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正文

論語新得478

(2019-04-04 06:53:15) 下一個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遊之言雖過,但“抑末也,本之則無”正中要害。子夏之答自以為辯解得當,然“譬諸草木,區以別矣”恰恰暴露出他隻見草木不見根本。

“君子之道,焉可誣也?”這是拿大帽子壓人。孔子所教君子之道,尚且有人批評,“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孔子不以為誣。子夏開口君子閉口聖人,好像說他就等於說君子之道,其實正說明他知表不知裏。

子由之瑟,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子夏之為學,亦是升堂未入室也。

宋儒以“學者當循序而漸進,不可厭末而求本。”解之,四平八穩中庸之道,其蔽在於為人為學混為一談,我認為為人故可中庸;然為學當求本求實。隱者之學不一定比孔子更高更博,但他說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切中實際,孔子認之不辯,顯其博大;子夏拿聖人君子當擋箭牌,為辯而辯,自暴淺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