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杜布羅夫尼克,我們繼續上路。

旅行在外,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一轉眼,在克羅地亞的一個禮拜就這麽過去了。回想一下,薩格勒布,十六湖,紮達爾。。似乎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

隨著我們一路向南,眼前的景致也慢慢有了改變。右手邊的亞得裏亞海沒有先前那麽壯闊了,但左邊的群山,卻越來越險峻。

上午9點半,我們來到克黑邊境。

跨過此處,我們算是正式告別了克羅地亞。

至此,我們終於進入了此行的第二個前南國家 -- 黑山。

前南斯拉夫有兩個帶黑字的國家: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和黑山 。隻是前者的黑是音譯,而後者的黑卻是意譯。

黑山的正式名稱是蒙特尼哥羅(Montenegro),其中Monte是山的意思,而Negro是黑的意思,於是中國人就直接把這個國家--蒙特尼哥羅,稱作黑山。

公元6世紀末和7世紀初,部分斯拉夫人移居到巴爾幹半島。9世紀,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區建立“杜克利亞”國家(Duklja)。12世紀末並入塞爾維亞,14世紀黑山(當時稱為澤塔)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15世紀土耳其奧斯曼占領了澤塔的大部分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黑山和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它又和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一起組成了新南斯拉夫,並成為六個聯盟共和國之一。

本次巴爾幹之旅之前,我對黑山這個國家知之甚少。進入黑山以後,我卻不由地大吃一驚。沒想到人口隻有60來萬,麵積隻有1.38萬平方公裏的這麽一個小國,滿眼所及,景致居然是如此的雄渾。

處處可見高聳入雲的黝黑的大山和美麗如畫的峽灣。
雖然行色匆匆,但眼前的美景,還是讓我們忍不住停下車來,在水邊靜靜地坐一會,就這麽看著,黑色的大山,蔚藍的峽灣,潔白的遊船,青蔥的樹木。。。

在前南斯拉夫六國裏麵,黑山最小。它沒有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的強大綜合實力,也沒有斯洛文尼亞有錢。但是,黑山人有義氣。
前南斯拉夫獨立戰爭中,雖然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信仰東正教,可俄羅斯還沒緩過勁,自身都難保。西方支持克羅地亞,而波黑也有自己的強大支持者,塞爾維亞可以說舉目無親。波黑戰爭,其實和黑山沒多大關係,它本可以站在城樓觀山景,但是,它卻選擇了和塞爾維亞,具有共同宗教信仰(東正教)的兄弟站在了一起。

南斯拉夫崩潰後,塞爾維亞想接著用南斯拉夫這塊招牌。可塞爾維亞如果自己單獨打出南斯拉夫的旗號,是很難站住腳的。塞爾維亞就希望黑山留下來,黑山也同意了和塞爾維亞組建新的南斯拉夫。為了區別前南斯拉夫,他們把新南斯拉夫稱為南聯盟。這是前南斯拉夫僅餘的血脈了。
黑山於是成為塞爾維亞在新南聯盟中唯一的夥伴。在祖國分崩離析的時候,黑山人的支持使得南斯拉夫作為一個國家延續下來。

塞爾維亞是內陸國,而黑山就堵在他們前麵,瀕臨亞得裏亞海。拉來黑山,塞爾維亞就有了出海口。
可惜美好的理想,卻趕不上骨感的現實。黑山和塞爾維亞組建南聯盟時,人均收入還有3000美元,可到了1999年,黑山人的人均收入竟隻有900美元(塞爾維亞也一樣)。看到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投靠西方,人均收入上萬美元,黑山人開始有二心了。
2002年,黑山和塞爾維亞達成協議,南聯盟改稱“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那個時候看新聞,總有些困惑,因為一會是波黑,一會是塞黑。

