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精致”:源於模仿,止於自然

(2019-11-08 09:30:54) 下一個

“精致”:源於模仿,止於自然

 

    從字麵上看,“精致”包含了細節,及細節的取舍和表現。它就像烹調出來的一道菜,是刀工和調料的“結晶”。同樣的雞蛋炒西紅柿,不同的照片秀出來的,首先感覺到的是表麵上的“精致”差異,不得不說,內在怎樣,其實,也能夠看出個八九不離十。這是有關“精致”的奇妙之處。土豆還是土豆,絲絲也罷,片片也罷,甚至是土豆泥,它的樣子一定是製作者內在的一種狀態。於是,“精致”有了內和外的屬性,有了主動,被動和自動的屬性,有了時間屬性,或者直接一點,“表裏”在一種美好願望中趨於“如一”,“由表及裏”,“由裏及表”,周而複始的旅程。

 

    精致是裝不出來的,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時間積累。沒有刻意為之,卻是一種是骨子裏透露出來的東西。一時“精致”可能是一種偽裝,也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某種昭示,我更願意視為一種願望,一種朝著精致本身的自我導向,因此,不是所有的“假”或者“裝”都不好。一個“願望”沒有實現之前,昭示出來,的確有些“假”,這便是很多的旁觀者的感覺。對朋友圈秀“假”圖者而言,說不定,某一天還真的實現了呢。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剛剛穿著媽媽做的新的褲子,一不小心第一天就弄破了一個口,她很怕媽媽看到會怎樣,其實母親告訴她,以後走路小心點,別傷了自己,然後母親在那破了的地方,針繡了一朵非常精致的美麗小花,母親在孩子的心裏種下一個種子。有一天,小女孩長大後,破了的衣服也許不會再補起來,也許一件衣服就隻穿一次,她周圍一定有花,哪怕隻是一朵野花。於是,心裏有了“花”,眼睛裏便會萬紫千紅。

    精致是主動的,它帶來了無序中的“對稱圖樣”,讓人有了一種的可預測的踏實感覺,多了一份平靜與安詳。這種主動性來自於我們的眼睛裏對美好的期盼和感受,因而就有了你的精致和我的不期而遇。精致又是被動的,“美好”願望有“魔性”,它成為“精致”的無形驅動本源,能夠從無到有,因而,也決定“精致”的自然而生的自動屬性。

    精致是一種無形的“不將就”,和金錢無關,因此,成了一種態度。精致可能是一種“誘惑”,帶來某種的“破壞性”。精致不是一種完美,卻走在完美的路上,因而變得可愛了。

    精致不是“裝”,又是“裝”,源於模仿,止於自然。很多人討厭“裝”,其實是討厭那種“一時性”的、“短暫無序”的不一致性,因此,旁人看到的“精致”,常常不容易判斷是不是隨機一現,如果這樣,那還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時間,也就給了別人一個機會和時間,讓“裝”成為一種自然、一致的習慣。

    我會常常自省,自己不是一個好人,但我願意開始裝,習慣成為一個好人,這樣世界上不就少一個不好的人。

 

(謝謝光臨!)

 

“Most people are good” by Luke Bryan 

 

https://youtu.be/liqktLC7x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笑薇.' 的評論 : 完全同意“需要”和“精致”的關係。歡迎您來訪及留言。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講究精致,那是一種需要,是一定要有,而不是不得不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