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04)
2022 (171)
語文教學隨筆(19)範守綱帶我們去拜訪劉朏朏老師
1986年10月8日晚上,上海《語文學習》主編範守綱先生突然飛到北京來,也到人教社招待所來住下了。他與我、張必錕、朱泳燚三位都非常熟悉,當晚,我們歡聚一室,不覺就相談到淩晨快一點了。範老師說:“明天還要采訪張誌公先生,請培永一起去,幫我記錄一下。我們明天晚上再接著聊吧!”
(1986年10月,左起朱泳燚、張必錕、王連雲、李培永。)
誌公先生的辦公室就在人教社辦公大樓。
走進誌公先生的辦公室,範老師快步上前,與老朋友誌公先生一邊握手問好,並向先生簡單介紹了我和朱泳燚。先生說:“好啊!年輕人,以後我們可以在院子裏常見麵了。”我真是太幸運了!原來每天早上隻能遠望的大語言學家誌公先生,現在我就坐在大師麵前,領受先生的耳提麵命,那種幸福呀,真是無以言表!
誌公先生在講到中學語文教學時,還講了一件趣事。
誌公先生說有一年,他陪呂叔湘先生參加北京市中學語文研討會時,叔湘先生拿著會議“議程單”,指著一位發言人的名字問:“誌公啊,這位老師的名字怎麽讀?” 誌公先生一看,忙說:“不認識。”那位老師就是北京著名的特級教師劉胐胐(fēi)。呂叔湘先生是我國語言學界泰鬥級人物,張誌公先生也是大語言學家,他們兩位大師在大庭廣眾之中,都非常坦然地說自己不認識那個字,並當場請教主持會議的老師。這種不知為不知、不恥下問的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
走出誌公先生辦公室,範老師告訴我們,劉朏朏是北京月壇中學的著名語文特級老師,她和他的先生——北京師範學院的高原副教授,自1977年以來,共同創立了“三級作文訓練”體係,在全國中學語文界引起非常強烈的反響。
當天晚上,範守綱老師帶著我和朱泳燚,一起去拜訪兩位中學作文教學改革的先鋒——劉朏朏老師和高原副教授。
高原老師和劉朏朏老師正準備從1987年開始,給中學生辦一個《說寫月刊》。於是,我們五個人就這個雜誌的欄目,進行了廣泛深入地討論。兩位老師再三請我們三人為他們的刊物寫稿,並且初步分了工。我負責撰寫“說話訓練”專欄,每個月提供一篇稿件,要有訓練內容和要求、訓練方法和步驟,還要有學生的“例話”和訓練話題。大家還研究了各個欄目的整體規劃及如何逐步形成能力的係統訓練。兩位老師希望我在離開北京之前,先完成一篇試試。
我非常樂意完成兩位老師布置的“作業”,初次見麵,就那麽信任我!感謝他們給我提供這麽好的學習機會和提高寫作能力的平台。
我寫的第一篇說話訓練的文章是《話說“心中有人”和“目中無人”》。離開北京前,我把稿件送到劉老師家,她看完後說:“我看就這樣寫很好,你再設計幾個說話訓練的話題寄給我就可以了。”她希望年前,至少還要提供兩篇稿件寄給她。
從此,在我的語文人生之路上,又有了兩位名師引領我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