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十年語文教改(2455)通往世界冠軍之路

(2024-08-19 20:16:59) 下一個
我的十年語文教改(2455)通往世界冠軍之路
1988年7月11日,汪深在芬蘭舉行的二十屆國際化學奧賽取得金牌第一。這是中國中學生參加國際學科奧賽以來的第一塊金牌第一,與許海峰獲得的奧運第一塊金牌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
汪深從芬蘭回到北京後,第一件事是給武漢發電報。一封電報是:  
P       BEIJING   北京    RD4178   27   14    1717
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4)班WUHAN 
三級躍過一步而已感謝老師同學汪
(一) 三級躍過,一步而已
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4)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這個班從I 9 8 2年9月開始,連續六年使用人教社的分編型語文實驗教材,進行教材改革實驗。汪深的成長是離不開這個班集體的。當他於l 9 8 5年9月,以6 2 3.5分的優異成績考取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中,被分到實驗班學習時,他的媽媽李振寬同誌(交通部二航局科研所所長、高級工程師)非常高興地對我說:“我的孩子能進語文實驗班.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小學、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而一個高中理科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語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國文化,提高文化素質。而且語文能力強,將來才能研讀各種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知識。”
汪深從踏進實驗班的第一天起,就強烈地感受到這是一個改革開放、富於想象和創造意識的智能環境,每個人的個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每一個成功者都有自己的個性。
 還在武漢市I 5中讀初中時,汪深就已聽說聞名全國的“小市長”王江。現在他和王江在同一間教室學習。王江的創造思維引起的“開竅反應”激發了他,他和王江就“失落感”展開了一場辯論……
“小作家”孫涵把自己創作的中篇小說《正值青春年少時》(發表在l 9 8 8年第3期《長江》大型文學期刊上)手抄稿給他讀,請他提意見。他和全班同學一起參加孫涵自己主持的“作品討論會”,熱烈討論小說創作的成功之處和敗筆……
最有意思的要算“競選班長”了。競選雙方組閣成員中都有汪深,也就是說,不論哪一方獲勝,汪深都要當“學習委員”。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謝暉競選失敗了。但汪深卻發現了她的優點:那是競選結束的第二天早自習,當班主任老師宣布由競選勝者邢霏同學主持本屆班委工作後,謝暉要求發言,她首先向邢霏同學表示,祝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當上了班長,然後她表示一定支持邢霏的工作,最後主動走到邢霏跟前同他握手言和。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王江、孫涵、謝暉、李映暉、張力立等同學都是經過三年初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鍛煉的學生,雖然僅占高中班的10%,但他們就象“種子”,在高中實驗班這塊智能園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充分發揮了“解放思想發展個性”的開竅作用。
l 9 8 5年開始進行的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起步艱難。高中重組的實驗班,大部分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對語文教學改革看法各異,而語文教材改革步子邁得很大,與全國高中統一使用的一本《語文》書完全不同。實驗教材每學期三本書,一本閱讀教材供課內講讀使用,一本《寫作》課本公寫作教學使用,還有一本《現代文選讀》供課外閱讀用。課內閱讀教材又按年級分三個層次:高一學習《文言讀本》;高二《文學讀本》;高三《文化讀本》。
高一全學年每節課都學習文言文,不是太枯燥單調了嗎?確實有些同學感到乏味。但汪深卻越學越有勁,課堂上,老師用“誦讀法“教學的文言文,他都能當堂背誦。久而久之,他的這種強記能力在師生中傳開了。有的老師來實驗班聽語文課,就打聽誰是汪深,然後坐在他旁邊,驗證傳聞的信度。凡是這種場合,老師也就有意識地讓他為大家“表演”:聽課老師們發現:汪深上課發言不太積極,但他非常注意聽同學們的發言和老師教的誦讀方法,邊聽邊看書,有時點頭或搖頭,有時還發出會心地微笑。一節課上完,老師讓他背誦時,他慢悠悠地站起來,望望老師,又望望天花板,然後不慌不忙、不緊不慢、一字一句開始背誦,每次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完剛學完的文言文。
