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作家中,白樺是罕見的全才。他的寫作橫跨70年歲月。在詩歌、散文,短中長篇小說、戲劇、電影等領域均表現了第一流的才華。
白樺本質是一位詩人。熱情、悲憫、自由,是他的詩意方向。苦難、抗爭、憂憤,是他詩意的人生。愈到晚年,白樺心智愈堅,如滿頭華發愈白愈淨愈純。
我想起白樺先生寫於1978年的長詩《陽光誰也不能壟斷》,那當年震聾發聵的呼喊,穿透40年,仍聲聲傳向後世:“我們就象蜷伏在蛋殼裏的鷹,/蘇醒了的鷹怎麽能容忍窒息和黑暗?!/聽!我們正在用嘴敲響通往藍天的門,/就需要那麽一點!/一點就破呀!/雲海茫茫,太空蔚藍……”
我深切地感到,《從秋瑾到林昭》將在中國新詩史——不,中國詩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作為一名讀者,如果他的血還有一點熱度,如果他的心還有一點紅色,那麽他讀這首詩時,就不可能不流眼淚,不可能不思考,不可能不自省!
《孔雀》是那個時代非常少的,偶然留下來的一類作品。
談到白樺,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屈原和魯迅。……他的寫作強調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反對文化專製主義,承襲了魯迅改造國民性的脈絡。他的影響遠遠不止發生在文學界。……白樺是一位傑出的民主主義作家,對祖國和人民神聖苦戀的人道主義作家、詩人。要研究白樺,就要研究二戰以後東方知識分子的命運和共和國六十年的曆史命運,如此,他的價值才更能顯現出來。
對於中國作家來說,白樺就是一麵鏡子,在這麵鏡子前麵,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看到自己的矮小、軟弱和汙穢。他不是看不到風的凶險,不是看不到浪的無情,但對那些來路不明的威力,他寧可赤裸裸站著任憑衝擊,也不低眉順眼,苟且偷生。在白樺大量的各種作品中貫穿一根紅線,即對美的執著的追求。
白樺是天真的,這似乎不可能,他經曆了世事變遷,世態炎涼,他的天真何以保持著?白樺是簡單的,這也不可能,他所身在的曆史社會是複雜的,應對起來需要用極心力與心智。白樺又是熱情的,這就更讓人不安了,因為他的遭際每每使人沮喪,他的熱情從哪裏來呢?這些仿佛都源自於他的理想。
那麽讓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白樺的理想終究是什麽?大約是一種希望,希望世界變得更好,人變得更好。這希望是那樣殷切,以至於可以忽略許多失望而不計。世界和人究竟怎樣才是好,在白樺看來,其實就是簡單的,比如他憎惡槍這樣的東西,槍所代表的一切暴力,一定是被好的世界所排斥的;比如他在山間行旅中聽到姑娘在歌唱,這荒蠻天地中的人聲,一定是屬於那好的世界的;再比如,他故鄉的父老,街坊鄰裏,這些貧窮的、卑微的、落魄的人卻持有著鮮明的愛恨情仇,也是好的世界的正義心……白樺的理想,還有一個名字,就是青春。他向往與追求的世界,永遠在這無邪的情感之中。
白樺的本質是詩人。白樺不論寫什麽,都充滿詩意,而詩意正是他內心豐富感情的自然流露。
到處都有過於持重、過於聰明的人,這個時代最缺少的就是白樺這樣的人。……白樺追求講真話,他的真是天真的真,像天一樣真實。這是一個大氣磅礴、赤子之心的字,人人都在計算這樣的話合適不合適時候,他能坦率地說出口。當時創作“傷痕文學”的人現在都“不見了”,而白樺在。……白樺把愛看成是至高無上。我們需要這樣的美和愛、天真,這些才是我們今天文學的希望。
在當下的中國,什麽是優秀的,什麽又是有意義的?我想對於自詡社會良知人類精英的詩人就毋須贅言了。白樺老師在古稀之年,曆時十年創作完成了《從秋瑾到林昭》,我們除了感佩、敬意,是否還應對照一下自己——這可是三十年中,曆經多次政治運動衝擊,一個詩人的生命驪歌!
