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路上,所以前方總有不可知在等待著我們,這大概就是旅行的某種魅力吧。
雖然我們進入克羅地亞才5天的時間,但我感覺似乎已經在這個國家待了很久,很久。
克羅地亞民族是歐洲古老的民族,公元7世紀這片土地上就有他們的足跡。但是關於這個民族的“祖籍”,學界長期以來都沒有形成令人信服的結論。
英文中,克羅地亞人叫做“Croats",但在克羅地亞語裏麵卻是”Hrvat",據考證,這個詞並不是源於斯拉夫語,它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20年的波斯文獻。有一種說法是,Hrvat是當初阿拉伯的Hrva部族征服了部分斯拉夫人以後強加給他們的名稱,結果他們自己卻被斯拉夫化了,接受了斯拉夫人的語言和習俗,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最後共同成了克羅地亞人的先驅。
公元7世紀,受到當時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Heraklija)的邀請,克羅地亞人從現在的波蘭和捷克地區遷移到伊利裏亞地區,和東羅馬帝國共同抗擊阿瓦爾人(Avar).終於阿瓦爾人敗於君士坦丁堡,並被趕出這個地區,克羅地亞人在這個地區慢慢定居下來,並成為了拜占庭的子民。
克羅地亞人此後逐步接受了基督教,在基督教文明的影響下,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學語言。
遠遠的看到關口,開始我還以為這是又一個高速收費站。可是在印象裏,那天一路以來,我們並沒有進入收費高速。我在想,是不是我們當時匆匆忙忙,在進入收費高速的時候忘了拿繳費單了,想著這下麻煩了,不知道怎麽和人家解釋。
到了關口,還沒有等我們開口解釋,對方就說:passport。這下我才意識到,我們進入波黑飛地--涅姆了。
涅姆(Neum),波黑唯一的沿海市鎮,濱臨亞得裏亞海。它的海岸線全長24.5 km,為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涅姆將克羅地亞國土分成北南兩個不連接的部分。
前南斯拉夫的分裂,不僅讓曾經強大的巴爾幹之虎南斯拉夫變成了巴爾幹的幾隻小貓--分裂後的前南七國,而且也給我們這些旅行者帶來很大的不便。每次出入境,都大排長龍。
記得在薩格勒布取車以後,LG反複確認車行是否給了我們預定的過境綠卡,因為沒有這張卡,我們不能跨境駕駛。
短短的十公裏路程,我們經曆了出關(出克羅地亞),入關(進入波黑),再出關(出波黑),再入關(入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曾經打算在佩列沙茨半島(Pelješac)與大陸修建一座跨海大橋,繞開涅姆,這樣克羅地亞其它地區與杜布羅夫尼克的聯係就會順暢得多,不用每次都穿過波黑的領土了。這對於克羅地亞的交通運輸和旅行者來說都是利好。
但波黑堅決反對,因為如此這般,涅姆的地位就會大大降低,對已經非常落後的波黑經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於與波黑存在政治爭議以及財政上的困難,大橋於2012年停工,克羅地亞民主聯盟領導下的政府支持該項目的建設,並於2017年下半年獲得歐盟基金而重啟。也許下次走這條線路,我們不需要再受出入境的折騰了。
離開涅姆,再次進入克羅地亞。藍色大海終於又一次出現在眼前。
但行不多久,前麵長龍似的車流又停了下來。
轉過一道彎,抬頭張望,天啊。這樣的地方,難怪大家都舍不
得開快。
馬卡斯卡位於比奧科夫山脈和亞德裏亞海之間的一個馬蹄型的海灣內。這裏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比較炎熱,冬天溫暖而濕潤,是克羅地亞最溫暖的城市之一,亞熱帶植被如棕櫚樹、龍舌蘭、仙人掌等植物環繞著這座美麗的小城,使它更加清新自然。
但是當你不是那麽急切地趕往終點的時候,匆忙中會多那麽點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