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朱熹解說,“聖人於此一事,蓋屢言之,其丁寧之意亦可見矣。”這是先把孔子定為聖人,然後說聖人說的都是箴言。此種邏輯實際是先入為主,乃偏見。
孔子以知禮得名,特別是夾穀之會禮卻齊侯,風光到頂峰,他複禮的信心也大為膨脹,之後禮墮三都,結果失敗,他受到排擠,不得不出走。但他仍然信心十足,周遊列國,走到哪都給人講課,不當自己是上門來找工作的。然而,現實是他在外跑了十幾年,一個用他的都沒有。走時躊躇滿誌,歸來一事無成。他嘴上雖然說,“不怨天,不尤人。”心理卻難自平,一次又一次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正是心裏不平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