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

拾起擱置多年的筆,寫下人生的感悟。
正文

親曆美國醫療、保險、康複服務

(2019-05-01 23:02:55) 下一個

我一向不關心醫保,上班時有工作單位提供醫保,選擇不多,所以也不用操心,選個家庭醫生就行了。因沒什麽病,隻是一年一次體檢,不在意選什麽醫生,就找了個離家近的。退休了,對65歲以上聯邦醫保Medicare更不了解,懶得看那些厚厚的說明。隻知道A(住院計劃 – 免費)、B(醫療保險 – 要花錢買)是必有的,否則有罰款。又聽人都說B隻報80%,自己還要買個Supplemental輔助保險,可以包括另外的20%。因此在網上亂搜一氣,找了個不要錢的,以為萬事大吉,忙著出國旅行去了。

誰知第一次賬單一來,驗血就近900美金,還有Medical D 也就是處方藥的保險的罰款,雖說是不多,每月十幾美金,可那是forever,今後餘生都要交的。這才感到醫保還沒搞定,急忙給醫生打電話,要他們擺平這900美金;給社安局打電話,抱怨我在申請B時,為什麽沒人告訴我還有D?又電話保險公司……,反反複複多次後,我才從保險公司處得知,驗血的那筆錢是因為醫生bill的代碼寫錯了。又得知我買的保險是包括處方藥的,謝天謝地!一邊罰款照交,一邊我對社安局的罰款提出起訴……折騰了半年,總算都解決了。結論是:別以為社安局的人會給你全麵解釋醫保的事,別以為醫生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都懂業務;退休後若不能繼續原單位的醫保,自己還是要做做功課,掃掃盲的。

一年後發現我的保險怎麽多了月費?電話詢問,得知被“升級”了,本想質疑為何不經本人同意就被篡改?電話那頭一再解釋有何好處,心想交就交吧,我也懶得麻煩,就算了,相安無事又一年。

去年2018年,臨近聖誕節,三藩市街頭有很多漂亮的裝飾,我興衝衝走上街頭,想拍城市夜景。在一座大樓前的台階上不慎摔倒,兩個腳踝即刻腫脹起來,很痛。我知道不好,估計骨折了,否則不會那麽痛。那時正值下班時間,一下就聚攏了很多人,樓裏出來的警衛打了911。約十分鍾後救護車來了,救護人員當時就把我的一雙皮鞋剪開了,我被用擔架抬上了救護車。他們問我的醫保是哪家醫院,我是一問三不知,退休到三藩後我還從沒去過醫院,也不知該去哪裏,隨他們了。下班高峰,交通擁堵,車走走停停,一人打電話詢問可不可以帶我到附近的私立醫院。不知他是請示什麽人或什麽單位,得到允許後,我被送入Sant Francis 醫院。

到醫院後,褲子也被剪了,照了X光,證實雙腳踝骨折。雖是急診室,但美國的急診急不得,隻要沒生命危險,一切按部就班。來了兩個小護士,一人拎個大袋子,各自從裏麵拿出兩條看似布帶的東西,從腳底向上,一條前後,一條左右,把我的腳和小腿包裹住。我還沒看明白是什麽神器,兩條腿即刻象灌了鉛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被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動彈不得。此時我女兒全家也來了,是護士打電話給她的,要她把我的私人用品帶走,醫院裏不可存放。接著我被轉送到病房,告知明天手術。雙腿不能動,上身也動不了,全靠靜脈注射止痛和安眠藥入睡了。

第二天疼痛難耐,4小時吃一次止痛藥,我一直問何時手術,護士也無法肯定。下午兩點以後,止痛藥已經毫無作用了,護士一直在跟手術室聯係,終於在三點多種我被推去做CT,然後床停在走廊等待。因我痛得厲害,醫生指示先把麻藥用上,以後何時進的手術室,手術多長時間我都不知道,等我醒來已經又回到病房了。