  “不簡單!真不簡單!簡直是天才!” 聽課老師實地考察後,無不讚歎他過目不忘的才能。然而,汪深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他說:“我認為學習動機是很重要的。這是‘主動學’與‘被動學’(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有些人雖然確實很努力,但不屬於‘主動學’)的分水嶺。我在學習中起作用的是強烈的求知欲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濃厚的興趣。”
 “我的興趣非常廣泛。高一學文言文,我回家從爸爸媽媽的書櫃中把《莊子》、《史記》、《左傳》、《夢溪筆談》等都搬出來了,一是為了查找課文的出處;二是想盡可能多讀一些,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對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
要問汪深的興趣究竟在哪方麵,當時實在誰也說不清楚。對數、理、化有興趣就不必說了,還在初中階段,他就已連續五次獲得過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數學競賽的二、三等獎,武漢市化學競賽三等獎。
單說語文吧,他不僅喜歡背誦文言文,還特別喜歡參加語文課外活動:詩人雷子明來學校給寫作愛好者講詩歌的創作與欣賞,他擠在第一排聽講,後來,還在課餘寫了一首抒情詩。著名青年作家董宏猷每次來班上講寫作時,他都聽得非常認真。班上的“小記者”去采訪著名的怪味作家祖慰,他和同學們有說有笑地走在最前麵。參加湖北省高中作文競賽,他的作文榮獲二等獎。……
興趣廣泛的汪深考入華中師大一附中真是如魚得水。早在l 9 8 4年,華師一附中就開始實行整體改革方案(草案),明確提出為把學校辦成全國第一流的中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堅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壓縮必修課時,增加選修課時,給學生盡可能提供培養能力和發展個性的時間和條件。汪深除參加數、理、化選修課外,還積極參加學校安排的其它活動。政治課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他興致勃勃地和同學們一道去武漢商場,調查了解開放搞活後的商品經濟。醫務室主辦的氣功講習班,他堅持三年,後來成為新學員的輔導員。學校組織的藍、排、足三大球賽,他是班級代表隊的主力隊員;運動會上,他是班上的“健將級”運動員,得分的好手;冬季長跑比賽,他第一個報名並獲得較好名次。
 課外活動時間,他從來閑不住。隻要有球賽,哪裏有球,哪裏就有他,在最緊張的赴廈門參加全國化學競賽的停課兩周備考期間,他每天堅持上兩節體育課,幾乎和全年級8個班所有男生都打過足球。打撲克,爭上遊,他玩得最起勁。他好動,動如脫兔;他也好靜,靜如處子。隻要有一本好書,他可以坐下來全神貫注地閱讀;紋枰對坐,可以忘記吃飯。下圍棋也是他最感興趣的事,高一時,老師和他下讓子棋,讓他六子,他輸了。他與老師“約法三章”;“以後隻要我連贏您三盤,就升一級。”老師爽快地答應他的條件,同時,請他的媽媽來學校,與教數學的倪政勇老師一起,也與他“約法三章”:“我國每年都選拔優秀中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你不僅對數學有興趣,而且基礎很好,希望你三年後參加數學奧賽連跳三級,即第一級要在全省數學競賽中得一等獎;第二級要在國家舉辦的數學冬令營中入選國家隊;第三級在國際上獲獎。”汪深也爽快地答應了老師的要求。
  汪深說了就幹,每年寒暑假時間,幾乎全花在數學方麵了,但正如他媽媽在獲悉他奪得化學競賽冠軍之後所說的:“有心裁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由於種種主客觀因素,他未能在數學競賽中實現“三級跳”的計劃。當他在化學競賽中如願以償時,他怎能忘記“三級跳”呢?回到北京,一封言簡意明的電報發往武漢。既表達了奪冠的喜悅之情,又無陶醉之意。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一步雖然值得自豪,但畢竟還是第一步,未來在召喚……
(二)歸心似箭   
(左起汪深的爸爸、媽媽、汪深、李培永老師)
汪深從北京發往武漢的另一封電報,是給爸爸媽媽的,電報隻有四個字:“歸心似箭”。獲獎歸來時刻,汪深怎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走出北京電報大樓,看到寬闊平坦的長安街,他浮想聯翩……
人生之路會是這樣的嗎?也許還是有坡度要好一些……,坡度?!記得小時候,從宿舍大院出門後去上學時,每天從小東門走到大東門的那段上坡路……
爸爸總是忙——父親,汪定揚,長江科學院高級工程師。湖北省七屆人大代表——難得帶我上街玩。第一次帶我上街,正遇到一位年近半百的工人拉著滿載貨物的板車,從小東門向大東門艱難前行,那位工人雙手把握車把,全身幾乎與地麵成3 0度角了。爸爸隻說一句:“汪深,我們去幫忙推一推!”話還未說完,他已走上前去推車了。父子倆終於幫忙把板車推上了坡。   
  爸爸:“累不累?”   
