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59)我教學生誦讀《與宋元思書》

(2019-11-06 18:34:06) 下一個

教育隨筆(59)我教學生誦讀《與宋元思書》

《與宋元思書》這篇課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的《文言讀本》下冊第七單元的誦讀課文。

誦讀課文的訓練要求是:

一、初步理解熟讀成誦。

二、準確、流利、讀出語氣。

這篇課文的【誦讀提示】

本文選自《藝文類聚》卷七。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障(現在浙江省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和史學家。他的文章以小品書劄見長,善於寫景,風格清新俊逸。

《與宋元思書》是從他寫給友人宋元思的信中節錄的,生動地描繪了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一段沿途百裏的秀麗風光。

【課文節選信中的三段文字】

 

風煙俱淨①,天山②共色。從流③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這一段總寫放舟江流的情況。“任意”和“獨絕”領起全篇。)

水皆縹碧④,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⑤。

(多角度地寫“異水”。用“遊魚細石”襯出江水的清澈,筆法入微。“直視”、“甚箭”等是寫遊人的活動和想象。)

【注釋】①煙霧都散盡了。風煙。指煙霧。②天空和山峰。③順隨江流。指乘船。這是敘述自己的行動。④青白色。⑤象奔馬一樣。奔,這裏借指奔馬。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①,負勢競上②,互相軒邈③;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④。泉水激石,泠泠⑤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⑥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⑦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⑧,窺穀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多側麵地寫“奇山”。先擬人,極言群峰的雄奇。再用對偶句,描繪山中動聽的聲音。

筆鋒一轉,發感慨。從側麵寫出奇山“獨絕”的魅力。

最後寫晦明變化,又添上神奇的一筆。)

(三段文字宛若清新優美的詩篇。多用對偶,但並不板滯、堆砌,句句有新鮮的意象和獨到的描繪,自然流暢,感染力強。)

【注釋】①陰森森的樹。②(群山)憑依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③指群山競相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④即“成千百峰”,形成無數的山峰。⑤清越的水聲。⑥長久不斷的鳴叫千,與下句的“百”,都不是確數,表示多,久。⑦鳶鳥飛到天上。鳶,一種猛禽。戾,至,到。這一句,暗指那些追逐名利,極力攀高的人。這句出自《詩·大雅·早麓》。⑧辦理政務。經綸,籌畫,治理。

以上是課本中的課文內容,其中注釋和注音比我錄下的還要詳盡。

這樣的課本,顯然比統編《語文》更有利於學生學習文言文。而且編者明確規定教師要用誦讀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

所謂誦讀,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複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誦。

那麽,作為執教老師該如何“指導學生”呢?

從我讀書時起,到現在,還有許多中學語文老師,教學生學習文言文都是“串講”。所謂串講,就是老師一句一句把文言文給學生翻譯成現代漢語,串起來講,讓學生逐字逐句記錄下來,整堂課都是老師一個人在不停地串講。

 還記得,1986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全國備課會在太原舉行,不知道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大會組織的“文言文誦讀教學示範課”,居然還是老師“串講”。當時,責任編輯周正逵先生在下麵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囑咐大會組織者,下課後,讓學生不要離開。立即找到張必錕先生,請先生再上去給學生和聽課老師上一節文言文誦讀課。文言文功底深厚的必錕先生,在不到半個小時內,就準備好了教案。上課伊始,他對學生說:“你們剛剛上了一節文言文課,累了吧?(學生齊聲回答:‘不累’。)那好!我現在換一種方法來教你們,好不好?”學生熱烈鼓掌歡迎。接著,張老師給全體與會者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文言文誦讀課。真沒有想到,壞事變成好事,讓在場的學生和聽課老師,從兩位老師的不同教學法中,理解了文言文“誦讀”教學法的教法和學法,認識到了像張老師這樣教學生學習文言文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有幸參加語文實驗教材實驗六年,每年與張老師一起開會,聽他講課,還請他到武漢給我執教的實驗班上過文言文誦讀示範課,後來又請他到海南我工作的學校當過顧問,親聆謦欬,如沐春風,深受教益。

 文言文誦讀課,以學生誦讀為主,關鍵在於老師如何“指導”。該講的一句不能少,不該講的半句嫌多。以《與宋元思書》節選的三段文言文為例,要讓學生通過45分鍾的誦讀,就能當堂背誦出來,該講什麽呢?

 學生預習之後,書上的生字難詞不必再講了。

但是,必須講清楚關鍵詞。

【講】請同學們從分析結構入手,運用整體思維方式體會關鍵詞語的色彩。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的,這篇課文的三篇文字是一個整體,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段是總寫,第二三兩段是分寫。

一段文字對句子而言又是整體,因此,它也可以劃分成部分。根據相似思維方式,我們可以看出,第一段運用的是“先分後總”的寫法。最後一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既是這一段文字的總寫,又是引領全篇的關鍵。

【誦讀】點到為止,開始誦讀。

全班學生齊讀,女生讀一遍,男生讀一遍。集體試背。

【講】接著先寫“異水”之“異”,異在哪裏?先寫水色之清,再寫水流之急。請大家在書上畫出關鍵詞,自己與前後左右的同學說說“異在哪裏”這個問題。

【誦讀】集體齊讀之後,同坐互相讀給對方聽,討論辭采。分組試背,比賽,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講】第三段寫“奇山”之“奇”,奇在何處?先寫山高峰多,再寫地上的“泉水”、天上的“好鳥”、山中的蟬鳴猿叫,全方位描繪山中動聽的聲音。最後借山中晦明變化,勸極力攀高的人“息”名利之“心”, “經綸世務者,窺穀忘返”。

【討論】請付傑同學分析這一段的層次,全班討論。作者描寫奇山異水的觀察點,是既有動點,又有定點,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誦讀】分層誦讀,再誦讀整段。老師試背,全班輕聲跟著老師一起背誦。最後大家一起背誦。允許背不下來的同學看一眼接著背。

請汪深同學試背全文。他背誦吐詞清、聲音大。一字不落地背完全文。

【小結】分段誦讀,抓住重點,適時點撥,反複給學生灌輸:寫文章,就像說話一樣,自己要明白,說什麽,怎樣說。總說分說是對文章布局謀篇而言;先說什麽後說什麽要展現文章的思路;多說什麽少說什麽要圍繞文章的中心選材。

我是在1986年3月19日上午第一節給學生上的這一課。

【教學後記】

付傑平時寫作文有層次不清的問題,於是特地讓他分析“奇山”的層次。他開始分析是正確的,後來自己又修正錯了。還是閱讀能力出現了障礙。以後還要幫他提高分析能力。

一節課下來,汪深就能流暢地背誦全文,聲音大,吐詞清。同學們為之歎服。還有幾個同學也可以背下來,但是,關鍵詞要提示一下,有的還要看一眼課本,這也是我們課堂教學允許的。而且這樣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繼續背誦,還能培養“一目十行”的快速閱讀能力。可見,隻要指導得法,學生就能掌握方法,背誦全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與宋元思書》(或《與朱元思書》)
作者:吳 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