厚重的石膏板塊被拆除了,右腳沒有手術,隻是纏裹了一下,穿了一隻腳板與小腿固定的軟靴。左腳踝手術,放了兩塊鋼板,12顆釘子,打了相對薄薄的石膏。此時感覺輕鬆多了。

醫院設施不錯,一人一間病房帶衛生間,洗漱用品都準備好了,可以說是窗明幾淨。床對麵是一塊大黑板,寫著患者姓名,年齡,所用藥物,還有值班護士的名字。我用的止痛藥,上麵畫了表格,注明幾點服用,用過了就打個勾。術後的三天也在給我服防止靜脈血栓的藥。我平常服用的兩種處方藥,醫院早就聯係了我的家庭醫生,直接從藥房定了藥,按時給我服用。在醫院,護士不隻是把藥拿給你,而是要看著你服下。一天還有幾次量血壓、測體溫。護士交接班就在病房裏,口頭交代病人的情況後,交班護士把自己的名字擦掉,接班護士再寫上自己的名字。醫院三餐的菜單上,有患者名字,有食材的營養指標,還有醫生的名字。總的來說醫院的服務還是令人滿意的。

按醫保的常規流程,第四天就要從醫院轉到老年護理康複中心。Social Worker 社會工作者(這種職務中國醫院是沒有的)到病房來,告訴有兩處選擇,剛好我女兒在,她就選了離醫院一街之隔的康複中心。一會兒康複中心的救護車就到了,可說是無縫銜接地把我送進了康複中心的病房。

這裏可就無法與醫院相比了。我住的是三人的病房,用簾子間隔病床。還好我是靠窗的,不必隻看天花板。衣服鞋帽隨便穿(當然大部分人還是穿病人的長袍),洗漱用品也要自己準備。

護士的服務台在走廊裏,一個人要服務多間病房,藥都是由注冊護士(RN)發放的。一天幾次的量血壓,測體溫則是由認證護士助理(CNA)完成的。病人每天接觸最多的是CNA。一切日常服務,比如更衣、如廁、洗澡、喂飯、整理床鋪等都是他們的工作。你需要服務,可以按手持的按鈕,但不要奢望立即有人來,一個CNA要服務多間病房,服務態度、質量則因人而異了。

這家的工作人員中菲律賓人較多。美國護士行業,菲律賓人的比率本來就居多,一方麵護士工作辛苦,想學的人不多,另一方麵菲律賓國內的教育使用英語也用美國的教材,大部承襲了美國的教育體係,這也讓在菲律賓畢業的護士很容易拿到美國工作簽證。我碰到一個CNA可能到美國不久,每天都哼著小曲,高高興興地工作。我問他喜歡這兒的工作嗎?他說何止是喜歡(like),是熱愛(love)。他說在這幹三天就相當他在菲律賓幹一個月的報酬,所以他天天都很高興,賺了錢就寄給還在菲律賓的老婆孩子。

我按鈴叫護理的時候不多。一是早晨洗漱,二是如廁後。我來時床尾邊上就放了一個移動坐便器 (Commode),告訴我要用就呼叫他們。我覺得自己可以從床上挪到坐便器上,不想叫人幫忙。在醫院時護士給了我一個“夾物杆”,很有用,什麽東西離得遠了,或是掉地下了,都可以用它夾起來,等於延長了手臂,我也用來拉簾子等。我用這個夾物杆夾住座便器的椅子腿,拉到床旁邊。人坐到床邊,一手撐著助行器,一手撐著座便器的扶手,很勉強但也成功挪到座便器上了,雖然隻挪動這麽小小的一步,我就出了一身汗,但還是很高興,用過之後我會叫人來清洗。有個年輕的女孩CNA,濃眉大眼五官很端正,很可愛,她說她九歲在家就給奶奶端屎端尿,這沒什麽。還有一位頭發已顯灰白的CNA,工作主動認真,每次她經過我的床尾都掀開座便器看看是否要清洗。也有不負責人的,隻倒不洗。衛生間就在室內,設有衝洗馬桶的淋浴頭,而且衛生間的門斜對著我的床尾,門整天不關,是否衝洗了馬桶我聽得清清楚楚。更有甚者告訴我有“2號”再叫她。她工作時一臉怨氣,好像別人欠了她800吊錢。

患者洗澡是有時間安排的,不是每天。但你隨時可以要求洗澡,隻要CNA有空,就會推你去浴室。不能下床的,CNA會到床邊幫你擦澡。床單也不是天天換,一般是你離開時會有人來換。同樣隻要你要求,他們就會給你換。