  我說:“有點累。”
  爸爸:“走上坡不容易吧?”
  我記不清,也許當時還未悟出爸爸的言外之意.不知道當時怎樣回答的。我也記不清後來又和爸爸一起幫別人推過多少次車,但“走上坡不容易”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
  爸爸給我的影響何止於此啊!爸爸媽媽雖然都是從事水利研究的,但他們的藏書卻包羅了古今中外文史哲諸方麵的經典著作。
  小時候,看不懂那些書,隻喜歡看娃娃書,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一箱子娃娃書。我也不知道怎麽讀得那麽快。媽媽每次出差買回的新書,我一會兒就看完了。媽媽以為我是走馬觀花沒看懂,讓我講書裏的內容,我沒有講不出來的時候……
  後來,會讀字書了,還是看不懂爸爸媽媽書櫃裏的書。 他們就給我買了許多適合我讀的書。   
  上中學了,我學會了逛書店,媽媽就讓我自己去買書讀。
  直到上高中,我才發現爸爸媽媽書櫃中的那些書真是無價之寶——那許多古書中。我尤其受讀《莊子》,這不,到芬蘭去參加比賽,我隻帶了一本《莊子》。這又是爸爸給我的影響,爸爸不僅讀《莊子》、還練氣功,他長年訂閱的《氣功》,我是每期必讀的。  
我們的星期天,常常是家庭讀書日,除了姐姐陪著小外甥外,其它人都選自己感興趣的書或雜誌讀。
  爸爸忙,媽媽比爸爸更忙。媽媽真是裏裏外外“一把手”,在家,要負責我們的衣食住行;在外,要負責全所的工作。她太忙了,所以上次從廈門給她發電報,寫明了返回時間也沒有用,她不能為了我耽誤工作。所以,今天這個電報最好……
等回家後,我一定象平常一樣,在晚餐桌上,向爸爸媽媽講一講芬蘭行。
我們家,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是吃晚飯時。隻要媽媽不出差,晚餐的飯菜是最可口的;媽媽要是出差了。那我和爸爸就隻好吃麵條了。吃麵條倒沒什麽,隻是飯桌上少了媽媽,就搞不成精神會餐了……
  從我懂事起,我們家的晚餐就是媽媽主持精神會餐的時間。 她把最後一道菜從廚房端到桌上。解下圍裙,坐下來後的第一句總是以“所長”的口吻說:“今天誰第一個講?好吧!還是我先講……”
媽媽最會講故事。她的故事比《一千零一夜》裏的還要多!每天講一個,絕不重複!小時候她把我當成她的小朋友,我愛聽她講故事,她更愛聽我講自己的事,隻要輪到我講,她總是津津有味地一邊吃飯,一邊聽我說。
媽媽更會講道理,尊敬老師,尊重女同學,愛護小同學,熱愛集體,熱愛事業……,這次接到去北京集訓的通知後,媽媽說:“我們和學校老師一樣,希望你能取得出國參賽的資格,但也不要背包袱;隻要你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智,即使被陶汰了。媽媽也要到車站去接你!”
媽媽特別善於分析問題。記得她在學校舉行的歡送我赴京集訓的會上發言時說“汪深這次能被選中去北京,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和化學指導老師尹一冰老師,還要感謝班主任和其它各科老師,特別是幾位數學老師。因為,如果不是當初班主任和教數學的倪政勇老師為他製定一個“三級跳”計劃,這次不會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當然.這也與他自己的努力分不開,希望他……
媽媽,爸爸,我沒有辜負你們的希望,終於成功了,我是多麽想你們啊!
(汪媽媽今年九十一歲了,八十壽辰時,與汪深在武漢的合影)
(三)  你往何處去
早春四月,汪深已到北京大學化學係參加奧林匹克化學的集訓,前途未卜,但國內最著名的清華、北大都有意免試錄取他,無論選擇哪一所大學就讀,他都可以選修自己理想的專業。該往何處去呢?
