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詩的遠方: 挪威 (1)

(2019-08-25 17:32:29) 下一個
 
 

這是隨後去的布道石

一行4人離開北極後來到奧斯陸,與另一批十幾位驢友開始挪威和冰島之行。團中除一位上海來的走南闖北,憑一隻手機跑遍天下的中年女子。其餘的均來自美國。

幾條簡單的對挪威的介紹:

 

1)北歐斯堪的納維亞三國之一,國民為古時稱霸於北方的維京人的後裔;

2)國土38.5萬平方公裏,人口526萬,其中五十多萬住奧斯陸城內。近一百三十萬,即全國1/4人口,住在大奧斯陸地區。

3)曆史上,挪威並不富裕,漁業曾經是它幾乎唯一的收入來源。上世紀60年代,白令海峽周圍發現了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國家經濟注入了極大的財富,使挪威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富國。把挪威與中東石油國家區分開來的主要一點是:挪威的巨額財富不在皇室和貴族手中,而是在國民手裏:小小的挪威有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集體退休金存款,一萬億美元!五百萬挪威人不再為晚年生活擔憂,再加上平和的法製結構,使得挪威人的幸福指數一直排在世界前列

下船後,從深入北極圈內的朗耶爾飛往奧斯陸,約三小時便到了。旅館就訂在城中心的歌劇院邊上,行走三分鍾到港灣。

為了輕裝,把大部分禦寒用品讓同去北極的同村的老張夫婦帶回肯塔基鄉下。

在奧斯陸機場取了行李後立即在機器上買了直達城中歌劇院的來回地鐵票。20分鍾後出地鐵站,左側便是旅館,比想象的更方便。

圖為奧斯陸中央火車站,裏麵象個小城市,日夜熙熙攘攘.

 

旅遊問詢處得知可以化幾小時徒步往北走看街景。據說那兒曾經是貧窮的區域,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圴貧富的理念引發了舊區改造,但是還存留著不少奇特的建築。

這是其中一個。屋頂上的提籃人好像是當年工薪階層的塑身

這是比較新的一群建築。挪威人的建築理念常常別出心裁,有時以簡潔的直線構圖,有些則多弧形

沒處可以問到這批飛人的意義。

卡爾.瓊斯門大街,奧斯陸最繁華的大街,兩側布滿各種店家,無數與之相交的橫街充滿各種歺飲店。街上布滿鮮花,直通王宮。

挪威王宮,建於二百年前

 

這座雕像上挪威瑞典雙冠王卡爾.瓊穿著法國軍服,剽悍無比。這是19世紀初歐州的一位傳奇人物。碑基上刻著的挪威字“ Folkkets Kjaelighet-Min Belonning” 即經典的“人民之愛便是對我的報答” 。

這位國王其實在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並非出於皇族貴裔。他父親是法國一名普通律師,他也潛心鑽研法律。18世紀末在父親過世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時期,他棄筆從戎,英勇善戰,在軍旅中屢建奇功。正值拿破侖指點江山,所謂“將相寧有種乎”,他便迅速從一介書生升為坐擁重兵的將軍,後來並成為拿破侖手下最出名的元帥。

其後,瑞典國王卒,其王儲亦卒,遂向當時權傾歐洲的拿破侖請派國王。拿破侖便遣大元帥卡爾.瓊任瑞典國王。這位新任國王拒絕與俄國爭奪芬蘭,力排眾議,卻向西從丹麥手裏搶來挪威,由此冠兩國。

此為野史,一筆帶過,不過草根書生大展雄略而成王,也是一樁美事。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可以是與“千金散盡還複來”不相幹,卻是能用來描寫有誌事成的。

議會大廈

旅館後方便是港灣。著名的奧斯陸國家歌劇院便建在岸邊.