一樓有個活動室,每天早晨都有人教坐在輪椅上的“瑜伽”課,也有人在那畫畫,做手工。有一架不錯的三角鋼琴,但沒看有人彈過。

康複中心不可少的就是PT(Physical Therapy)和OT (Occupation Therapy),每天都來。簡單說就是理療師吧。兩者職責不同,PT負責運動功能的恢複。開始時我無法下床,他們就教我練臂力和抬腿。後來推我到健身房,學習站立和邁步。PT用帶子綁在我腰間,然後提著帶子,我手撐著雙杠向前向後邁步,其實是PT把我提起來了。OT是幫你生活自理。我穿衣梳洗都沒問題,沒什麽要他們教的。OP出於謹慎,堅持要求我要叫人幫助如廁,說我自己那樣挪動很不安全,我表麵答應了,可是陰奉陽違。我戴著明黃色手環,注明是會高危摔倒的病人,床上也有一條同色的毯子,寫著同樣的字。不同等級,色彩不同,工作人員就是靠色彩分辨患者的狀況的。後來OP帶我到模擬的浴室,教我如何從輪椅上坐到浴凳上,再用手把腿抬進浴缸……

進了康複中心,又填了一大堆表格,多處簽了字。社工沒時間跟你細講,5分鍾20幾頁紙過了一遍,你簽了字,他們的任務就完了。

臨讓我出院的前兩天才告之我。社工講要是按醫保B的規定,我還可以繼續住在這兒,但我的醫保要我回家。我說我有B呀……從社工的講解,我才知道我買的保險不是Supplemental“輔助”保險,而是Advanced“優勢”保險。這種保險是政府把A、B、D都賣給了保險公司(據說每個人政府還補貼一萬元),由保險公司統一管理的醫保。所以一切由保險公司說了算。一般是PT評估病人是否可以出院,他們給的報告說我的情況不適合回家。若對保險公司的決定不同意,可以上訴。我當時也實在不願意在那裏呆了,覺得回家自由一些,心情也會好些。所以我決定1/10看完醫生後回家。手術後10天就拆了石膏,又過了12天起出了傷口縫合處的釘子。皮膚並非用線縫合的而是用像訂書機一樣的釘子訂的。拍了X光,醫生說愈合很好,我告訴他我今天就要回家了,他說No,No,No,馬上拿起手機給康複中心的醫生打電話,但也改變不了什麽。他抱怨地說,保險公司就知道省錢。

從醫院回到康複中心,我又去問社工,我回家的事是否安排好了。她一口咬定一切都辦好了,第二天就會有人送輪椅和馬桶去,然後會有人把康複中心的輪椅拿回。護士一周一次,PT、OT一周二次到家服務。並且幫我申請了殘疾人專用的輔助公交車。我以為還會是無縫對接,也就沒多問接手的單位是哪個家庭護理中心。

我周四晚回的家,周五輪椅送來了,送貨的人打電話問我地址,我才發現地址寫錯了。至於commode沒送來,我也不是很在意,我發現家裏的座便器還是比較高的,從輪椅轉到上麵沒什麽問題。但沒有護士來。我想大概是周末,等下周吧。接下來的兩周,不知打了多少電話,給康複中心的社工、保險公司、家庭醫生,一人一個說法,互相推脫責任。

最後康複中心的社工說沒有家庭護理單位接受我的保險。為此我谘詢了有關人員,知道了聯邦醫保B有的項目,任何優勢醫保都必需包括,至此我對醫保又多了一點認識。一月底了,康複中心社工打來電話跟我說,幫我找了一家護理中心,他們同意免費服務。兩天後護士來了,她看我也不需要OT就隻安排了PT。PT來了4次,對我說他們做慈善隻能是4次,以後不能來了。他知道我的保險後,告訴我對應的家護中心的名字和電話。我就奇怪了,為什麽我所在的康複中心卻說沒人接受我的保險呢?