讓我們讀一讀他在l 9 8 5年11月2日寫的一篇“課外練筆文”吧。題目就是《你往何處去》:
 從小學到中學.所學的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生物)完全是西方科技體係的內容。然而在這同時,我也閱讀了一些有關東方科技體係的書籍,主要是中醫學、氣功學以及哲學方麵的論述。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在我腦中並存。最近一段時間所體會到的現象,促使我對這兩種體係進行了一番思考。   
 這是由一句拉丁格言引起的:“簡單是真理的標誌”。然而我覺得現代西方科技是離它太遠了。
 拿物理來說,當初牛頓的三大定律。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等,都還具有一定的簡潔性、優美性。可是,當它進入微觀世界時,這一切都被打亂了。西方體製的研究方法,是用各種儀器對實驗對象進行測試,找出因果關係;然而對微觀物質,觀測它時就會影響它,這樣,“測不準”原理問世了。它取消了一切精確性;而後宇稱也不守恒、不對稱了。幾乎陷入混亂的科學家們是恪守那句拉丁格言的,於是開始著手於大統一理論。然而隨著能量的提高,各種千奇百怪的現象,稀奇複雜的“基本粒子”不斷出現。作為局外人看著這些資料,我覺得他們好像是勇敢地衝向泥潭。
 再說生物學吧,人們發現了蛋白質,DNA等等等等,然而還未能徹底說明人體和一個化工廠有什麽區別,更別說揭示大腦的秘密了。還有人提出要更深一層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去研究生物。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一次一次碰壁,卻想不出怎樣繞過迷宮。   
 相比之下,東方科技體係從沒有遇上這些困難,因為它是從整體上進行研究的。與西方物理學對應,東方哲學認為萬物從“道”開始(使我想起了“大爆炸”理論),所謂“道”,應該是物質和規律的統一體,它自身發展變化,於是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或者“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形成了世界。依此理論衍生而出的科技理論,都帶有整體聯係的特點。其中以“天人合一”的理論觀點最為典型,它認為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用這種方法研究人體,就產生了中醫學、氣功學等等。事實證明。從整體上研究,注重功能而不注重器質是非常聰明的。
一個滿腦袋西方科技係統觀點的人,初看東方體係,會說它是不科學的。有位西方醫生就說過:“中醫更多的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技術。”此話有讚歎,也有懷疑。他們這樣看,是因為不了解東、西方研究方法的區別。
西方科技,是通過儀器找出因果關係,對象是客體,人人都可以看到,而東方則是“返觀內視”,即通過氣功了解自己的身體,再向外界推廣,對象是實驗者本身,故不是人人可見,這就是區別。
然而,不管你信不信,中醫的治病效果無人否定,氣功強身祛病正在掀起一股熱潮。特異功能更使整個西方思維體係為之震動。而這些現象,東方科技體係很容易解釋出來了。   
如此說來,我們該拋卻西方科技嗎?不。因為東方理論畢竟隻能得出一個整體結論,對細節的描述是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的,更何況西方的許多研究成果也是很有價值的。如能在東方思想指導下,將東西方思維方式融為一體,得到一幅清晰的人體圖象,那將是妙不可言的。
當今世界,人體科學方興未艾,而美蘇日等國雖然儀器設備先進,但總的來說研究人體還處於較低層次。這一點上,我們中國人有優勢,不知我們這一代中,何人有誌與此。
汪深的這篇練筆文,把自己的潛意識用文字表達出來了,雖然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但是,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他有誌於研究人體科學。
(四)屢敗屢戰,矢誌不移
汪深堅信,人的潛意識有引導人走向成功的能力。這也是他從自己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信念。
汪深在芬蘭舉行的第2 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金牌第一名,回國後,8 8年8月 l 9日有記者對汪深進行了專題采訪。   
記者:你是這次競賽的第一名。據說我國中學生在國際性學科競賽中獲金牌的不少,但得第一名,你還是第一個,是嗎?   
汪深:是的。我希望我國中學生以這次為起點,今後能拿更多的第一。
記者:你為我們國家,為湖北省以及你的母校贏得了榮譽,可喜可賀,你真幸福。聽說你並不總是這麽幸運,你似乎在別的學科省級選拔中落選,是真的嗎?
汪深:去年l 0月,我先後參加了全國中學數學、物理競賽省級選拔,均獲二等獎,兩次都未能進入國家集訓隊.機遇不好,很遺憾。
記者:是很遺憾。但你能代表你的同學參加選拔,這說明你的數學、物理的實力也很強。你在省化學選拔賽中的成績怎樣?
