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18 (369)
2019 (113)
可他們都留下了他們的“名”和“言”。那些都是他們精...
不敢當。
問早安! 您這多解釋幾句,頓感自己的理解能力大增了...
不敢說其然,隻敢問豈其然乎?
喜歡這句“其然,豈其然乎?”。
儒家思想本言入世,入世需有證;佛道基督言出世,出世...
“心即理”模糊了出世入世之界限。更深解釋一下會有很...
謝謝分享。深刻的道理。
謝謝注釋,學習了!
嗬嗬,同感!好文!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把誌、道、祿統一到同一方向——祿在其中矣,隻是更強調“誌於道”。這基本上符合人的心理。後儒多用此言來自我開解,俗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儒者吃不到葡萄,說苦才有味。中華文明遂沿著味苦的方向發展——即誌於道。
基本上與孔孟在同一時期,希臘諸哲也麵對類似的問題,同樣有人說酸,有人以苦為樂,大哲亞裏士多德不言酸也不言苦,而是把味道分類,由於他的影響,西方文明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