我剛要打電話詢問,就接到家庭醫生的電話,告訴我聯係好了家護中心,我一聽就是那個PT告訴我的單位,真不知什麽原因要周折這麽久才搞定。教訓是不能相信社工信誓旦旦說都聯係好了,要知道具體單位,甚至要打電話確認。

以後就正常了,護士每周來一次,測體溫、血壓、心跳、聽診,看看腳的情況。幫我預約醫生,其實我都不想去,但是經不住她的push,還是去了。另外她也幫我去藥房取藥,甚至幫我去郵局寄報州稅的信,這不是她的工作範圍。PT每周來兩次,人也很好,幫我按摩腳部,測量腳可以活動的角度,指導我怎麽鍛煉。他剛來時,我告訴他醫生說我的左腳也可以走了,他帶我在屋裏用助行器走了一會兒。他很謹慎,離開後又打電話來告訴我,他在聯係給我做手術的醫生問情況,叫我不要讓左腳受力。後來他告訴我左腳隻能受力25%,又指導我怎樣做是受力25%,從他那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現在PT還在繼續,護士這周三是最後一次,讓我簽了字,就結束了。對這種家庭健康服務,我還是很滿意的,雖然開始時有些麻煩。

這期間我看了有關退休醫保的文件,對什麽是“輔助醫保”,什麽是“優勢醫保”才有了比較明確的概念。醫保每年是可以換的,經這麽多折騰,我覺得自己的保險不怎麽好,要換換看,所以又開始上網查。查出來各家保險的評級非常接近,滿意度都是85%-88%,85%與88%能有多大區別呢?我一看就泄氣了,還查個什麽勁呀。曾有人告訴我Keiser不錯,可我的PT說很不好,反倒說我的Brown and Toland 好。我的家庭醫生說Brown and Toland 不好,她現在不再接受這家保險了。有人說HMO不好,PPO好,可我的家庭醫生說HMO好……真的很難判斷誰好誰劣。給我做手術的醫生不在我的醫保內,手術屬於急診是報的,但我出院後的幾次回訪,我要分別付醫院的費用和醫生的費用。對於沒保險的,醫院會減20%的費用,醫生的費用我現在還沒收到賬單。保險公司來信提供了兩個骨科醫生,可我還是覺得要看給我手術的醫生才好,自己花錢也就認了。既然各種優勢保險都必須包括B所包括的項目,也就是說聯邦對私人醫保是有監督和控製底線的,各家保險也無法太離譜,可以比較放心,再說了小小百姓如何精心挑選保險也未見能百分之百滿意。

三藩市的PARATRANSIT,直譯是輔助客運係統。是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的。是Door to door(門到門)的服務,方便不能乘公交的人。從申請到批準要21天,還要麵試。我接到麵試通知時,我問我怎麽去呀,他們告訴我出租車公司的電話。出租車不接受預約,要在當天提前1小時要車,坐輪椅需要Ramp Taxi。還算順利 車 按時來了。司機比我明白,他說麵試20分鍾足夠了,他在門口等我,然後送我回家。車費是Paratransit 付的。

批準後,會收到一個卡,上麵有你的照片和ID號碼,還注明是否有助理人員(PCA)同行,助理人是免費的。我的卡上是注明有PCA的,所以每次我訂車都問我有沒有同行者,我是沒人陪的,回答都是No。這種政府的輔助客運(有不同大小車),可以提前一周預約。一般不會是你一個人一輛車,所以比較花時間,路上可能要一小時以上,車費是一次2.5美金,來回5美金。對需要幫助的乘客,如坐輪椅的,司機要幫助推進目的地的第一道門,這是他的責任。乘這種車沒有次數限製,有人天天去老年中心。可以上車給現金,或事先在辦公室買票,票沒有期限,隨時可用。那個ID卡是用來坐出租車的,一個月消費限製在$90 - $150,政府補貼80%,個人在卡上充值$18,就顯示$90。三藩市的出租車都必須接受此卡。當我去麵試時,工作人員特意強調不僅是去醫院,去公園、看電影、餐館……都可以,目的就是幫助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出行。我都是去看醫生才要的輔助客運,因為可以提前預約,比較放心,出租車要當天要,總覺得不踏實。現在恢複的差不多了,若是可去可不去的事情可以試試叫出租車。

