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04)
2022 (171)
語文教學隨筆(18)中國兩位大語言學家都不認識那個字
1986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邀請我去北京參加修訂《作文·漢語》第一冊。到北京報到後才知道,同時被邀請的還有北京的張必琨先生和江蘇的朱泳燚先生。在該社第一次修訂工作會議上,副總編劉國正先生說,邀請中學優秀教師參加語文教材修訂工作,這是人教社建國以來的第一次。
(張誌公先生在做學術報告。)
國慶節前夕,上海《語文學習》主編範守綱先生來北京人教社采訪張誌公先生,也到招待所了。我與他因該刊發表我的學生《假如我是武漢市市長》一文而相識,又在桂林“漓江之秋”語文研討會而相見而相熟,他因工作關係與全國各地名師都有聯係,與朱泳燚和張必錕兩位名師也是老朋友,他到人教社招待所住下後,我們歡聚一堂,相談甚歡。
他那次到北京是要采訪葉聖陶先生、張誌公先生和劉國正先生。張誌公先生就在人教社上班,我和朱泳燚陪他去誌公先生的辦公室時,誌公先生非常熱情,見麵握手坐下後就拿煙,一邊點煙一邊說:“醫生、親人都要我戒煙,還有朋友告訴我,說吃糖可以戒煙,沒想到,煙沒有戒掉,後來吃糖又有癮了,這不,原來隻要煙酒茶,現在還要加上糖果。”
範守綱先生真是一位采訪的高手,他在與誌公先生聊天時,不知不覺把他想要問的問題都得到答複了。
在聊天時,誌公先生還講了一件趣事。他說有一年,他陪呂叔相先生參加北京市中學語文研討會時,叔相先生拿著會議議程單,指著一位發言人的名字問:“誌公啊,這位老師的名字怎麽讀?” 誌公先生一看,忙說:“不認識。”
那位老師就是北京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劉胐胐(fēi)。呂叔相先生是我國語言學界泰鬥級人物,張誌公先生也是大語言學家,他們兩位在大庭廣眾之中都非常坦然地說自己不認識那個字,並當場請教主持會議的老師。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我和朱泳燚也因此又在範守綱先生的引薦下,到劉胐胐老師家中拜訪了他們夫婦,後來我還應約為他們辦的語文報寫了幾篇說話訓練的文章。
兩位大語言學家都不認識那個字,都在大庭廣眾之中坦然承認,還虛心向在場的會議主持人請教那個字的讀音!這種大家風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者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走出誌公先生辦公室,範老師告訴我,劉朏朏是北京月壇中學的著名語文特級老師,她和她的先生——北京師範學院的高原副教授,自1977年以來,共同創立了“三級作文訓練”體係,在全國中學語文界引起非常強烈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