著,玩世不恭、才華橫溢、大名鼎鼎的“江南四才子”之一,明人唐伯虎的一首詩:

《題拈花微笑圖》明•唐寅(伯虎)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嬌欲語。

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見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這是一首題畫詩。既然是題畫詩,那麽這詩必然伴有一副畫。這幅畫的主題是“拈花微笑”,畫的作者是誰,無法確定。這畫可能是唐寅自己描寫,自己題詩;這畫也可能是他人所作,請唐寅題詩。事實究竟如何,還有待方家考證。

因為無緣親睹《拈花微笑圖》的真容,所以,隻能在這裏發揮想象。看到“拈花微笑”,馬上想到的就是“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或者想到“觀音大士”,這是第一念的條件反射。轉念,既然大家把唐寅與“風流”聯係在一起,那麽,是否這《拈花微笑圖》是一副“美女圖”呢?既然題畫詩的畫麵無法眼見,那麽還有一途,就是從其題詩中解讀畫的構思與意境。閑話休提,且看詩中的描述。

王摩詰早就得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譽。唐寅是詩人,更是畫家。依摩詰的美譽來推測唐寅,那麽,以題畫詩中的詩意來解讀和推測其畫境,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既然是用詩來讀畫,那麽,就需要用詩的表達方式去品味這畫,用詩的思維去看這畫起承轉合的章法。

詩人要寫美人,偏不從美人著手,而是以花開場。這花,既是美人出場背景的渲染、氛圍的烘托;又是美人如花、花比美人的潛隱。

“昨夜”說的是時間點,也就是說事情得從昨天晚上說起。“昨夜”二字,除了表明時間點以外,還是在為花做鋪墊。我覺得,“昨夜”這兩個字,主要是為了點明下雨的時間。這雨,下得時間正好,下得分量正好,因為有這 “兩好”,所以,才會有這“海棠初著雨”的花容嬌姿。

白樂天描寫楊妃的月貌,有“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神來之筆,千古傳唱。這裏的“海棠初著雨”與“梨花春帶雨”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都是“花帶雨”,但是,細微之處,卻藏洞天。

先說“梨花帶雨”,大概是初三的時候,我熟讀《長恨歌》,幾能成誦。雖然這樣,但我還是不知道“梨花帶雨”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造型。

那時候,我對坐在我後排座位的一個姐姐很有好感。這個姐姐的媽媽是我祖父第一個太太的兄弟(我該叫舅爺)的女兒,我們兩家沒有走動,但是我知道是有這層關係的。那個時候,她在班裏受了別人的欺負,在座位上哭。我有些難過,偷偷回頭看了她一眼。她清純稚嫩的腮幫子上掛了一兩珠淚滴。我忽然一驚,心想,這就是“梨花帶雨”的狀貌。這個故事我說過好多次,今天再講,想起那少不更事的歲月,依然覺得有味。這算是閑話。

梨花多白,是素雅的色彩;雨滴,是清瑩的精靈;雨滴配上那梨花,素雅之中有些微的淒清,靜默之中有少許的靈動。“梨花帶雨”的美人,是“冷美人”,所謂“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正是此種。用“梨花帶雨”來寫“玉容寂寞”的楊妃,恰到好處。

“海棠初著雨”,這裏麵有一個“初”字,暗含情韻,這海棠,是初沾雨露,應該也是初次綻放吧。詩人“初著雨”的海棠,讓人有“初嫁新婦”的遐想。讀完下文,隱隱發覺,這不是遐想,幾是事實。海棠的色彩嬌豔,沾了雨露,是一種喜態,是一種媚姿。如果說梨花之雨是淒冷,那麽海棠之雨就是滋潤了。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