汪深:緊接著我又參加了省化學競賽,得第三名。
    “第三名"能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選拔賽,這就是汪深的“機會”:中國化學會選拔參賽者時采用了“估計潛力,評價能力”的辦法。這個辦法要求考試不能局限於知識量和解題能力兩個方麵,而應著重考核學生尋找、描速、綜合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推理、歸納、舉一反三和相互比較等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化學實驗操作的能力。實踐證明,湖北省化學會選拔組“選”準了,“拔”對了。汪深在廈門舉行的全國選拔賽中順利通過了理論和實驗的考試.進入前十名。緊接著,就到北京大學去參加國家集訓隊的集訓。6月3 0日,汪深等四名同學代表中國中學生乘飛機去芬蘭參賽。
  汪深從高一到高三,每年寒暑假都在倪政勇老師輔導下備戰數學奧賽。他參加全省數學競賽完後,自我感覺非常好,自信拿一等獎沒有問題。但是,結果宣布他得二等獎。倪老師聽說汪深的一道難題得零分,立即找他,問那道最難的題是怎麽做的。汪深像圍棋複盤那樣,把解題的步驟和結果全部寫出來交給倪老師。倪老師認真對照考試參考答案,感覺他的答案是正確的,但與競賽的參考答案不一樣。為慎重起見,倪老師還特地去華中師大數學係找幾位教授看看,教授們仔細研究後認為汪深的解答步驟更簡捷,更好,應該給滿分。然而,全省競賽結果是不能改了。這就是他的“不幸”。
他立即備戰物理省級奧賽,兩周後參加比賽,獲二等獎。他當時麵對的競爭對手,都是一些備戰三年的物理尖子生,他能夠獲得二等獎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沒有機會去北京參加集訓了。
物理競賽結束回到學校,大概是元月上旬吧,負責輔導化學奧賽的尹一冰老師到教室找到汪深,笑著問他:“想參加化學比賽嗎?“
(尹一冰老師指導汪深作化學實驗)
“想啊!“隔了一天,學校進行選拔,順利通過。一周後,省裏進行選拔,我被選中。
  2月2 4日到廈門參賽,進入前十名。也許除他以外,別的選手至少為這次全國比賽準備了三個月以上。
  緊接著回到武漢,汪深在武漢大學接受了三周“強化訓練”,汪深非常感謝武大化學係的幾位教授了,沒有他們的幫助,也許進京還會被淘汰的。
  4月5日抵京參加國家集訓隊集訓。十個人中要淘汰6 O%。四周後,汪深終於被選中,可以出國了。 
 (五)王者歸來,實至名歸
1988年7月17日中午,我與汪深的爸爸媽媽,還有孫涵同學,到武昌火車站去迎接汪深。昨天此時,湖北省教委副主任朱定昌、省科委向部長,華中師大章開源校長、鄧宗琦副校長等,還有中央、省、市報刊的記者二十多人前來學校迎接汪深凱旋歸來,因中國化學會發給省化學會的電報文字太簡約而引起歧義,沒有等到汪深。
今天,汪深乘坐的火車正點到達。他一下車,看到我們就立即跑步前來握手,簡短交談後拿出金牌給我們先睹為快。孫涵笑著對他說:“沒有想到我會來接你吧!你這個冠軍真難接啊!”
汪深立即笑著回答:“嘿!發完電報走出電報大樓就感到文字有點問題,沒有想到化學會發的電報還不如我的。”
孫涵接著說:“我將履行諾言寫寫你呀!
