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16 中歐行(二)--布拉格

(2018-01-28 15:36:02) 下一個
在腦海裏麵,一直有這麽一個地方,低調中帶著浪漫,寧靜中帶著熱烈。適合緩緩而行中胡思亂想, 但一直不確定,走了這麽多地方,其中哪一個符合了這個想象。。一直到了布拉格,才知道,這就是我一直希望待著不動的地方。雖然生活讓我不可能做到真的停留下來,但起碼那三個日日夜夜,我的思緒是暫時地留在了那個地方,中世紀的石板路,熙熙攘攘的查理大橋,流淌不息的伏爾塔瓦河。。三天很短,但也很長,因為這三天,我在自己的內心,給布拉格留下了一個特別的地方,慢慢回味,慢慢展望。。
布拉格的浪漫似乎已經深入骨髓,或許是波西米亞的風情使然,或許是各種文化的積澱,走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城市建築、人們表情、生活狀態、甚至是手工藝品
在布拉格行走,因為它小巧,山路圍繞,行走自然有一種兜轉的樂趣。在這兒我看到了保存完整的石板路,在老城一帶,中世紀的石板路仍在使用,現代車輛和行人依然在石板路上並行不悖。
布拉格是唯一一個整座城市都列入“世界遺產”的國家首都。在老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見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築。
極少看到柏油馬路,更多的就是這樣的cobble stone road. 很懷舊的感覺,但拖著行李走路,顛簸的比較厲害。。有軌電車行駛在斑駁的石板路上,很奇異的感覺。
在布拉格居住的酒店,就在小城廣場旁邊,一棟12世紀的老房子,曾經在90年代被用作拍攝Amadeus, 莫紮特的維也納的居所。 出門就是長長的拱廊,兩邊一溜小飯館。
布拉格的美妙在於每一回首都是一幅絕好的畫麵。雖然天氣陰沉,但依然遮擋不住這座城市的美麗。
聖維特教堂的外立麵,讓我想起科隆大教堂,但是相比之下,聖維特的內部更加華麗。
聖維特大教堂是曆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教堂內典雅寬廣,西門上的藝術極品玫瑰之窗,將光影撫弄得迷離遊移。
教堂內鋸齒形拱頂
聖維特大教堂裏麵保存有神聖羅馬時代以及波西米亞王國的君主和主教的棺槨。 聖殿內側裏聖約翰之墓是1930年時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運用20噸銀打造,並裝飾以眾多浮雕木刻的華麗之墓,據說他的聖骨迄今仍未腐爛。
聖喬治大殿(Bazilika Svatého Jií)是布拉格城堡內最古老的教堂。由波希米亞大公弗拉迪斯拉夫一世創建於920年,973年增建了本篤會的聖喬治修女院。在1142年的一場大火後重建。其巴洛克正麵修建於17世紀後期。哥特式的Ludmila小教堂內安葬著這位聖徒。弗拉迪斯拉夫和博萊斯瓦夫二世也安葬在內。
舊皇宮與聖維特大教堂毗鄰,是布拉格城堡的主要組成部分。舊皇宮在原有的古羅馬建築基礎上曆經增建和修整,逐漸增加了哥特式和文藝複興式的建築,稱得上是一座見證了歐洲建築風格演繹的活化石。 與華麗的聖維特大教堂相比,白牆紅頂的舊皇宮沒有華麗的鎏金裝飾,也沒有太多的浮雕壁畫,顯得極為簡潔古樸。
聖喬治教堂相比聖維特教堂,要簡陋許多,但天花板的壁畫依然美輪美奐。
現在的捷克總統府
黃金巷(Zlatá uli?ka)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一條受到保護的中世紀風格的小巷。其街名來源於16世紀的煉金術師,傳說他們想在這裏煉製黃金。整條街相當精致可愛,具有童話般的外觀和柔和的色調,小巧的門和窗,低的屋頂和許多煙。現在設有畫廊、商店和展覽,還有一個14世紀紋章的展覽館。 著名的捷克猶太作家卡夫卡在這條街的第22號公寓租住了兩年,因為這裏有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
布拉格是一座山城,這個Segway倒是環保,方便的代步工具。
布拉格街頭隨處可賣的Trdlo,新鮮出爐,口感很好
布拉格天文鍾是布拉格的一座中世紀天文鍾,座落於老城廣場的老城市政廳的南麵牆上,是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 布拉格天文鍾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天文鍾麵,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顯示各種天文資料;“行走的使徒”,每小時顯示使徒和其他移動雕塑;下部的日曆盤代表月份。雖然遊客眾多,但沒幾個人真的看懂,包括本人。
從老市政廳俯瞰老城廣場。
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
