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9巴爾幹之旅(五)— 舊時王謝堂前燕

(2019-09-14 11:35:53) 下一個

斯普利特(Split)是達爾馬提亞地區最大,同時也是克羅地亞第二大的城市,若以古羅馬戴克裏先宮建造的時間(305年)開始計算,這個城市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羅馬時代名"阿斯帕拉托斯",後改稱"斯帕拉托"和"斯普利特"。

雖然行色匆匆,但LG還是決定在此停留2天。我們到的那天是陰天,這倒免卻了豔陽高照的炎熱。

斯普利特的地標性建築是戴克裏先宮。

巴爾幹地區在古羅馬時代被稱為伊利裏亞,在羅馬帝國時期,伊利裏亞人被視為不開化的民族,但他們中的佼佼者卻在後期帝國的曆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自235年到284年,羅馬帝國一共出現過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在位時間不到2年,社會動蕩,帝國頹敗,史稱三世紀危機。在三世紀危機到達高峰時,數位出身於伊利裏亞的軍人皇帝(史稱伊利裏亞諸帝)挺身而出,挽救了即將崩潰的帝國。

伊利裏亞諸帝包括克勞狄二世、奧勒良、普羅布斯、戴克裏先和君士坦丁一世。

其中戴克裏先(Diocletian)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 戴克裏先的頭像(來自網絡)。古羅馬的君王雕像都非常寫實,所以可以由此想象一下他的真實麵貌。

在古羅馬1500年的曆史長河裏,戴克裏先是一個具有承先啟後作用的君主。

作為第一個出生於奴隸家庭的皇帝,戴克裏先正式確立了古羅馬的君主專製體製。此前,雖然自從屋大維開始,古羅馬就進入了獨裁統治時期,但那個時候,共和國的殘留形式還存在。戴克裏先改革後,大權獨掌,讓羅馬元老院形同虛設。戴克裏先正式放棄了自屋大維以來所有獨裁者都擁有的羅馬“第一公民”的稱號。

他頭戴皇冠,身著鑲有金邊的紫袍,宮廷禮儀仿照東方專製國家的禮節,臣民覲見時須行跪拜禮,從此徒有其表的羅馬共和製正式被取消,羅馬帝國政體從元首製變為君主製。

為了有效地統一羅馬帝國,戴克裏先要求所有羅馬公民信奉同一信仰--羅馬教,在羅馬曆史上對基督教和其教徒進行了最大的一次迫害,史稱戴克裏先迫害(Diocletianic Persecution)。

戴克裏先率先實行四帝共治(Tetrarchy)。為了更有效的管理古羅馬日益擴大的國土,他把整個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戴克裏先任命自己為帝國東部主皇帝(奧古斯都),伽列裏烏斯(Galerius)為副皇帝(凱撒);馬克西米安(Maximian)為西部主皇帝(Augustus),君士坦丁烏斯(Constantius)為副皇帝(Caesar)。兩位皇帝分別建立新都(東部首都--尼科米底亞,西部首都在米蘭)。四帝當中,戴克裏先又給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多米努斯--,意為擁有最高權力。從那以後,羅馬作為首都的地位漸漸旁落。

古羅馬雕塑--四帝共治

雖然建立了四帝共治,但戴克裏先卻是古羅馬第一個退休的皇帝。在位20年後,戴克裏先把皇權讓給東部帝國的副皇帝,自己退休,來到斯普利特,過起了輕鬆自在的田園生活。

戴克裏先宮就是他的退居之所。

戴克裏先宮大門口,豎立著一座巨型雕塑,這是寧斯基(Grgur Ninski).他是克羅地亞十世紀時的主教,他勇於向羅馬教皇挑戰,堅決不用拉丁語,而是用斯拉夫語舉行彌撒。他是第一個用克羅地亞語傳教的人。

因為傳說會帶來好運氣,雕像的腳趾頭已經給來往的遊人摸得錚亮。

這是後世研究者繪出的宮殿示意圖。

戴克裏先宮占地3萬多平方米,用Brac產的白石建造,動用了2000名奴隸,耗時10年,並且不惜血本進口意大利和希臘的大理石,以及埃及的獅身人麵像。

整個宮殿由金銀銅鐵四座城門以街道相連.

 

這是金門(Golden Gate),隻供皇帝出入。

雖然1700多年過去了,眼前殘留的戴克裏先宮依然壯觀得讓人瞠目結舌。

金門應該是整個宮殿裝飾最華美的一個大門,隻是因為年代太久遠了,門上的壁龕裏的雕像全無蹤影。

當地人化妝成古羅馬武士的模樣,遊客可以付費和他們合影。

一路走來,我印象裏麵,除了戴克裏先宮,還有2處所謂的古羅馬宮殿。一處在意大利羅馬市中心的Palatine Hill,但那兒隻有幾個柱子矗立在荒涼的黃土地上;還有一處是羅馬市郊的哈德利離宮(Hadrian's Villa),那兒如今也隻剩斷牆殘垣。

相比之下,斯普利特的戴克裏先宮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古羅馬宮殿了,難怪1979年,它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來到皇宮中庭(Peristil), 走進戴克裏先的夢想天堂,雖然羅馬式的柱廊已經頹敗,但昔日的豪華氣勢猶存。身處喧囂的人群當中,恍惚間我好像穿越回1700年前,看著戴克裏先在前呼後擁中,從我眼前閃過。

