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最近朋友告訴我,有人在議論中文學校的過往,多有不實之言。想到周末在中文學校教書的辛辛苦苦,有歡樂有糾結,看到我們第二代的成長,心中還是充滿了欣慰。故把自己曾在報刊發表的兩篇文章轉載在此。
耕耘十載普蘭情
從沒想過,我會在美國教中文。與中文結緣是很偶然的,十幾年前,香港人辦的崇德中文學校,為適應潮流,要開設普通話班,幾經周折找到我。從此我走上了周末中文學校的講台。
再一次偶然,在朋友的聚會上,得知普蘭斯堡中文學校。我懷揣一篇習作“魂係中華”,全當求職信,敲開了普蘭斯堡的大門。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卻已是寒暑十載彈指間。
看著青春年少的孩子們,天真、稚氣、活潑、好動。我真希望他們能夠熱愛中文,學好中文,去探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感受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對於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的ABC又談何容易呢?
每接一個新班,我都會讓學生填寫一個調查表,除了學生及家庭的基本情況,我會問你喜不喜歡學中文?從一到十你喜歡的程度是幾?答案並不樂觀,大多數都在五六之間。我也會考察學生對最基本的、常見的300個字,能讀出多少。無論是六年級還是八年級的學生,都有相當一部分的字不認識。按照標準中文的課本,六到八年級的學生應該掌握1800 – 2000詞匯,為什麽會有如此大的差距,該怎麽辦呢?我首先給學生提出一個明確的目標:會認、會用1500個字。也就是說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畢業,應該達到這個水準,以期今後有自學的能力。我想周末中文學校如能做到如此,也該感到欣慰了。
為了表示對每一個學生的特殊關注,我以每個學生名字中的一個字組詞,然後以詞語接龍的形勢展開,給出64個詞組。要求學生會念,能理解。要學生打印出來,剪開、打亂,再按順序排列起來,以便增強記憶。自己的都認知了,再與同學交換。全班同學的卡片集中起來,就有上千個詞組,這對幫助學生溫故知新,起了一定的作用。
再一個普遍的弱點是朗讀,在課上,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我讓學生回家讀,錄了音交上來。我每天開車上下班,就聽學生的錄音。曾有個學生一篇課文讀得磕磕巴巴,竟然用了七分鍾,到了學年末,縮短到了三四分鍾,流利程度大有提高。當時標準中文沒有錄音,我找朋友的孩子錄音,找北京景山小學的學生錄音,讓學生聽。
為了讓學生多了解中國文化,我要學生以“我的中國家鄉”為題,作成PPT文件,在班上講。我很高興地看到,孩子們能講出: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杭州的六合塔,上海的複旦大學,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京劇……, 我為學生鼓掌,給所有的人A+。
從學生講的“我的愛好”中,我知道了魔方中的數學,古典音樂的經典曲目,跆拳道的等級……,我邊教書,也邊向孩子們學習,充分體嚐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
我為學生設計了網站,把字詞、課文錄音、家庭作業都放到網站上,便於學生回家練習。當初免費的網站不多,而且容量很小,我就到處連接 (Link)。一位學生家長,主動提供給我一個付費的網站,我很感動,也很疑惑,就問他,我可以用多久?我想他的孩子一年後就升級了,若他收回網站,我豈不是又要從頭來?沒想到他說“As long as you need.”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愧呀!他為我付了六七年的費用,一直到我不再教課,而改作教務工作。家長的熱情支持,深深地激勵著我不斷進取。
三年前新校長上任,提出創辦學生刊物《普蘭之聲》,並寫了創刊詞。我設計了刊頭,排版格式,並主動建立了網站,擔當了第一任主編。雖然是小小的一頁紙,卻承載了我太多太多的心血。
萬事開頭難,當初支持的人並不多。有的說,不就是學生的作文嗎,語句通不通順沒關係,有錯別字無所謂。我不敢苟同。我覺得這是中文學校的一個窗口,一個典範,我不能把“用髒了的現代漢語”呈現給學生,不能如此誤人子弟。還有的人要登各種消息,我頂住不登,學生刊物不能變成雜貨店,不能離開我們的宗旨。爾後我編輯了培訓材料,從學生中選編輯,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學生編輯能夠獨挑大梁,把《普蘭之聲》真正辦成由學生自主出版發行的學生刊物。
我們堅持了質量,堅守了時間,這背後的付出鮮為人知。更重要的是我欣喜地看到一批批小編輯的成長,不僅提高了文字功底,更鍛煉了他們的責任感,此番經曆會讓他們受益匪淺。
目送一批批的學生走出普蘭,離別難,心相隨。十載耕耘,濃濃普蘭情,雙手托出明日的新星。
戴山
寫於 3/18/2014 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