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女兒上大學,向朋友討教經驗,他的孩子前一年上了同一所大學。他告訴我們第一、第二年必須住校(mandatory), 第三、第四年孩子已經習慣了校園生活,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不會回來住了。雖然你家離學校不遠,每年上萬元的住宿費是省不了的。另外每年得換一次宿舍,夏季的三個月宿舍全部清空,學生們必須尋找 storage place 放置他們的私人用品,你女兒的同學們必然會找到你家來。他家那年暑假車庫和客廳堆的盡是箱子。
我家是典型的灣區小黑屋,年代老、麵積小,哪有那麽些空間堆東西呢。但是我家地大呀,於是腦筋就動到了建一個小屋(Shed)上,不時到 Lowes 和 Home Depot 去看各式各樣的 Shed。麵積大、空間大、能入法眼的都要 $3000 多以上,覺得似乎不值。能完全滿足條件的又找不到,因為我們還需要大而堅固的架子以堆放各式沉重的箱子。於是領導就鼓勵我自建,說是我相信你有能力(Handle),可以練手,有鍛煉身體的作用,還可以省錢,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女兒的學校是 quarter 製,每個quarter 十二個星期,秋、冬、春三個quarter 必須 take 課程。 九月份交第一次學費時還蠻興奮,裏程碑啊,一月份交 winter quarter 的費用時就感覺到怎麽這麽快又要交錢了,到四月份再交學費就感到快要破產了。轉眼到了五月份,再不動工來不及了,於是在領導的連哄帶騙的忽悠之下開工了。
首先,選出一塊地來,用打夯機將設計好的網格狀的地表拍實,墊上碎石子,再拍一遍,找平,放上 steppers 作為樁腳,照片一。
當時還沒有 You Tube, 也不知道 Do It Yourself, 對Shed也沒有仔細研究,更不知道Code一說。整個工程是土法上馬,藍圖隻是Home Depot和 Lowes樣品房,建造有很多想當然的成份,從始至終處於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狀態,典型的三邊工程。
小屋做成框架結構,底邊和主要立柱全部采用4”X 4”的防腐方木。結合處打孔,用10”長3/8”的螺栓配上墊圈和止退墊圈連接,用螺帽上緊。後來看得多了,發現從未有人用這種處理方法。在水平和垂直立柱之間加4呎長45°的斜撐,以確保結構的穩定性,以防傾斜和變形。下麵一係列照片記錄了建造的過程。
牆麵、地麵和屋頂的材料都用壓合板,(至今我也不知選材是否正確)。屋頂的坡度按1:20 設計,單麵坡,對於灣區的氣候(無雪、罕見暴雨)合適。屋頂的壓合板上鋪上防水層和Shingle.外牆刷漆(Exterior Flat – Premium Plus),號稱 Lifetime Guarantee。拐角處用鐵皮包住。安裝門窗,最後接上電線,安裝屋內屋外的電燈和插座。
利用業餘時間建造,曆時一個月,小屋竣工。上麵一張是夜幕下的Shed。竣工後很快發揮作用,當年女兒的九位同學朋友將他們的家當寄放到小屋裏。
十多年過去,當年種下的果樹已經根深枝繁葉茂,小屋掩映在一篇蔥綠之中。風吹雨打日曬,歲月的痕跡留下了汙跡、磨損、灰塵、和油漆的些許斑駁。但結構依然堅固,沒有任何變形,屋頂毫無滲漏跡象。下麵三張為近日的照片。
春季,小屋前的果樹開花,作物一片盎然茂密。這就是家園,勞作耕耘之處,心血汗水揮灑的地方。
十多年過去,回顧起來,頗有成就感。天道酬勤。
2年前我也和父母一起做了一個鐵的,120 平方尺。 底盤用HD的石墩,$8一塊,下麵鋪碎石子。 第一次經驗不足,房頂沒弄好,冬天雨季有點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