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過這本書,當時的印象並不深刻,知道作者我和畢業於同一所學校,覺得年紀輕輕被疾病奪走生命是一件讓人很可惜的事情。
前兩天在微信讀書上又看到此書。封麵改了,添了一部分作者以前的隨筆,於是下載下來看第二遍。
這幾年家裏變故較大,親人接連生病,我也因此與醫院有了很多接觸。再看此書,感觸也不一樣了。
年輕生命的逝去,無論怎麽看都是一個悲哀的事情。就像此書的作者,因為疾病,早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女,就都發生在了一個家庭。他們家為了給她治病,賣了兩套房產,一套上海的,一套山東的。從發病到求醫的過程,你能看到同學人脈的力量。因為作者性格開朗,交友廣泛,在聯係醫生,找病房,找車等一係列的事情上都有人伸出援手。巨大的資源投入進去,最後還是沒有挽留住她的生命。
書裏,她作為母親,對孩子的留戀和不舍寫的讓人不忍。 同樣是母親,很容易體會,心裏有種被撕碎的感覺。
兩次讀下來,總是有個疑問,為什麽發現的那麽晚? 作者發現生病的時候就已經乳腺癌轉移到骨頭了。已經是病入膏肓,無力回天的境地,難道之前就一點征兆都沒有?乳房沒有疼痛不適或者身體別處有不適?書裏一點都沒有交代這一點。作者自己也說身體一直很好,從未生過重病。可我總覺得身體不說謊,一定有征兆,隻是你是否察覺而已。
也許,是作者的性格,衝勁十足,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對身體偶爾的不適根本不重識?
後來忍不住去查了一下她家人的現在。她母親在山東曲阜承包了一片山地植樹,取名挪威的深林,已經很有規模,實現了女兒的遺願。她孩子在正常的長大,孩子的姥爺陪在身邊照顧。這一晃,也過去了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