2006年5月21日,黑山人投票,55%的人選擇離開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無奈,隻好承認黑山獨立。其後黑山加入北約,成為北約最小的小兄弟。
下圖是某一次北約會議,黑山總理擋住美國總統川普的路,被特朗普一把推開。黑山人倒看的開,覺得這才是川老大應該有的樣子。
這以後世界上出現了非常滑稽的一個現象:有海軍的塞爾維亞,卻沒有海,全盛時期的塞爾維亞海軍,有80多艘艦艇,但現在卻變成了河軍,隻能在內河巡遊;而擁有出海口的黑山,卻認為自己國家有北約罩著,不需要養強大的海軍,他們把前南斯拉夫在這兒建立的海軍基地改成了遊樂場,現在隻擁有兩艘來自前南斯拉夫的老舊艦艇來充門麵。

在巴爾幹地區旅行,在驚異於中世紀文化的燦爛的同時,我也不時地為近代史在這塊災難深重的土地上留下的印跡而心痛。
進入黑山的第一個目的地 : 號稱黑山最美小鎮--佩拉斯特(Perast)。

佩拉斯特是名副其實的小鎮,小鎮位於科托爾海灣,全長也就2-3公裏,寬度也就幾百米。但黑山人對小鎮的保護非常好,所有汽車必須停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然後步行幾公裏走入小鎮。

小鎮雖然不大,卻有16座教堂。

小鎮大部分建築建於300到400年前的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由此可以想見昔日威尼斯時代的輝煌。

海岸用白色的石塊砌成堤,沿海邊隻有一條貫穿小鎮東西的主路。

佩拉斯特鍾樓是小鎮最高的建築。
佩拉斯特的地標是相鄰很近的兩座湖心島:大一點的島是人工島,名字是岩石聖母島(Our Lady of the Rocks) ,據說1452年7月22日,來往的海員在這兒發現了暗礁和聖母瑪麗亞懷抱耶穌的聖像,從此以後,輪船出海前路過這兒都會祈求聖母保佑,輪船回來的時候,會在這兒放下一塊石頭以感謝神靈。久而久之,這兒就形成了一個小島。1452年,當地人在島上修建了一座教堂。

據說,直到今天,每年的7月22日,當地村民都會駕著自家的小船來到這人投下一塊石頭,以繼續表達對聖母的敬意。也許若幹年過去,這兒要出現第二座人工島了。

小一些的島是自然島,名字是聖喬治島( Island of Saint George),島上有一座修道院和一座墓地。墓地裏埋著死去的船員。
目前隻有人工島對外開放,隻是要上去必須租船。

我們租了一艘小木船,船老大非常友好,價格也非常便宜。也許是剛剛離開商業氣息極濃的杜布羅夫尼克,黑山人讓我感覺特別質樸。

開船後,船老大特批LG可以坐在船頭的艙頂,以便於他拍照。

泛舟在群山環抱中的科托爾海灣。。

回程的船上,輪到我和兒子坐在船頭。美麗的佩拉斯特,讓我想起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雖然後者號稱是世界最美小鎮,但和佩拉斯特相比,哈爾施塔特遊人太多,太過喧囂,我更喜歡佩拉斯特,她就這麽靜靜地立在海邊,等著有心人來發現她的美麗。

上不了聖喬治島,好心的船老大駕船繞島一周,讓我們好好看看。
坐在海邊餐廳,看著眼前如明信片般的景色,此時此刻,我們也在畫中。。。
告別佩拉斯特,午後我們抵達科托爾(Kotor)。

科托爾和佩拉斯特一樣,市裏是不允許機動車進入的。於是LG把住處定在了科托爾城外的小鎮Dobrota。但奇葩的是,住處沒有門牌號碼,沒有具體地址,對方隻是給了一個GPS的坐標。誰想到連這個坐標都是錯的,誤差起碼有5公裏。

但主人Vuk非常熱情,一路用電話和我們聯係,給LG指引方向。

終於到了,天了,如此漂亮的一座小樓。
小樓緊鄰峽灣。

站在陽台,眺望峽灣,我,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