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scarcity)是心理學一個重要的原則。中國有句古話物以稀為貴,無論什麽東西,物質上的或者精神上的,越稀少越珍貴,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比如說集郵,或者收集古董,殘本等等,越是稀少價值越高,這也是為什麽當代著名畫家或書法家一旦去世其作品價格立刻倍漲的原因。
稀缺的另一層表現是:失去比得到對人的影響更強烈。例如失去1萬元的苦惱會強烈於得到1萬元的快樂,買過股票的人都會理解這一點,所以斬倉止損比獲利出倉難得多。具體強多少呢?根據實驗和統計大約是兩倍:即對普通人來說,如果是同樣的50%機會,要得到至少2萬元的回報才願意換取失去1萬元的風險。
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商品越是限量大家越會踴躍購買。這在疫情中越發明顯: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管是紙巾雞蛋或瓶裝水,由於稀缺價值突然升高,每個人都會把所限的最高數量搬回。時間的限製也會提升商品價值,比如促銷日期的限定會讓人增加購買的欲望,越到截止期前購買欲越強,疫情中當人們判定未來會無定期的缺貨更是會瘋狂加購。
稀缺原則帶來的後果是越難得到的東西越想得到,換句話說 - 禁果的誘惑或者說羅密歐朱麗葉效應。如果他們的父母家族不是那樣強烈反對這個戀情的話,它可能隻是無數少男少女短暫戀情中的一個。但由於巨大的反對力量和難度,它成為值得生命付出的千古絕唱。這也是為什麽西方社會更寬容他人(包括子女)去嚐試可能的錯誤並由他們自己糾正,因為這比強行禁止行為更有效。所以疫情中西方社會一般不會強製(但推薦)人們戴口罩。
對人和社會影響最大的是突然發生的稀缺,那些應有盡有不需考慮的東西突然稀缺甚至消失,會帶來人們非常激烈的反差與回應。比如說出門散步,可以做的時候並非很重要,但由疫情引起的突然缺失,會讓人們感覺它們比原本的份量要重的多,似乎不可忍受。有人舉例: 自己的寵物狗無比溫和友善,但如果它嘴裏剛叼上的骨頭被扯走之時,它都會不管是誰的手都會咬上一口的。
1991 年俄羅斯保守派突然政變,抓捕戈爾巴喬夫,並要恢複蘇共統治。大家都預測一向逆來順受的俄羅斯人民會毫無反應,沒想到俄羅斯人民全體上街擋坦克粉碎了改變。為什麽這樣呢?因為戈爾巴喬夫之前幾年的改革給予了俄羅斯人民久違的一定權利和自由,當這些擁有的東西又要失去的時侯,突然變得珍貴無比,所以每個人都會全力反抗。
2012 年王岐山推薦《舊製度與大革命》,其中說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並非在專製壓迫最殘酷的年代,而是在專製壓迫相對較輕的年代,尤其在封建王朝的改革年代。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都厲行暴政卻安然無事,國王路易十六實行開明專製,推行經濟與政治改革,大革命卻爆發了,專製王朝被推翻,路易十六還被砍了頭。王岐山的結論:在專製體製下,社會越是開放,人民越容易產生不滿;越是溫和的極權統治,越容易激發革命。所以王岐山和習近平走上一條極權和關閉的道路。
這個現象是對的,但結論是錯誤的。看朝鮮就知道,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前幾年的新思維,賦予人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他們是不會不敢走上街頭擋住坦克的,從來沒有的東西根本不知其價值,突然要失去的猶其珍貴。剛得到了自由又失去比從來沒有自由要痛苦的多,並不是因為有了自由才革命,是因為剛有了自由又失去而革命。
中國和俄羅斯類似,比朝鮮幸運的是改革開放多年以來人們開始擁有了一些自由權利財產,而這些正是習近平王歧山他們又要重新剝奪的,所以是注定會失敗並激起人民強烈的反彈。尤其是中國過去經濟一直是增長走好的,現在這種經濟模式無法繼續,突然反轉下滑,剛得到的又失去,一定會引發所有人的不滿反抗,這也是習近平注定下台,中國不會成為另一個朝鮮的原因。
大多數海外華人,都是得益於改革開放相對寬鬆的大時代背景才有機會出國的,相比以前時代的中國人我們無疑是幸運的。盡管如今中共病毒疫情到處泛濫似乎看不到光明,相信我們正處於一個幸運的大時代,一定會見證戰疫勝利和中國全體進入民主自由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