汪深爽快地說:“寫吧!“
送他們母子上車回家後,我和孫涵商談該怎麽寫汪深奪冠。
7月26日上午,湖北省副省長韓寧夫在省政府辦公廳接見汪深。省科協向部長首先介紹了這次比賽的全過程,強調這次化學國際奧賽是曆屆以來最難的一次。接著,汪深向省領導匯報了奪冠過程。然後、讓我全麵介紹汪深的成長過程。
韓副省長最後講話,充分肯定了汪深獲國際奧賽金牌第一的偉大意義,說這絕不亞於許海峰的第一槍!希望好好總結、宣傳汪深。
高度重視宣傳汪深事跡的還是母校的領導,請汪深在開學典禮時,向全校師生匯報是怎麽奪取金牌第一名的吧。 汪深在開學典禮作報告(節選):
(汪深在母校1988年9月1日開學典禮上作報告)
先說化學奧賽吧。
  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與數學、物理一樣,都是起源於東歐,而後擴展到世界範圍的國際競賽。第一屆隻有東德、捷克和波蘭三國參加,試題十分簡單。要是那時我們參加的話,一定不隻拿兩塊金牌。隨著參賽國的增多,試題越來越難,其中首推十八屆,而我國是第十九屆才參加競賽的,那一屆比十八屆要容易,結果我們中國第一次參加就拿了一塊金牌、二塊銀牌、一塊銅牌,信心大增。接著又著手準備參加第二十屆比賽。
  第十九屆競賽前的全國選拔賽,湖北省沒有參加,否則我一定要去試一試的。這是我的習慣。一方麵是對諸如競賽之類的事,極感興趣;另一方麵,對感興趣的事,不論時間多緊也要想辦法完成。我覺得,雖然準備競賽相當費時,表麵上好像會影響學習,但在培訓及參賽時所獲得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廣闊多變的思路,及考試時鎮定自如的心理,都是課堂上難以學到的,好處是巨大的。
  這次從接到參賽通知到選中出國,想起來猶如一場沒有準備的閃電戰。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去年下半年開學不久,我就停課準備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大概是九月底吧,不幸陰錯陽差被數學冬令營拒之門外【1】。隨後,又全力準備物理競賽,十一月參賽,又馬失前蹄。當時我隻好定下心來,準備參加高考了。
  今年一月,我正在上自習,曾教過我們化學的尹一冰老師找到我,開口就問:“想不想參加化學競賽?”“想啊!”雖然我知道如果選不上,對高考有什麽影響。
於是,一場閃電戰就開始了。第二天,學校選拔考試,這是很容易的。不到一周後,全省選拔賽,結果,我和黃石二中的一位同學被選上,去參加全國選拔賽。緊張準備了兩個星期後,於2月24日到廈門參賽,順便第一次嚐到了坐飛機的滋味。廈門這一關,僥幸通過,心裏十分高興,尤其是得知外省的選手,多半都準備了三個月以上時,我更是得意。緊接著,回武漢,在武漢大學接受了三個星期的強化訓練後,於4月5日抵達北京參加國家集訓隊。四個星期後,得知我被選中了,可以出國了。
 單從時間上看並不是特別緊,一個星期、兩個、三個、四個星期,好像沒有問題,但全國選拔賽的題目中,中學內容很少,大多是大學一、二,甚至三年級的內容,因此在那至關重要的二個星期,我必須學到大學一二年級的所有重點內容,而且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那是不能作表麵文章的。在這種情況下,尹老師搬來近二十本書擺在我麵前,要我在學習每一個內容時,拿四五本書對照著看,在比較中加深理解,這樣就記得牢,但閱讀量卻增大了,好在我平時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了較強的閱讀能力,不但看得快,而且一看就能抓住重點【2】,因此才應付得了這種高難度高強度的訓練,上午看書,下午做實驗,晚上做習題。開足馬力,度過了最關鍵的兩個星期,到廈門拿到了國家集訓隊的“入場券”。
  以後就相當順利,到了6月30日,我們就出國參賽了。當時心裏沒底,不知能取得什麽樣的成績。
 我們於芬蘭當地時間6月30日晚上十一點半,到達了赫爾辛基。天空是淡藍色的,這是極地附近天空特有的淡藍色。夏天的赫爾辛基是不會黑的,我們這樣想著就上床睡覺了。第二天一覺醒來,天已大亮。我馬上跳起來,心裏想著睡過了,這要不到十點才怪了,一看手表才七點半,這時候我才開始認識芬蘭。
  7月2日,客車接我們到一個小城市埃斯堡,住在那裏一個臨海邊的旅館。當天晚上舉行了開幕式。
 7月4日5日兩天考試。3日安排我們輕鬆輕鬆。
  兩天考試,每天5個小時,從上午8點到中午1點不間斷,這對人的耐性也是一種考驗吧。這也意味著參賽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剛到芬蘭,對別國的選手心裏沒底,頗有些忐忑不安。
