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Magzter上一篇訪談文章,專門介紹了才華橫溢的吉他手Yvette Young,她談起了如何從鋼琴、小提琴轉到吉他,以及“無師自通”的吉他之路, Young表示唯有吉他讓她找到自己的音樂熱情, 她認為,鋼琴、小提琴演奏僅僅是給別人做的, 而吉他則能夠用來表達她自己的情感。 專業人士對她的吉他演奏技法評價甚高,“獨一無二”,被評為青年吉他手十佳之一。 可能是鋼琴、小提琴和吉他的某種融會貫通,她把吉他當成鋼琴來彈了,獨具魔力。
要了解一代人,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聽聽這一代人的音樂,感受他們如何用音樂表達自己。下麵是Yvette Young最新專輯中的一首:“Good Morning”,和較早的(2017)另一首:“Adventure Spirit”(冒險精神)。聽一聽,似乎沒有想象中隨意、自由、不可測,卻顯得有些超出年齡的“成熟”。
聯想到一本關於晶體的書,在開頭章節中,作者提到了巴赫,並附上一段五線譜,作者不講音樂,而是說明五線譜上的音符看起來有“結構”,顯示出一個自然存在的、有些抽象的概念:“對稱”,那些音符前後左右“對稱”,有了關聯,暗示著音樂(聲音)本身某種“可預測性”,或者一種規律性,如另外一本即將出版的書名那樣《Let’s Calculate Bach》(讓我們一起“算計”巴赫)。
再回到所謂的“成熟”上,時代的進步的確給予我們更多的選擇和不確定性,由此延伸,個人“年紀感“上的差別,恰恰在於對這些“選擇”的感受差異,但“老練”和“成熟”可能不是一回事,一個是選擇多少的問題,另一個則是選擇帶來的後果是否有清晰的意識,因此,“少年老成”就容易理解了。
Yvette Young組建了自己的樂隊,取名為“Covet”(貪求),顯然“要得太多”並非本意,因為名稱“Covet”大概來自著名的“十戒”(The Tenth Commandment (Exodus 20:17)),條條戒律至今仍擲地有聲,其中排名第二的就是“不要做隔壁的老王”(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s wife)。
試著為喜歡她的音樂找個簡單的理由,想象這樣的情景,和朋友至親、或年長或同齡人或年少相聚而坐,眼前不僅有咖啡,清茶,冰淇淋,還有啤酒、威士忌...,音樂給予的啟示也許是:不論拿起哪一杯,知道自己要什麽,且知道如何從容放下。
Good morning
Adventure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