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9)

(2022-02-06 09:42:17) 下一個

我學語文教語文的一生(9)

洛陽會議班門弄斧,試教鼓勵學生質疑

1983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召開洛陽會議之前,我寫的《試教初步》,總結了第一年執教《閱讀》和《作文·漢語》(1986年修訂版更名為《寫作》)的具體做法及初步效果。在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編印的內刊《試教資料》(五)發表了。該所所長張定遠先生通知湖北省教研室,讓我打印300份《試教初步》,帶去參加會議。

    到洛陽會議報到之後,湖北省教研室張良謨老師帶我去拜見劉國正先生和張定遠先生。

    劉國正先生是人教社副總編、著名語文教育家,時任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會長;張定遠先生是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時任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秘書長,也是分編型《閱讀》實驗教材編輯,洛陽會議主持人。

    兩位語文教育前輩熱情歡迎我們參加會議,國正先生充分肯定《試教初步》總結的“敢問·多問·會問”和說話訓練,鼓勵我繼續努力,堅持實驗六年,必有收獲。

    張定遠老師握著我的手,問了我的年齡後,非常高興地說:“年輕人努力吧!你寫的《試教初步》很好,我們已經在《試教資料》(五)向全國各省市發出去了。你好好準備一下,後天,給你三十分鍾時間,在大會上再講講吧!”

    快到不惑之年的人,能有這樣弄斧到班門的學習機會實在太難得了!

當我走上大會講台時,非常忐忑。我知道,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我國中學語文學界頂級的專家、學者、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台下是全國各省市重點中學實驗班的執教老師,他們都是具有師範大學本科文憑的行家裏手,我這個隻有高中學曆的年輕教師站在這裏,就是來接受考核的。擺正位置,調整心態,如實匯報了自己一年來想了些什麽,怎麽想的,做了些什麽,怎麽做的和試教初步的效果。

    第一次弄斧到班門,學到了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明白了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

在這次會議上,聆聽了專家學者精辟的學術報告,得到了語文教育前輩們的悉心指導,深受教益,讓我對未來學語文教語文充滿必勝信念!

葉聖陶先生說:“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麽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複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麽好的境界啊!”

我憧憬葉老為我們描述的學語文教語文的“境界”。教學,就要教學生會學。而會學的關鍵是敢於質疑問難,善於釋疑解惑。於是,我以《試教初步》為“綱”,重點匯報了“敢問·多問·會問”。

我訓練學生學會提問,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訓練的目的,是激發興趣,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提問的精神。我在學生入學的第一節語文課上,就教學習方法,重點給學生講述古今中外名人敢於提問、善於質疑的故事。要求學生背誦陶行知先生的“提問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引自《陶行知教育文選》第307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

鼓勵的辦法是預習時,隻要提出一個好問題,就可以得100分。布置預習作業盡量具體一些,提醒學生注意“單元要求”及“提示和思考”等,檢查預習時,實行“政策兌現”。實踐證明,這種獎勵方法對剛升中學的初一學生很有效。因為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求不太高,學生都能完成。學生提出的問題以教師解答為主,所以他們對這種學習方法很感興趣。他們認真預習每一篇課文,爭取提一個好問題得滿分,這樣把高分與培養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而且有利於從根本上扭轉學生高分低能的現狀。

第二階段是訓練學生有目的地提問,使學生逐步由敢於提問向善於提問發展。要求學生認真體會“單元要求”,緊扣教材的要點、重點和難點質疑,逐步培養學生有目的的探究精神和自我評價能力。讓學生把問題寫在“自讀提問”卡片上交給老師。凡是問得好的,除當堂表揚外,還把他們提出的問題,適時地組織到課堂教學中去,引起爭論,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比如,不少學生在預習魯迅的《一件小事》時提問:

“那老女人說:‘我摔壞了’。她是真的摔壞了,還是裝模作樣?”

我認為,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抓住了課文的難點。在教學時,就直接運用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討論,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上述兩個階段的訓練,曆時一學年。從初二上學期開始進行第三階段的訓練。目的是培養學生善於質疑和即席答辯的能力。

這一階段又分為兩步,第一步要求學生善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評價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主要看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創造性。

所謂針對性,就是要求學生提出的問題,必須緊扣“單元要求”,找出自己理解課文時存在的主要疑難問題。《閱讀》課本的“單元要求”體現了教材的編輯意圖,即單元教學內容縱向是按照有重點有反複螺旋式上升的特點編寫的。橫向與《作文·漢語》的寫作單元教學基本同步,強調讀寫結合。

例如講讀《閱讀》第三冊葉聖陶的《牽牛花》時,有二百多老師來聽課。學生在課堂上即席提問:

課文的題目是《牽牛花》,而文章著重寫的是藤蔓,是否自相矛盾?

課文的第七段已點明了讚美“生之力”的主題,最後一段是不是可以刪去?

牽牛花隻能依附別的東西向上爬,葉老為什麽還要讚美它?