此建築由挪威人自行設計建造,凡4年. 內有1100個房間,占地近四萬平方米。其屋頂漸傾於地,外包意大利花岡石和白鋁片,使其有從海上升起的視覺效果。大廳四周是15米高的大窗以釆光並使港灣一覽無餘。

該建築在2008年獲世界建築節的文化獎,及2009年的歐洲現代建築獎。

難得的是,它最終的耗資比投標時提出的7億6千萬美元還少5千萬。這在大型建築史上很少見,而通常都是超過投標預算的。這也說明了現代挪威人辦事嚴謹的一方麵

歌劇院邊上,沐著晚間的習習海風,俯瞰海灣內一個帆船的模型

到奧斯陸,大多會去著名的維格郎公園。

這是在奧斯陸西北角一個占地約80公畝的佛洛格公園內。

該露天雕塑公園由上世界初挪威雕刻家古斯塔夫.維格倫一人所創,凡212件石雕,描述人類生、老、健、亡各個階段的裸體形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個藝術家創作的雕塑公園。其中的 Monolith 乃由一塊巨型大理石雕成,高17米,共雕出121位人像,爭先恐後往上爬去,據說是對人生的寫照。

 

10年前一家四人來過一回,這次的印象不太一樣。不知怎麽,看了幾小時後有一種沉重的感覺,難以言喻。

 

 

《Funtain》湧泉,大概,是,指生命的源泉,經久不息。

20座雕像,從出生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舉手投足,圈繞著這個生命之泉

《生命之輪》,意義不言而喻

《憤怒的小孩》,恐怕是公園裏最有名的雕像之一,體現了一個小男孩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時無比憤怒的一霎那

這就是著名的Monolith (整體),像征著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為各自的目標,紛紛往上湧去

下午,坐半小時水上出租去比格迪半島看維京戰船博物館。

這是一艘完整的奧斯博格戰船,上世紀被發現時尚有兩具中老年女性骨骸在內,經檢測定為公元834年左右,即距今一千多年。

那時維京人大肆外侵,不僅在北方海域令人聞風而逃,記得還在不知哪裏看過過,這幫善戰者一直打到了英國,意大利等地,並自地中海進入北非,甚至達到巴爾幹地區。

維京人一千多年前的造船技術冠絕全球。如這艘奧斯博格船將會是能承受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狂風巨浪的

當晚,自奧斯陸搭機飛往斯塔文格。

次日一早,便往挪威三大奇石之一布道石 (Preikestolen)去。途中須連人帶車擺渡,它本身就是一種風景極佳的感受。

 

布道石形容這塊髙聳六百多米的巨石像牧師布道的講壇。它位於挪威四大峽灣之一:呂瑟峽灣(Lysehjorden). 是三大奇石中最易到達的觀景地,換言之,最不累(可是,真的不累嗎?)

從山腳到台頂3.8公裏,山路頗不好走。上山前租了登山杖,借力不少

 

團友從背後拍我們。

照片上看到的路比較平坦

半山處,休息一下,常常被遠景吸引過去,因此會浪費一點時間

呂瑟峽灣,近山遠水,時而朦朧,時而清明

一對年輕人,坐在懸崖邊上,旁若無人

既然來了,俺也去打個卡。原先想好要去坐在崖邊,雙腳晃幾下。卻實在敵不過“萬一呢”這個詞,心頭著實急敲了幾下,走到離邊緣兩尺處終於站定,同時不斷給自己找不往前走的原因:風比較大了;肚子巳經餓了;這地方不好玩,等等等等?終於沒有上去晃那雙可能有點發虛的腿

一轉身,卻見兩個講俄語的年輕女孩在離崖邊三尺處練開了雙人瑜伽(或是雜技?)。心想上麵那人必須對下麵的人有絕對的信任,否則往右一甩,什麽都沒了。這一看,徹底斷絕了我再次前去探險的念頭。心想,天生我才可不能隨便往人家峽灣裏掉下去的。

主意一定,肚子大餓,便尋了個避風處把早上在旅館裏做的冷三明治幾口吃完後奪路下山。對了,山上沒有歺飲服務。大家都做了三明治,帶著水瓶,當然沒有衛生設備。一般來說上下五小時算是很快的了。

下麵兩張照片是團友榕蓉爬到山背用手機拍的,在此致謝!