從埃及千裏迢迢運來的獅身人麵像,就這麽凝望著前方,已經千年。

戴克裏先在這座宮殿裏隻住了四年多,他退位後,東西正副皇帝捉對率軍廝殺,退位以後的戴克裏先再也無法約束他人,老妻與愛女先是被囚禁於敘利亞,後又被當時的東部皇帝李錫尼(Licinius)殺害。眼見自己畢生致力的“四帝共治製”崩潰瓦解以及親人被殺,戴克裏先被徹底擊潰,精神失常。公元312年5月24日,一代大帝戴克裏先死於斯普利特宮中,終年62歲。

他再也不會知道,他死後12年,公元324年他當初在位之時的西部副皇帝君士坦丁烏斯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在哈德良堡大敗李錫尼,自此統一了羅馬。他更不會知道,他死後,君士坦丁頒布了米蘭敕令,在尼西亞會議後,基督教正式成為帝國的國教;他也不會知道,君士坦丁一世以拜占庭為帝國的新都城,從此拉開了東羅馬的序幕,然後有了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有了東正教。。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聖多米努斯教堂(Cathedral of St Domnius),原是戴克裏先大帝的陵墓,後改為教堂。原址本是個大花園,戴克裏先去世後便葬在這裏,到了5世紀,他的遺體和石棺都被移走,下落不明,陵墓變成了天主教堂,中世紀又加建了高約57米的鍾樓。

戴克裏先生前迫害基督徒,死後墳墓被改造成教堂,不知道算不算上帝對他的那些罪惡的某種救贖呢?

戴克裏先墓采用埃及八角陵墓的外形,24根立柱構成柱廊環繞一周,陵墓內部結構為圓形拱頂

 

教堂入口的木門很特別,建於1214年,530公分高,300公分寬,左右各有14個核桃木的方形雕刻,展示著基督孩提時代、公共活動以及基督受難、死亡和複活的景象。門的製作者是中世紀畫家和雕刻家Andrija Buvina。這兩扇門是亞得裏亞海地區保存得最好的中世紀木門,也是世界同類文物中最具價值的。

 

巴洛克風格的祭壇。

 
 
 

走出聖多米努斯教堂,登上鍾樓。

居高臨下,斯普利特老城盡收眼底。

 
 
 

離開教堂,不遠處就是朱庇特神廟(Jupiter's Temple),當時用於供奉羅馬教的主神朱庇特,7世紀時改為洗禮廳。

門口一尊巨大的無頭獅身人麵像,據說頭部是被基督徒砍去的。

千百年過去,這兒除了兩具石棺,已經空空如也。

但石棺上的雕刻依然清晰可辨。

 

戴克裏先地宮,現在成了熙熙攘攘的工藝品小市場。

 

戴克裏先死後的幾百年裏,宮殿基本處於閑置狀態,雖然偶爾還有君王入住。7世紀,阿瓦爾人入侵,宮殿被嚴重破壞。待阿瓦爾人撤退以後,大量難民湧入,把宮殿當成了避難所。宮殿裏的居民越來越多,慢慢地宮殿變成了一座城市。

也許正因為千百年來當地居民以宮為家,反而對宮殿起到了保護作用。我們看過太多的宮殿,因為荒涼無人,很快就變成廢墟。

和前麵經過的紮達爾,特羅吉爾一樣,斯普利特也有一條海濱大道(Riva)

 
 

這家海邊的餐館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因為它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 - Diocletian Cuisine

在這兒稍事休息。

一份看似平常的海鮮湯,侍者卻上了四種不同的鹽,他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當地產的海鹽,讓我們嚐嚐不同的海域風味。

 
 
 
沿著Riva大道繼續一路逛去。
 
 

斯普利特稅務局前麵的小廣場是一個小型農貿市場。

達爾馬提亞地區雖然不像潘諾尼亞的薩格勒布和十六湖那樣無肉不歡,但是當地居民也很擅長製作各種熏腸。

 
 
 

海麵上,天色漸晚,輪船紛紛返航。

 
 

坐在長椅上,海風拂麵,說不盡的愜意。

兒子說,這個宮殿有四座城門呢,我們去看看除了金門的其它三座吧。

 

銀門(Silver gate),供王公大臣出入。

銅門(Brass Gate),銅門是商門,現在也算是商門了,因為它是地宮上來的那道門,門裏麵就是購物中心,同時也是最繁忙的一座們。

鐵門(Iron Gate),鐵門是海門,出去就是海邊。

 
 
 

黃昏中,銀門下,在戴克裏先宮前,這是我們進入達爾馬提亞以來最豐盛的一頓晚餐。

 
 

吃完晚飯,我們早早回去休息。因為明天,我們要出海了!

來到斯普利特之前,LG和兒子的一個夢想是操縱無人機飛越戴克裏先宮,可惜那天遊人太多了,又不太明確斯普利特對於無人機的規定,於是隻有遺憾的放棄,這段無人機視頻,是在海邊拍的。請靜待15秒優酷廣告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