 4日考理論,大致一看,題目相當難,不太好解。總共有六大題,按理應該先做容易的,可是他們把最難的題放在最前麵,分明是一種挑戰,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先做第一題。這並不是說這樣做就好,而是我的一種趣向,對我自己起到調節神經、激發雄心的作用。結果,第一題用了我一個多小時,第二題也用了一個小時,第三題用了近一個小時,但我始終抱著蔑視它們的態度,從容地解完所有的題,再回頭補上懸置的小問題。5小時還剩二十分鍾。
 第二天考實驗。同樣是5個小時時間,中途出了點問題。原來實驗分兩步,先製出一種產品,再測出有關的性質數據。在第一步產品烘幹時,各國選手都被卡住了。試卷上明明寫著烘幹半小時就行,可是半小時後一看,表層是綠色的,幹的;裏麵是黃色的,濕的。攪鬆散後又烘了二十分鍾,再一看,黃綠相間,斑斑點點,竟十分漂亮。以致保加利亞的選手稱它為鱷魚皮,而加拿大選手一個勁地問監考老師是否要重做。當時,我的手給烘箱燙了一下,這時正是心中容易發毛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有些心煩了,靈機一動,看了看表,走出實驗室,喝飲料去了。記得那時監考老師似乎很吃驚,然而,過了一會,當我認為烘的時間足夠了,那時 ,我走進實驗室已經心平氣和了。從烘箱拿出產品一看,完全與試卷的要求吻合。時間雖然緊迫,但我從容不迫,算好最後一個數據時,收卷了。自我感覺發揮得非常好。實驗40分,我得了39.5分,加上理論53.75分。總分93.25分,在26個國家的104名選手中名列第一。如果十個小時中什麽時候沉不住氣,冠軍可能就不是我了。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我的學習經驗就是感興趣的課程不僅學得好,而且非常輕鬆。興趣是發動大腦潛力的有力工具,是推動學習進步的無形動力。正是對化學的興趣,驅使我在短時間內學到大量看似枯燥的知識,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應付這次競賽,贏得金牌。
(六)因材施教,不拘一格
2018年回國,我在清理書櫃時,欣喜發現當年汪深參加化學奧賽到北京大學參加集訓期間,我寫給他的兩封信的原稿,以及他回校向全校師生匯報奪取金牌全過程的講話稿,那十幾張已經發黃的稿紙,勾起了許多往事。這些寶貴的資料,都是當年他離漢赴京去清華大學報到後郵寄給我的。
 先讀第一封信中的我寫給他的一段話吧:
  “在同等條件下,機遇是均等的,但幸運之神更多地偏愛超越自我的人。一個全身心投入事業的人,不要背那麽多包袱!包袱沉重必然壓抑智力的超常發揮。稍縱即逝的機會,沒有那麽多時間顧及其他,想得太多,顧慮重重,必然阻礙臨場的正常發揮。臨場正常發揮,要靠‘戰前’積極準備,這恰恰是‘超常發揮’的必要條件。試想,聶衛平戰前不仔細研究對手的情況,積極備戰,怎能克敵?他如果沒有良好的競爭心態,又怎能無往而不勝?我相信你能像聶衛平那樣,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的”。
再看第二封信中的一段話:
    “你我都是圍棋愛好者,下圍棋要抓住機會是非常重要的。機會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事關大小、輕重等等,而左右全局的大機會卻不是經常能夠碰到的。為了要抓住大機會,必須有綿密細致的預見、全局觀點和來自經驗的第一感,最後還要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在給他的信中反複講到棋聖聶衛平和圍棋。是因為1985年汪深分到我們實驗班時,還不會下圍棋。當時中日圍棋擂台賽在全國掀起了圍棋熱,我問他會不會下圍棋,他說不會,但很想學。於是我們約法三章。課外活動時間,我教他下圍棋,讓先六子開始,隻要他連贏三盤,就可以升級,邊學邊教一些圍棋的基本知識和術語。到高三時我們已經紋枰對坐,難分勝負了。記得有一次中日圍棋擂台賽決賽在上午十點開始,我回家剛打開電視,他和方輝兩個人來敲門,說:“我們想看聶衛平怎麽打敗日本人。”他們見我微笑不語,就進來坐下聚精會神看起來。
  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
  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的教師是不坐班的,但是,學校嚴格規定三個時間老師是不得遲到早退,更不能曠課的:按課表該你上課的時間;每周一次的教研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四下午政治學習時間。其他時間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那麽,作為班主任怎麽可以讓學生也來家裏看電視呢?