如果不是這次摔了,我還真不知道這種輔助客運服務,還是蠻感動的。若是要私人經營的,可以上輪椅的車,一個來回,就要$70,跟$5沒法比。

以上就是這四個月來對美國的醫療服務及對殘疾人出行的一點體會。美國不是像很多歐洲國家那樣全民醫保,但還是能滿足基本需求的。當然你若是低收入人群,那就什麽都不用花錢了。有人說,看一個國家先進否,要看它對弱勢群體的關照,美國是不用說的,花很多錢在這方麵。不好的是也讓一些人鑽了空子,不努力工作,坐享或騙取免費福利。

 

戴山

寫於5/1/2019 三藩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SCNC 回複 悄悄話 謝博主。這樣的話,medicare office 是主要決定住院的長短以及各方麵服務的。Advance 以及 supplemental 隻不過是輔助一下病人的負擔。但得到哪種服務及時間的長短還是Medicare 說了算。

謝Susan 的回答。
ddw_sf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NC' 的評論 : 就我所知supplemental隻是coverB不cover的20%, part D 是處方藥,也一定要買,否則跟不買B一樣要罰款。每年medicare 寄的小冊子裏有說明和比較。但我以前都沒看,以為買的是supplemental,其實是advanced,包括處方藥,也有一年一次看眼睛,和洗牙。
Susan71 回複 悄悄話 這個還真不知道,因為沒經曆過。城裏有哪位能介紹一下嗎?
ddw_sf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
ddw_sf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寂靜喜歡' 的評論 : 謝謝
ddw_sf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山安' 的評論 : x謝謝!
SCNC 回複 悄悄話 Susa, 從此文章來看,醫生不認為她可以出院。然後,我猜是Medicare office 或者她買的Medicare advantage ppo 或者hmo 不同意醫生的建議。到底是誰決定出院或留院。這是關健。aarp 是否要聽Medicare 所作的決定?
Susan71 回複 悄悄話 如果身體不好,經濟可以負擔得起,AARP的是不錯的,看門診、急症間、救命車、化驗、拍各種片子都不需再掏銭。所有醫生所有醫院,這都是親身體驗,還可以在國外掛急診:(這沒有經曆過)。不過有一些醫療材料需要自付:例如耳膜穿孔的小管子、白內障手術的特別鏡片。每月會寄來賬單,詳細列出醫生收費多少、醫保批準多少,醫保付給多少,最後AARP付多少。一目了然少了許多麻煩。
SCNC 回複 悄悄話 謝謝Susan.

New York, excess charges are limited to 5%. Under Ohio and Pennsylvania law, a physician may not charge or collect fees from Medicare patients which exceed the Medicare approved Part B charge. Plans F and G pay benefits for excess charges when services are rendered in a jurisdiction not having a balance billing law.


Wow,這AARP is real good, it even covers the balance billing law on states that have no law to protect the patient's in situations of emergency visits in out of network hospitals.

Thanks for the info.
大山安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很有用的好文。祝早日康複。
Susan7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最有名的supplemental 是AARP的,也有好幾檔,價格也有所不同,除了付Part B(一定要付的,每月在拿社安金時政府已經扣掉,)再另外付月費,每月200元左右。去看醫生就不用付另外的20%,反正身體不好經常要去看醫生或者什麽的買了supplemental 就不用擔心了。這可以從AARP網站上查詢得到,但這個計劃是不包Drug D的,還要另外買的,AARP 每月80左右,而且每次配藥還要付自付款:看是什麽藥。這以上是我們家的經驗之談,已用了十幾年了。
SCNC 回複 悄悄話 我知道ppo有時比hmo差是應為對於急診來說,ppo 不在一個新的法律規定內的,就是對於不在網內的醫院醫生就是急診這個法規也是不管的。在加州,你是ppo,去了不在網絡內的醫院,醫院和醫生可以bill 你剩餘的差價,也就是說保險付了一部分,剩下的你要付,hmo 就不能bill 給你。
SCNC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信息。可否詳細介紹一下supplemental 及 part D, 不大懂。
寂靜喜歡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詳細信息量大,學習了,多謝! 祝早日康複!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願您早日康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