市中心的雕塑就是宗教改革領袖胡斯。
格的美麗,真的是到了這座城市才會體會到,因為我認為無論什麽樣的鏡頭,都減損了這座城市的美麗度。
泰恩教堂是布拉格老城區的代表建築,自14世紀起就是該區的主要教堂。教堂的鍾樓高達80米,塔頂是四個小尖頂。外觀很有意思,塔頂好像燃燒的火焰。
聖尼古拉教堂(Kostel svatého Mikuláše)位於老城廣場。巴洛克風格,建於1732年至1737年。
來布拉格之前,已經知道列儂牆的盛名,但是對具體方位不清楚,那日清晨就這麽閑逛,走到法國大使館,驚喜的發覺,它的對麵,居然就是列儂牆。。
列儂牆 原本是醫院騎士團所有的一麵普通的牆,1980年代起人們開始在這麵牆上塗寫約翰·列儂(John Lennon)風格的塗鴉以及披頭士樂隊(Beatles)歌詞的片段。最初的列儂肖像早就被一些新的塗鴉所覆蓋,盡管當局曾經專門找人來進行重繪,但每 次就在重繪的第二天,牆麵上又會被鮮花圖案和詩歌所填滿。在當代,列儂牆已經成為表達青年理想——比如愛與和平——的一個象征性符號。
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位於布拉格鬧區。由加拿大知名前衛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與生於南斯拉夫的克羅地亞籍捷克建築師弗拉多·米盧尼克,於一個空的商宅河濱基地一同合作所設計的。此地原先的建築物毀於二次大戰轟炸布拉格,被美軍誤認為德國德累斯頓。 跳舞的房子一景在當時備受爭議。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其居住於此址隔壁十年之久,公開支持這項設計.
Dancing house裏麵正舉辦捷克漫畫家弗拉迪米爾的畫展,LD陪著喜歡畫畫的兒子看了個把小時。
Dancing House的頂樓是家法式餐廳,可將布拉格的美景盡收眼簾, 那日快要離開的時候,突然發覺樓頂是可以上去的,也算圓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心願。
伏爾塔瓦河穿城而過,將布拉格一分為二。現在有17座古老現代的大橋橫跨兩岸
我居住的酒店,距離查理大橋不過800米的距離,暮然回首。。。
來到布拉格,怎麽可以不提查理大橋?登上其中之一的小城橋塔。
查理大橋,來來回回,大概走了4,5遍。
布拉格有句俗話: 沒有走過查理大橋就不算到過布拉格。建於1357年的查理大橋是伏爾塔瓦河上最著名的橋, 幾乎成了布拉格的象征。橋下就是湍急的伏爾塔納河,它將布拉格一分為二。一側是老城和新城( 新城並不新),布滿各個時代的華麗建築,一側是起伏的山丘,上麵點綴的是布拉格城堡。河上有韻律地點綴著包括查理大橋在內的很有味道的17 座橋梁,它520米長,不到10米寬,有29座雕像。
卡夫卡紀念館,卡夫卡的作品,象征意味太濃,大學時代特別不喜歡讀,等到若幹年後,再次重讀《變形記》,才由衷地感覺到這個現代文學之父的偉大。
作家卡夫卡博物館就是他的出生地。門前的“前衛裝置藝術”雕像,間接映射了卡夫卡以猶太人的身份,說著德語,在捷克社會成長過程中所承受的眼光和壓力。
小城廣場 ,聖尼各老堂(布拉格小城)這座教堂是僅次於聖維特主教座堂之後的第二大宗教場所。
最早知道伏爾塔瓦河,不是從地理書上,而是從聽到讓我淚奔的斯美塔那的那首同名曲,既然來到了布拉格,怎麽可以,怎麽可能不泛舟其上。。。?!這次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落日下的伏爾塔瓦河,留待下次吧。
布拉格音樂廳
自1863 年創立以來,,斯拉維亞咖啡廳是布拉格最受歡迎、最大、最好的一家咖啡館和餐廳。因其坐落於國家劇院的對麵,深受布拉格各大表演藝術團體的青睞。曾經光臨過此店的有弗蘭茲卡夫卡、賴內馬利亞裏爾克以及 1984 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等著名作家,以及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知名作曲家。來此小坐,也算對我我醉心的兩位作曲家的一份懷戀了。
從一個小巷到另一個小巷,布拉格的風格就在這些巷子裏。
這裏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充滿魅力。任何一個地方回頭就是風景。
在布拉格最古老的Mala Strana街區,有一條名叫Vinarna Certovka的窄窄的小巷子。這個小巷子隻有約49.8厘米寬,隻勉強容得下一人通過,為了避免行人被卡其中,巷口兩端還專門設立了紅綠燈。如果紅燈亮了,即使沒有看到人走過來,還是隻能乖乖等待綠燈亮了才可以前進。
布拉格很小,步行2-3天就能走完;布拉格很大,很豐富,它的魅力在不經意的細微之處,每一塊地磚,每一腳斷牆,都是這座城市輝煌與悲蒼的見證。特別喜歡在這樣的中世紀的小巷裏麵漫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