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混到這份上,本來心裏就夠窩火的了,子路又不知好歹,當麵質問。孔子麵子上下不來,情急強辯君子固窮,過後自知話說的太猛,瘦驢拉硬屎之意明顯,所以找個機會又解說道:“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明了“固窮,”非人之本心,而“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才是人的本心。孔子之學以仁義禮為基,以仁政為用,個人修身以成君子,君子提高成仁者,最高境界為聖人。仁者安人,聖人安百姓。“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從克己出發,到天下歸仁,其哲學傾向外指實用。而後來王陽明講良知在心,為學即是“致良知。”傾向內指,大逆於孔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