由此可見,學生提問時“動了天君”(葉聖陶語)。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使他們認識到這種托物抒情的文章中的“物”不一定要全麵描寫,根據“情”的需要,可以突出它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點。於是,學生思維更加活躍,當堂僅用十幾分鍾時間,就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寫作構思設想。如:

竹子的節——學習應經常小結

仙人柱開花——厚積而薄發

水仙花——求之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

第三階段第二步的訓練要求是,必須根據課堂教學進度即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雖然這個要求較高,但是學生經過長期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敢想·多想·會想”的思維訓練和“敢問·多問·會問”、“敢說·多說·會說”的技能訓練,已適應這種教學方式。不論有沒有人來聽課,也不管有多少人聽課,他們都敢於公開向老師質疑問難,而且善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勇於即席答辯。例如,初三上學期,應華中師大中文係見習生的要求,在學校大禮堂舉行了一次有三百多人聽課的大型公開課,講讀《孔乙己》這一課。最後五分鍾,我剛剛問“還有什麽問題嗎?”一個學生即席提問:“文章最後有一句‘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大約’和‘的確’是矛盾的呀!魯迅為什麽要這樣寫呢?”引起了討論。雖然這場討論隻有幾分鍾,但給學生留下極深刻的印象。積極參與討論的李慧同學,後來參加武漢市中學生新聞小故事征文比賽,以《見習大學生的掌聲》為題,真實再現了這堂公開課的情景,詳盡地描寫了這場爭論。她的這篇作文榮獲武漢市三等獎。

實踐證明,學生一旦學會了提問,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他們不“唯上”、不“唯書”、不“盡信書”,經常就教材中的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

課外,他們常常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如秋天梧桐樹葉紛紛落下,天天掃也掃不幹淨,費時多、勞動量大。於是,有學生就在練筆文中提出用常青樹與梧桐樹雜交的設想。這就是“轉移經驗的能力”(引自周昌忠編譯《創造心理學》14頁),也正是我們要培養的創造才能的一個重要方麵。

提問訓練,鍛煉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敏銳性、聯想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通過寫作係統訓練“愛寫·多寫·會寫”後,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提高較快。

教育學理論還指出,“各種才能的構成,都不是一種因素,教師要想很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某方麵的才能,應該研究某方麵才能構成的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指導”(引自《教育學》第74頁)。事實正是如此,即席提問、答辯的能力,不僅需要獨立思考能力,還要有能說會道的口才。所以,我們在訓練學生學會提問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敢說,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說,通過提問、討論、乃至於激烈的辯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我班學生說話能力普遍提高,充分說明抓好了科學的係統的提問訓練,能發揮它一功多能的作用。後來初中實驗班學生何輝,高中時代表武漢市中學生,參加中央電視台趙忠詳主持的首屆中學生《蒲公英知識競賽》,在搶答“中國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闡述結束時,趙老師激動地說“非常好!加10分!”

總而言之,我從實踐中體會到,抓住了培養學生“敢想·多想·會想”思維訓練和“敢問·多問·會問”、“敢說·多說·會說”技能訓練,就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要教學環節。提問訓練,不僅能培養未來社會主人的創造精神以及口頭和書麵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必然促進教法改革。

【附錄】湖北省語文教改實驗班期末考試作文題《寫給老師的一封信》

敬愛的李老師:

在我們所學的各門課中,我最喜歡語文課,而在您給我們上的幾百堂課中,我們初二上學期學的第二十六課《散文二篇》最為動人,使我很難忘懷。

那時正是十一月,深秋時節,在上課的前一天下午,您在班上宣布明天有人來聽語文課,還說這一次研究課規模很大,有二百多個學校的校長,主任要來聽課,這不僅是我們平生遇到的場麵最大的一次研究課,就是李老師您自己也可能是第一次遇到吧。您又要求我們,課前要好好預習,明天回答問題舉手要大膽,說話要大方,吐詞要清楚,錯也要錯得明白。

我聽了,心裏總有點發怵。我想,這次研究課您都可能是第一次碰到,會不會因為緊張而講不好?我自己回答問題會不會出現錯誤?就這樣,我心事重重地回了家。晚上,我做完作業後,把課文反複朗讀幾遍,在提問本上認真地提了問題,才安下心來。

第二天,我早早趕到學校,把課文反複讀了幾遍,預備鈴就響了。我們趕到物理實驗室一看,唉呀!坐著這麽多人呀!不僅座位後麵坐滿了人,走道上坐著人,而且講台周圍的一點點地方也坐滿了人,我們進去都很困難,是擠進去的。就這樣,我們在一個水泄不通的人堆裏開始上課了。您走了進來,滿麵紅光,整個臉龐充滿了喜悅和信心,看不出一毫畏懼,但您臉上掛著一絲疲倦。

您一上課就點了包括我在內的四個同學把《牽牛花》朗讀一遍。我朗讀的是第三段。我鎮定地用清晰的聲音把第三段朗讀了一遍,接著,其他同學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您很高興,又要同學們提出對這篇課文的疑問。同學們一看您那麽鎮定,一個個都大膽地舉手,爭先恐後地提出自己的不懂的問題。這樣,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了,分析文章結構時,也象平常上課那樣,討論十分熱烈,連成績不太好的同學都能暢所欲言。您的講課,思路十分清晰,重點非常突出,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講起來有條不紊,得心應手,那生動的講解,清晰的思路,好象把同學們帶入了葉聖陶爺爺的家,和他見了麵,看到他種的生機勃勃的牽牛花一樣。這時,同學們的積極性真正被激發起來,好象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完全忘記了課文以外的事情。鈴聲響了,好象把我們從夢鄉中拖出來一樣,下課了。不知為什麽,這節課過得這樣快。

您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功(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認為這與您平常每堂課都認真準備,嚴格要求同學,成功地去掉我們各種不好的心理因素分不開的,這樣,您講起課也就得心應手,與同學們配合默契,課講得十分成功。我從這堂課,看到了您一絲不苟的精神和強大的自製能力,以及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這堂課,使我更加信服您,敬佩您!我將永不忘記這堂課。

此   致

敬禮

你的學生:朱清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