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影:“Bao”

(2018-04-07 13:46:46) 下一個

美國迪士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最近有一個新的電影。這是一個動畫片,片長7.5分鍾, 片名叫“Bao”。可是“Bao”的漢字拚音有四聲, 讀一聲,可以是“包子”,讀三聲,可以是“寶貝”,“寶寶”。這個沒有注音的“Bao”是什麽意思?看完電影,你會恍然大悟,噢,這個“Bao”可以讀一聲,也可以讀三聲,因為在電影裏,“包子”就是“寶寶”。

故事講的是一個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中國母親。孩子長大離家後,人去樓空,有一種青燈古佛,曲終人散的傷感。漸漸地,憂鬱症上了身。

媽媽包子做的很好。有一天,她做了一些包子,正準備上籠蒸,突然,她驚喜地發現,有一個包子“活”了。隻見它跌跌撞撞地在廚房裏的桌子上走來走去,然後又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著嚷著找媽媽。母性的本能使媽媽抱起了包子,親吻著它,可剛一把它放下,包子又哭了起來。唉,這麽小的寶寶沒有媽媽怎麽活呀,她領養了這個包子,於是她又重新當起了母親。

影片將“Bao”的二重意思演繹得淋漓盡致,記錄了一個母親是怎樣保護,教育她的寶寶的整個過程。像所有的孩子一樣,“包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高興時咧著嘴大笑,不高興時要麽是躺倒耍賴皮,要麽是嘟著嘴,拉長了臉。“包子”會用筷子吃飯。到了上學的時候,“包子”背著雙肩書包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包子”小時候脾氣挺好,遭媽媽訓斥時,“包子”一聲不吭,最多斜著眼睛表示不滿。可是漸漸地,“包子”時而愁眉緊鎖,時而翻翻眼珠子,強著脖子和媽媽說話。怎麽啦?看著“包子”一臉的青春痘(芝麻),媽媽明白了,“包子”進入青春期了。

電影的作者兼導演是石多美(Domee Shi),她生在中國,2歲隨父母移民到加拿大的多倫多,是家裏的獨生女兒。因為這個電影,她成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曆史上第一個女導演。她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她從小受到的家教。她說,“我媽媽對我就像是電影裏的“包子”一樣,千叮嚀,萬囑咐,要注意安全,晚上不要太晚出去,等等,等等。”

對很多父母是亞裔移民的人來說,“包子”這個故事太熟悉了,簡直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當石多美在公司裏報告要拍這個電影後的消息傳開後,這些人紛紛寫信給石多美,要求參加這部電影的製作。石多美說,“我覺得,這個故事吸引著世界各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收到了很多的信,告訴他們的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們自己又是怎樣一個人。有的人說,嗨,這包子就是我呀,或者說,電影裏的媽媽就是我媽媽,或者說,我現在正在經曆這樣的事情。”

另外一個要想參與的人是石多美的媽媽,鍾寧夏(Ningsha Zhong),  她被女兒戲稱為“包子大師傅。” 她應邀擔任了這個電影的中國美食烹飪顧問。她給動畫片製作組作了二次怎樣做包子的示範,仔細講解了做包子的每一道工序。先從揉麵開始, 隻見她把麵團揉得光滑細膩,然後把麵團分成適當大小的楔子。壓扁小揳子,灑上些麵粉,然後拿擀麵杖擀包子皮。最後一道工序是塞餡,捏包子,把包子收口的地方捏成一圈像是蕾絲的花邊。她一邊做,一邊講解,而製片組則一邊聽,一邊拍照。他們扛著攝像機,鏡頭近距離地盯著她的手,詳細記錄了每一個步驟。石多美說,“這些鏡頭裏都是媽媽的手,我們基本上是參照這些鏡頭來製作動畫片的。”

“包子”的外形設計得既像是“包子”,又像是“寶寶”,可愛極了。可是這是肉包子,裏麵是肉餡。如何讓人一看到這肉包子,就饞得口水要流下來?這件事可不是小菜一碟,太讓製片組為難了。他們動足了腦筋,結果他們發現,勾畫一個白白胖胖的,熱氣騰騰,頭上頂著青蔥和白芝麻,會讓人食欲大開的包子,和一個矮矮扁扁的,皮看上去僵硬,讓人倒胃口的包子,實際上隻差關鍵幾筆。製片組成功了,他們的“肉包子”看上去讓人饞涏欲滴。

電影拍的的太棒了!這歸功於製作組花了很多心思和時間。石多美說,“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研究,吃了很多很多的包子。當我飽的不能再吃的時候,我就去看電影。一個個做包子的鏡頭在我眼前晃來晃去。看著看著,我的上帝啊,我又餓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BW 回複 悄悄話 以後會有人議論為什麽的。原因讓人笑掉大牙。
魏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BW: 真的嗎?為什麽?
HBW 回複 悄悄話 生不逢時。這片子在中國禁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