我記得今年年初我們看白老爺子,到他家裏,他躺在床上,身體不太好,然後他拉著我的手說:“小崔,我可能不行了”。我說您千萬別這麽說,您要永遠地站在第一排。
《悲愴》是白樺先生感悟柴可夫斯基音樂對他的影響,是一種愛到痛苦的極致,像汪洋,但是安靜無垠,充滿無奈喘息。這次作為詩人的代言人,我們一定要把他的文字中深邃的東西傳遞出來。
白樺先生是個追求光明的人。他的……作品很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正義感。正義包含著人性所有有價值的東西。而我們現在文學中最缺乏的就是正義感,缺乏那種對於集權、罪惡、不公的抗議的聲音。他也是一個有世界主義、人類情懷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同時表現出一種浪漫主義,並且是一種近乎壯美和柔情結合的浪漫主義色彩。
他始終站在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前列,提出別人尚未提出的思考。他對曆史的回顧、對革命曆史的反思都令人感佩。白樺是正直的、有良心與才華的、對國家和民族有著巨大責任感的一位作家。
我們不能把他純粹作為詩人或小說家來看,他身上有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擔當,他經曆坎坷,沒有哪一次是為了自己,都是為民族、為國家、為社會的文明進步而憂患。……他是思考的大樹和思想的精靈,同時也是勇於表達的詩人。有思想和反思的人不是沒有,但是勇於表達的人並不多。
白樺先生長期在雲南邊疆各民族群眾中生活,向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語言學習,以少數民族民間傳說為題材創作小說和詩歌,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氣質,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傳奇色彩。在語言上樸實而優美,華麗而動人。
白樺的經曆在文學史上值得研究。他從來不失赤子之心,從未“死去”過。他寫詩、寫話劇,80多歲了還在寫小說。他的文字一直在流傳,他的文學活動也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在進行。他講風骨,堅持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大家向他致敬——作為晚輩的敬意!
如果是釀酒,十年間足以釀造出一壇封缸老窖。白樺先生也在釀酒,但他釀造出的是一壇藥酒——他用血水、淚水,用百草,用大愛、仁慈,在痛愛交加中持續煎熬了10年,終於寫出了這首《從秋瑾到林昭》。這是一首為苦難療傷,為民族去病,為人類進補的大詩,也是一劑警世醒世的良藥,它可能不適合某些人的味覺,但我們要記住:良藥苦口!
睿智的白樺先生做夢也沒有想到,現實跟他的詩歌吻合得讓人心驚——連歎息也有回聲!……十七歲從軍的白樺,在俄羅斯文學之外,還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見過白樺樹。當年不知深淺過金沙江的時候,有和尚告訴他白樺這種樹,高大華美,但容易折斷。他沒有放在心上。
作為城市,上海每天都在為自己增加高度,作為詩人,白樺一生都在抗爭這句他防不勝防的咒語。
他尊嚴地活了80年。這些人雖然為數不多,但他們在更高的意義上,以自己的經曆、苦難和屈辱,向年輕人表示,他們確實代表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富有人性的人。白樺先生從早期到暮年的寫作,始終貫穿著赤子之心和人道主義精神,他也是一個傑出的民主主義者,並且難得的具有強烈的青春氣息,也有為人的良知。
收到白樺老師的《長歌和短歌》、《不再重現的圖畫》兩本書時,我立刻冒出了“長歌當哭”這個詞。……詩言誌,心為聲,血和淚,歌當哭。那字字句句撞擊心扉的回聲,讓人看到,詩歌不但是美麗的,詩歌更是有重量的!當下的詩歌,太多的病態呢喃,太多的空洞、空虛。而在白樺先生的詩歌裏,我們看到了人和人心,看到了人和思想,看到了一個詩人的靈魂在大地上行走時的堅強身影,聽到了一個詩人精神的腳步在大地上行走時的回聲。
在詩集《長歌與短歌》中,我感受到自浪漫主義以來的詩歌傳統,感受到從普希金到俄羅斯白銀時代詩人們的詩歌傳統,這與現在詩壇的各種奇怪的詩歌語言現象、古怪詩風形成鮮明對照。
聽白樺朗誦自己的詩,我注意到他朗誦時的目光非常單純。雖然他是一個燃燒的人,但為人溫文爾雅。……波德萊爾評論巴爾紮克時說……一條永遠有效的強勁的原則,就是一個作家有沒有強健的生命的激情。我認為白樺有這種激情。當然,這一點也是不可仿效的。
後來完整地看了白樺的長篇小說《遠方有個女兒國》,寫得非常生動感人。
而我對他的散文最是難忘,他的筆下總有閃光的靈性的東西,即使強權也無法泯滅,令人心動且獲得啟迪。
“您還在守望著您的理想嗎?”
我回答說:
“我守望的隻剩下了一條底線。”
“那是一條什麽樣的底線呢?”
“善良的民眾不再蒙冤,不再蒙羞,不再蒙騙。”
“這條底線可不算很高啊!”
“可我以為,這條底線在有些地方仍然高不可攀。”
白樺先生一路走好。您的詩句在懵懂初開的日子裏教給了我很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