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人生(100)而立未立,先享天倫
本該“三十而立”,時不予我。人生驛站,歲不我與。
我和靜儀的自由戀愛得到雙方家長的認可與支持。但是,我好像“玩不醒”,原本就沒有想到將來要當老師,不得不當了老師,走上崗位又無書可教,於是,沉迷於棋牌之樂而不知所以。當眼見同事一對一對結婚了、生子了。
於是,我和靜儀於1971年7月31日,在武漢市礄口區“革命委員會”領取了結婚證,在水廠路中學舉行了結婚典禮。
結婚典禮儀式簡樸而熱鬧。
劉政秀書記主持,晚上八點,全校老師和親朋好友都來到教職工食堂歡聚一堂,熱烈祝賀新婚的我們。那時的婚禮儀式不像現在婚慶公司搞得那麽繁瑣而冗長。劉書記宣布我們倆結婚,並祝願我們新婚快樂、白頭偕老!然後讓我們向大家介紹戀愛經過,講完之後,給到會嘉賓分發喜糖。最後,由劉書記親自送我們入洞房。
洞房就在我住的三樓教師辦公室臨時改作的宿舍。原來與我住在一起的兩位同事,由學校另行安排住處。
婚床是學校原來配置的兩張單人床拚成的“雙人床”,還有一張辦公桌和兩把椅子也都是學校的。
隻有床單和被子是新婚購置的結婚用品。
還有親朋好友送的熱水瓶、茶杯、鍋瓢碗盞等,給新婚的家增添了些許溫暖。
特別難忘的是教導處江紹永主任的剪紙,大門上貼的是“囍”字、窗戶的兩扇玻璃上貼的是“鴛鴦戲水”和“比翼齊飛”、還有桌上的茶盤上的剪紙 ,在江主任的精心設計、布置後,讓簡樸的婚房洋溢著新婚喜慶的氣氛。
三天之後,我們倆回家拜見我的父母親。
1968年,我的父親為了讓從小體弱多病的大弟弟留城工作,趁工礦企業退休職工子女可以頂替進廠的政策,辦理了退休,接著又被街道辦事處下放農村。當時,我的小弟弟69年初中畢業下放到鍾祥。父母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下放農村無依無靠,怎麽辦?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當時鄂州市華容區嚴家大灣生產大隊正準備搞花木生產副業。他們打聽到“李家花園”的李師傅已經退休在家,大隊領導在熟人引薦下,登門拜訪,三顧茅廬。於是,我的父親就去嚴家大灣,當他們花木生產的技術顧問。他們把我的父母親接到鄉裏,生活安排的非常好,父親也全心全意帶徒弟,悉心指導,該隊的花木欣欣向榮,副業生產蒸蒸日上,父母親的生活也有專人照顧了。
那天兩個弟弟也都回家了,一家人相聚,媽媽高興得合不攏嘴,做了一大桌菜款待上門的兒媳婦。我們倆舉杯敬祝老人身體健康!兩個弟弟祝我們新婚快樂!
爸爸媽媽為我們結婚沒有婚房、沒有必須的家具表示歉意,我們安慰兩老,沒有關係,慢慢來,我們還年輕,以後都會有的。媽媽說,我和你爸爸跟生產隊的隊長說了,想請他們幫忙買點木料,就在這裏幫你們做家具,到時候,你們自己決定要什麽樣式,回來對木匠師傅說吧。
春節期間,我們回家過年的時候,木料已經備好,也與木匠師傅見麵了。考慮到我們現在的住房實在太小,決定做一副雙人床床架,一張圓桌,一個大衣櫃。
兩個月後,生產隊派專人專車把家具送到學校我的家來了。這幾件家具擺在房間,就像一個真正的溫暖之家了。然而,這個家畢竟是在學校的教學樓裏,打開房門,對麵就是學生的教室。為保證學生的安全,不能在走廊放置任何物品。好在剛結婚,兩個人平時就在食堂吃飯。節假日和寒暑假才開夥做飯。最享受的是在寒暑假,對麵的教室就是自家的廚房和飯廳。
1972年4月15日下午,我和同事正在辦公室下圍棋,靜儀的閨蜜跑進來大聲說:“李培永!快點快點!聶靜儀要生了!”我立即丟下這盤沒有下完的棋,急急忙忙送靜儀到了離學校最近的武漢市十醫院婦產科。一直在婦產科門外焦急地等到晚飯時間,靜儀還沒有生。
晚上九點鍾,我們的大女兒終於出生了。“五斤四兩,母子平安!”
初為人父,護士抱出女兒給我看時,真是百感交集!
我們這代人,從小到大所受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性”知識。談戀愛是憑感覺,還有受教育程度比我們更低的,連感覺都談不上。沒有婚前輔導,更沒有婚後教育。一切的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彼時彼刻,看到女兒那麽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實在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心中的喜悅。
初為人父,心情特別暢快,總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笑意,與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分享那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女兒一天天長大,無數個第一次走進我們和她的生命中。
好多第一次記不住了,好多第一次卻永遠難忘!
她第一次哭,我沒有聽到,那時不許丈夫進產房。這也是我們這代人做丈夫的終生遺憾吧!
女兒幾個月大的時候,她的小叔叔和朋友,特地到鄉下釣了許多“喜頭魚”送來,熬的那個魚湯,特別香!我們第一次喂她喝魚湯。先用奶瓶喂她一點嚐嚐,我們兩人四眼盯著看,她竟然一口氣喝完了。於是,立即裝了滿滿一奶瓶,她竟然全喝了!我們當時好高興,沒想到樂極生悲!大約一個小時後,她居然大泄不止,噴射而出的竟然與她吸進去的魚湯顏色一樣!把我們夫妻倆嚇得不輕!急急忙忙到醫院看急診。我們被兒科醫生好好教訓了一頓,也學到了一點點育兒常識!
特別令我終生難忘的是她第一次喊爸爸,是那樣特別而又好聽:“大!大大!”。
女兒一聲“大大”,讓我忘了一年來,為她健康成長付出的所有辛勞:她媽媽奶水不夠她吃,夜晚要起來為她熱牛奶;她能吃粥了,我變著花樣做雞蛋粥、瘦肉粥、時令青菜粥;她會吃飯了,不僅每餐要做可口的菜,還要做據說能增加鈣質的骨頭湯。那時,我們這樣的低薪家庭沒有冰箱,隻能按每天的需要買一點東西。還記得,我每天去菜場找賣肉的學生家長,買兩毛錢的瘦肉。一周買兩根“筒子骨”,7分錢一斤,二三毛錢就夠了。當時這是緊俏商品,還隻有熟人才買得到。
那時,沒有兒童玩具。聽說上海有兒童三輪車賣,我托一位在長航客輪上工作的家長,幫我賣回來了。三歲不到的她,視車如寶,第一次騎車後,就愛不釋手,每天都要騎車在學校籃球場上轉幾圈。
三歲時,送她上幼兒園。在老師的培養和訓練下,她特別擅長拍皮球,參加比賽得了第一名!榮獲了她人生的第一張獎狀。
我原本想從小培養她下圍棋,看看相冊中那張三歲時下棋的照片,小小右手中指在上,食指在下,有模有樣、標準的圍棋持子手勢,兩眼聚精會神,好像在思考,這顆子下在哪裏呢?
就在這時,她的妹妹要來跟她作伴了。
我陶醉於天倫之樂,而立未立,先成家樂一樂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