挪威缺少北美那樣的高速公路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大地。除了首都奧斯陸周邊可以開到110公裏/小時,其它的主要公路最多像我們肯塔基鄉下的三級道路,大多為以黃線相隔的雙向道路,限速80公裏/小時。超速的罰單非常厲害,網上說到幾千美元,甚至關押。同時,挪威的很多公路多是依山傍水而築,蜿蜒曲折,一路上美麗的風景可以養眼,也可以造翻車。再加上巨大的水域盤繞分割了國土,使得擺渡也成了旅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奧斯陸向西南走,搭輪渡去斯塔萬格,目力能及的岸邊風光萬千

斯塔文格是挪威第三大城市。在持續經濟發展中成為歐洲大城市的一員。但是它的老城卻刻意保持著三百多年前小漁港的特點。城內173幢曆經三個世紀的獨棟木房被精心維護,鵝卵石街道一塵不染,人群漸行漸遠時側耳傾聽會恍然有中世紀之感。屋前鮮花簇簇,便是盛夏卻也春意盎然

內城下是海灣,一灣綠水襯得岸旁多彩的木屋分外奪目

團友在水邊合影

折身沿西海岸溯北,坐渡輪過峽灣,至挪威第二重鎮卑爾根,坐落在465平方公裏的卑爾根半島上,近三十萬人口。

卑爾根建城於一千多年以前,據說是維京人大敗於英軍後掩船息戰,建立了固定的居住點。

它是西岸的大港口,每年接受300艘遊輪,挪威5百多萬人口,卻也是傳統強大的海運國家,排在希臘、日本、中國、新加坡後為世界第五大海運國,更排在海運大國美國前一位。這也許是挪威人身上流淌著前輩維今人的血液不無關係吧! 眾多大港中,卑爾根港是最重要的。

當然,吸引遊客的除了曆史外,恐怕更多的是這個港口城市如畫的風景,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生猛的海鮮。

下麵這一排房子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房子保存著幾百年前的內外結構,是一群看來錯錯落落擠在一起的木樓,並非民居,卻是當年水手們做生意的處所,如今則是各個商家的最愛,尤其是歺飲業。

正值夏天,這些臨水的房屋前鋪開大批桌椅,供人們對海豪飲。

水邊還有大批像國內的大排檔似的攤位。各種各樣的海鮮,流水價地被從冰上拿去煎、蒸、煮、烤,一眨眼就拿到顧客麵前。好多攤主都能說一些中文,看到我們便熱情地招呼“你好!”“吃一點怎麽樣?”,“味道好極了”等等。可憐我們剛從據說是當地最好的海鮮歺廳跌跌撞撞地出來,看到海鮮大排檔頓時食指大動,卻又時時被塞得脹鼓鼓的肚子提醒:在大排檔前不可以停步!

這幾幢房子早巳傾斜了,好在是由兩側向中間傾,才不致於倒下去。除了油漆,房外不讓修理,隻能在屋內動腦筋支撐

街景

團友合影

麵海背山的建築群

坐車盤旋上山後,看到的又是不一樣的布局和景觀

從山上往遠處看?

翌日,驅車北上。

路過瓦克斯達爾,一個地大人稀的區

一路上仍然是風景如畫

在沃斯(Voss)停車稍作休整。

就像絕大多數挪威的郡縣,地大人少,沃斯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8人。但此地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戶外運動的設施和活動之一。它包括了滑雪,跳傘,滑翔,劃船等。每年6月最後一周是著名的沃斯極限運動周,來自世界各地的 thrill seekers 雲集此地,參與各種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想像一下,若是幾十年前我們就知道除了閉門讀書外世上還有如此令人激動的生活方式,也許會狠狠地打一年工然後痛快地玩三個月,所謂的窮著並快樂著。但是世上沒有“但是”。

 

7月,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一片寧靜的田園風光,全沒了二周前據說是漫天揮灑的青春。

很想去那些小屋住上一晚。坐在屋前,手握一杯葡萄酒,望著夕陽漸漸消失,天際紅色的惆悵倒映在如鏡的水麵上,身後倦鳥歸林的嘰喳聲與晚風織成柔聲細語?

