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正文

論語新得33

(2018-02-02 05:52:49) 下一個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直與枉”是相對的,看話語權在誰手裏。

《史記·滑稽列傳》,記西門豹治鄴之事。西門豹到鄴之後發現百姓“苦為河伯娶婦”。
河伯娶親那天,西門豹看了看要獻給河伯的女子說,太醜,請巫祝下河去跟河伯說一聲,過兩天再找更好的送來。當差的二話不說就把巫祝給扔進了河裏;過了一會兒,見沒反應,又令巫祝的徒弟下去找師傅;還沒有回音,又要三老下去看看。三老跪地求饒“叩頭且破,額血流地”,“鄴吏民大驚恐,從是以後,不敢複言為河伯娶婦。”

話語權在三老巫祝,則民雖苦,但習以為常;話語權在西門豹,民雖驚恐,但不敢不服。

或有人說孔子使人心信服,西門豹隻是使人表麵服從。那再說說,清初剃頭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結果全國人民都剃了頭梳起了辮子。我相信那時人心絕對不服,可時間長了,大家也習慣了。到了清末民初,再讓人剪掉辮子,又成了大逆不道之事。清初大儒劉宗周絕食身亡不當亡國奴,到了清末康有為卻成了保皇派。不但習慣了,而且成了道義。

如何判斷直與枉,孔子的意思是靠“君子”。2500年之後,我們知道,靠“君子”靠父母官都靠不住。要想社會公平隻能靠法製與民主。至少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沒有找出比這更好的辦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