首先,來的兩個學生都是非常聰明,而且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一兩節課不上,不會影響他們的學業。
 其次,他們準時來我家敲門,說明他們熱愛圍棋,關心中日擂台賽,尤其崇拜聶衛平。這正是我今後教育他們這樣優秀學生成才的最佳切入點。有利於因材施教。
 所以我們師生三人興致勃勃地看完了那場比賽,也給他們留下一個不一般的班主任的深刻印象。
 汪深獲得化學奧賽金牌後。華中師大副校長鄧宗琦教授約請他的媽媽,寫寫家庭教育和對中學教育的建議。他媽媽給鄧副校長的信中這樣說:
    “從汪深在語文水平的提高方麵看(他高中才分到實驗班),他初中並不喜歡語文,高中進入實驗班後,對語文興趣大大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也有飛躍性進步。究其原因,一是對教材有興趣;二是對李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方式方法滿意,例如汪深之所以能當堂背誦難度較大的文言文,主要是李老師教會他如何誦讀文言文,讀順了就容易記憶和背誦。汪深能獲‘湖北省首屆高中作文競賽’二等獎,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為他小學、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這說明他高中階段取得了多麽大的進步,對這一點,我們從心裏感謝李老師的成功教育。
  既是老師又是朋友,這是李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上是師生,認真教和學;課下是朋友,師生可以一起下棋一同交談。汪深經常和李老師下圍棋,也經常與李老師一同去同學家走訪,特別是當同學家裏發生意外的時候。
  李老師不但抓全班的高考升學率,同時也注意培養個別人才。在對汪深培養方麵也下了功夫,他根據汪深數學特別好的特長,高一就為他製定‘省、全國、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三級跳’目標,這次獲得金牌,雖然不是在數學科,而是在化學科實現了這一規劃,但能說明李老師有遠見、不僅能識才,而且能引導學生成才。
  例如有一段時期,汪深不做化學課本上的作業,任課老師有意見,汪深則說‘題目太簡單,一看就會,何必再做?’李老師一麵要求汪深往深度和難度方向自學,另一方麵建議化學老師給他出補充題。並不是簡單地批評學生,硬性規定他做題,而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學些東西,任課老師也沒什麽意見。
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是“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特別是當班主任的老師,對一些優秀學生,更要因材施教,不能搞本位主義,局限於本人執教的學科。所以,當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倪政勇提出要重點培養汪深,到高三衝擊數學奧賽時,我積極配合他抓汪深的數學奧賽訓練,同時也沒有放鬆對他的語文閱讀和寫作的訓練。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課內外的活動,激發他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汪深1988年10月9日,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我又開始教新高一了。他給我的一封信中談到學習問題時說:“我認為學習的動機是很重要的,是‘主動學’與‘被動學’(不管自己承不承認,有些人確實努力,但還是屬於‘被動學’)的分水嶺,所以您不妨對學弟們強調一下,強烈的求知欲,以及由此而來的濃厚興趣在我學習中的作用。”他說:“我的興趣非常廣泛。高一學文言文,我每天回家就到爸爸媽媽的書櫃中把《莊子》、《史記》、《左轉》、《夢溪筆談》等都搬出來了,一是為了查找課文的出處;二是想盡可能多讀一些,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對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
汪深在通往世界冠軍的路上,曆經艱難曲折,最後能夠奪得金牌第一名,有許多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教訓,最重要的莫過於“三級躍過,一步而已”和“歸心似箭”這十二個字。
注釋【1】汪深從高一到高三,每年寒暑假都在倪老師輔導下備戰數學奧賽。他參加全省數學競賽完後,自我感覺非常好,以為拿一等獎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結果宣布他得二等獎。倪老師聽說汪深的一道難題得零分,立即找他,問那道最難的題是怎麽做的。汪深像圍棋複盤那樣,把解題的步驟和結果全部寫出來交給倪老師。倪老師認真對照考試參考答案,感覺他的答案是正確的,但與參考答案不一樣。為慎重起見,特地去華師數學係找幾位教授看看,教授們仔細研究後認為汪深的解答步驟更簡捷,更好,應該給滿分。然而,全省競賽結果是不能改了。這就是他的“不幸”。
 注釋【2】當時,高中普通班三年隻有一套六冊《語文》課本,而我們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從高一到高三有《文言讀本》,《文學讀本》、《文化讀本》各上下兩冊,還有三冊課外閱讀的《現代文選》,另外有三冊《寫作》供課內作文教學使用。僅看課本數量就多了幾倍,而從閱讀量來說,就比非實驗班更多了。且授課時間按教育部規定都是每周5節課,嚴格規定實驗班不得自行增加課時。所以,實驗班必須改革教法,比如文言文采用誦讀法,因為沒有時間讓老師逐字逐句“串講”。還有那麽多現代文,更沒有時間講什麽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唯一的辦法就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比如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的方法,文段閱讀抓中心句的方法等。一句話,不給學生吃“魚”,讓他們學會打“漁”。這就是我在實驗班開學第一課講的兩個漢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