抑或,在清晨慢慢地劃著這艘小船,沃斯湖淸冽的湖水會滌淨一身憂思

然而,前麵還有太多的美景,我們還遠未能達到隨意走走停停的地步。

這裏還是沃斯境內。不一樣的風景,一樣的攝人心魄

北上至弗蘭姆(Flam). 這是鬆恩峽灣的分枝奧蘭峽灣的盡頭。後者水極深,以致萬噸遊輪可以直接停入內港。

 

半小時上山,可以找到俯瞰整個港灣的觀景點

在此,美麗的弗蘭姆港灣一覽無餘。

 

弗蘭姆嚴格意義上講甚至不是一個城鎮,而是一個隻有幾百人的小村莊。可是它每年要接待一百多艘大型豪華遊輪,以及近五十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當地人抱怨旅遊業已經對曾經美麗無比的自然造成了無可逆轉的損害,呼籲立法限製遊輪和遊客前來,尤其是前者。他們認為旅遊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無法彌補對大自然的傷害;他們寧可不要短期的經濟繁榮

 

在村口看到的奧蘭峽灣的入口

更遠一點的奧蘭峽灣入口

弗蘭姆有一個著名的黑教堂,稱為博爾貢木板教堂(Borgund Stavkyrkje)。一千年前後建造,原為上百個全木教堂之一,自然變遷,千年以來風蝕雪侵之下成為不多的幾個存留下來的全木建築。

該教堂用垂直木板和棍棒作為牆體,全屋不用鐵釘和別的金屬材料。

教堂後的墓地整理得很幹淨,那裏大多為一、二百年前過世的人的墓碑

教堂內

行路間看到巨大的冰川

在約爾斯特稍作停留,對著奇特的美景,許多人不忍卒離

斯特林。

 

上麵一些及下麵的照片均為沿路所攝,或車行緩慢時,或在許多觀景台停車時所看到的景色,一路下來常有視覺疲勞的感覺。

 

 

這些景致都是沿鬆恩峽灣的一路風光

有時會想:一千七百年前,難道陶淵明也在此地小住過?

晚間,到下榻處。這是幾排小木屋。

二人一屋,有電無水。

洗潄均去一個共同的屋子,且有共同廚房。

由於7月的挪威日照極長,日落與日出隻間隔幾十分鍾,又加上沿途太多美景,讓人留連,以致到住地已經很晚了,盡管仍是一片陽光。

這晚,從美國帶去千裏之外的中國方便麵終於見了天日,在當地超市買了雞蛋,卷心菜和生匹薩,又煮又烤地,從北極船一起下來的四人吃完已近午夜,意尤未盡。

因為太晚了無處兌換當地的硬幣,無法使用投幣洗澡的設施,正在擔心著,文迪大呼而來:“我們有錢了!”。不知這個在美國長大的幹練的華人女孩從哪裏明搶暗奪地搞來了一堆克郎硬幣。由此,唯一讓我們不適的問題也解決了。

走出木屋,睡意全消。此時應該是午夜時分。

四周悄然,唯有綠草茵茵,紅屋幢幢,白雲片片。

 

 

雖然今晚的住宿不是傳統旅遊的幾星酒店,然而這般的環境,氛圍,布局,給人一種無限接近大自然的心情。

 

中年人行路已經不很看重奢華,卻看重內心的非物質的滿足。這種滿足不是化了錢就能得到,而是要人去追求的。

 

今晚注定會睡得很沉。

一早起來將沿著山路往蓋郎厄爾峽灣而去,目的地是位於挪威西北部的阿拉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少年老成 回複 悄悄話 太美了,亮瞎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