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倫·凱勒
編譯: 魏玲
譯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微黑板報》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在此時間裏,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牆故事》。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
我常想,如果讓每個人成年時失明失聰幾天,這會是件有意義的事。黑暗會讓人覺得眼觀六路的珍貴,寂靜將使人感到耳聽八方的喜悅。
我有時會叫朋友描述一下看到的東西。一個朋友剛從樹林裏走了一圈回來。我問她,你看到了什麽?“沒看到什麽,” 她回答。
這怎麽可能?我自忖,在林子裏走了一小時,竟然沒有看到一件值得一提的東西?我是一個瞎子一個聾子,什麽東西都隻能靠觸覺去感受,可是,僅僅用手去摸,用腳去踩,我就能發現幾百件有趣的東西。我摸葉子,嗯,嬌嫩,左右對稱;我摸樹皮,喲,光滑細膩,是一棵白樺;春天來了,我摸樹枝,希望在上麵找到含苞待放的蓓蕾;我把手放在樹上,運氣好的時候,我會感到枝葉在顫動,哇,是一隻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我把手伸進小溪,清涼的水流從指縫間嘻笑著流過,啊,我好生歡喜;我走在樹林裏,地上一層厚厚的鬆針,我走在草地上,腳下一片密密的的嫩草。它們清香撲鼻、鬆軟溫暖,對我來說,比豪華的波斯地毯更為愜意。
我想,靠觸摸就能感受到這麽多的快樂,如果眼睛能看見,一定會發現更多的美好!我又想,假如奇跡出現,賜我三天的光明,我要去看什麽呢?
第一天,我先要去看看那些生我養我,陪伴我的人。是他們的仁慈和體貼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力量。我第一個要看的人是安妮·莎莉文,我親愛的老師。我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教我,是她讓我知道了外麵的精彩世界。我要仔細地端詳她的臉龐,不僅是觀察臉的輪廓,看看和我想像中的是否一樣,而且還要找到她臉上流露出來的同情心、愛心和耐心。她就是帶著這三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艱巨任務。然後,我要看看家裏每一件東西,仔細地慢慢地看,任何一件細小的東西都不會放過。最後,我要看看每一本讀過的書。這些書都是盲人版的,凸凹不平,它們在漆黑一片裏,向我揭示了人類生活的千姿百態。
第二天,我要起個大早,迎著曙光,踏著暮色,去看日月交替的奇妙。白天,我要趕去紐約自然博物館,那裏有濃縮了的地球曆史,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我要在在那裏呆上一天。我以前經常去,每次去時,都要用手去摸每一件展品:動物在土生土長環境裏漫步的圖片;巨大的恐龍骨骼;人類進化過程的介紹。摸著摸著,我渴望有一天能夠親眼看見它們。晚上,我要去看戲。雖然我經常去戲院看各種演出,可是演員的表演,戲的情節,都要由陪我去的人不斷地寫在我的手心上。現在,我要用我的眼睛去看。我要見見哈姆雷特,一個迷人的男人!我讀過幾百本書,或者說,我摸過幾百本凸凹有致字母印成的書。看了這出戲後,我就可以把其他的在腦子裏一一地畫出來。
第三天,我仍然早起,急著去看黎明時更多的精彩。然後,我要去看看現實中的人間仙境和芸芸眾生。我要去紐約帝國大廈,我保證,居高臨下看到的景色不會讓我失望。我要去第五大道上走走,去曼哈頓兜風,去貧民窟看看,去工廠轉轉,去中央公園逛逛。我要站在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看人來人往,我要看出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傷。看見人們微笑,我會為他們高興;看見人們堅強,我會為他們自豪;看見人們遭罪,我會為他們難受。
第三天正在接近尾聲。子時到了,暫時的光明消失了,永久的黑暗重新籠罩了我。可是這時候,我的腦子裏充滿了精彩的回憶,以至於根本沒有時間去遺憾。
假如你知道,不久的將來你也會失明,那麽,你要看的也許和我看的不一樣。可是,我敢保證,假如你已經失明,又賜於三天的光明,你一定知道如何使用你的眼晴,去看些什麽。每一樣映入眼簾的東西,都是那樣親切,而這世界也會把最美好的通通向你展現。
我是又瞎又聾,而你卻是耳聰目明。我給你一個建議:盡情地用你的眼睛去看,仿佛明天你就要瞎了一樣,也請盡情使用其他的感官。用你的耳朵去聽聲音、鳥叫、弦樂、木管樂、銅管樂、打擊樂,仿佛明天你就要聽不到聲音了;用你的手去觸摸萬物,仿佛明天你的觸覺就要消失了;用你的鼻子去聞花香,仿佛明天你就要聞不到氣味了;用你的舌尖去品嚐美食,仿佛明天你的味蕾就要消失了。放縱你的感官吧,但是我敢保證,眼睛看到的一定是最賞心、最璀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