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談中醫,不談科學,談談對科學的理解

(2023-01-10 08:58:22) 下一個

中醫太老太玄,很多人連本醫書也沒看過,就憑道聽途說,誇或者貶都沒意義。

科學就不同了。能上網打字的基本都是科學教育出來的。

那麽這些人討論科學應該沒有問題了吧?

其實不一定。

準確地說,討論已經定論的科學知識應該沒問題。

一旦涉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原則,那麽跟討論中醫、哲學或者宗教差不多。

也就是說,各說各話,說來說去,都是自己的理解。

是自己的理解,卻都自以為代表科學。

有以科學原則為科學的,比如科學要“可證偽”。

有以某方法為科學的,比如“雙盲實驗”,不雙盲就不科學。

以當前科學知識為科學的,比如“科學不能解釋,所以不科學”。

還有以主觀好惡為科學的,比如同樣的現象,西方的科學,中國的不科學。

嚴格地說,以上都非科學,反科學。

先看“可證偽”。

可證偽隻是科學的必要條件,並不是科學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可證偽,隻能保證定義清晰。科學需要明確的定義,但有明確定義的並不一定科學。比如“美國人”有明確的定義,可證偽。但這跟科學沒有關係。

一時不能證偽,也不一定不科學。比如在某個時期內,相對論,平行線不相交之類的命題連證實都不能,何況證偽。但時機一到,證實,證偽都齊了,科學。

事實是,可證偽本身需要一個特定條件,這個特定條件需要一個理論。沒有這個條件,或者不在這個理論範圍內,“可證偽”的要求本身就是荒謬的。比如平行線不相交的條件就是“平麵上”,理論框架就是歐氏幾何。離開這個框架,抽去這個條件,平行線也可以相交。結果就成了平行線不一定相交,談什麽證實證偽?

所以,可以肯定,無論是從邏輯上還是從科學原理上,把“可證偽”當成科學標準的都不完全理解科學。這些人要代表科學肯定什麽東西(比如西醫或者中醫),一定是不可信的;他們要否定什麽東西(比如中醫或西醫)也是不可信的。

再看“雙盲實驗”

有些代表科學的人說中醫不科學,論證是沒有雙盲實驗(實際上成藥有大量的雙盲實驗)。潛辭就是:能過雙盲才是科學,不能過就不是。

這是典型的拿棒槌當針。

因為雙盲主要是藥學實驗,並不是唯一的科學實驗手段。

相對論是通過雙盲實驗確認的嗎?

登月是通過雙盲實驗證實的嗎?

不是。

那麽,飛船登月科學嗎?相對論科學嗎?

當然。

所以,科學不等於一定通過雙盲。

反過來,有沒通過了雙盲實驗,過一段時間,結論又被推翻的呢?

有。

所以,通過雙盲也不等於科學。

雙盲確定的不是單一效果,而是效果的規模性:自變量與因變量的聯係在群體中的體現。

兩種因素導致的差異超過一定數值,就確定為兩者對群體的影響不同。

這兩種因素對單個個體的效果(有效或無效)基本不在雙盲的考察範圍內。

比如某方法治某病,一百個醫生用,每個醫生治十個病人。隻有一個醫生有效,治好了九個,另外九十九位醫生治愈0人。那麽,按統計原則,這種方法就是無效的。而實際上,對那位特定的醫生來說,按統計原則,這種方法又是有效的。

正如“可證偽”需要規定理論體係與前設條件一樣,雙盲也需要明確定義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兩者間聯係的判斷標準。

忽視這些因素,空洞抽象的雙盲實驗其實隻是迷信:他不知道科學為什麽叫科學,以為某形式是唯一科學方法。

連樹葉都沒有兩片相同的,人體健康情況怎麽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相同?任何相同最多都隻能是相似,而且一定以忽略某些因素為代價。

悖論是,科學自己承認未知甚多,雙盲實驗卻是在假設很多因素不相關的情況下來進行。

不能否認科學已經發現了一些關鍵因素。

但同樣不能否認,科學承認有更多的關鍵因素有待發現。

所以,討論雙盲,需要更多的科學知識和更純粹的科學精神。

注意,俺不反對雙盲實驗,中醫有些藥有些方法也可以雙盲。但again,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然後看以科學知識為科學。

這實際上是“以(當前的)科學知識為(絕對)真理”。比如80年前的知識:摘除腦前葉白質可以治療精神病。拿這個知識當真理,害了多少人。科學之為科學,就在於它會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否定已經達成的知識。

科學的發展曆史說,當前科學能解釋的,不一定真的科學;當前科學不能解釋的,不一定不科學。

把已經達成的知識當成科學本身,用它來否定還不了解的東西,這是科學教徒的做法,是阻礙科學發展的反科學。

拿當前的知識否定中醫,是典型的反科學。

 

再看主觀好惡產生的雙標。

科學的態度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在討論不同的醫學的時候,重點應該是讓病人舒服(治病),而不是讓科學教徒舒服(明白幹涉手段與結果的關係)。

這個原則,已經被科學教徒嚴重扭曲了。比如,方舟子曾說“為中醫辯護的一個常見理由是說它有效。但是有效性並不等於科學性。科學 固然會有效,有效的卻未必是科學。何況,中醫治療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懷疑的。

方氏把可能與現實混淆得一塌糊塗。為捧而捧,為貶而貶,方舟子已經丟掉了科學的態度。

“科學固然會有效”= 科學必然有效   嗎?

固然會有效,是遲早有一天。如果那一天不是今天呢?是科學有效還是科學無效?

“但是有效性不等於科學性”,所以如果不科學,有效也不行嗎?

有效性為什麽不等於科學性?不等於今天你理解的科學性,就等於永遠不科學嗎?

“中醫的治療的有效性是值得懷疑的”=中醫無效或者中醫不科學嗎?

拿什麽標準來懷疑?你今天你理解的科學,還是未來無限可能的科學?如果今天你不理解,未來科學可以理解呢?

把現實與可能混起來,算是兩個標準相混,雙標的一種。

另一種雙標是中醫幹涉產生效果,不承認是幹涉效果,要考察(這是對的);而西醫幹涉效果則無需考察別的因素。中醫無效或者出事故,那麽一是中醫的錯,中醫該死;西醫無效或者出錯,則是病本身的問題。

 

那麽,科學的態度之下,怎麽看中醫?

中醫不需要證偽嗎?

中醫需要。比如依中醫理論的實踐是中醫,用草藥不等於中醫,用西藥(比如取其寒性)也不等於不中醫。

中醫不需要實驗嗎?

需要。中醫需要證明自己的方法有效,但是是在中醫的理論框架之下。就象東方世界觀不應該被西方世界觀規範一樣,中醫的有效性應該有自己的標準:有理論,有假設,有實踐,結果能證實假設就是理論和方法有效。當然,也需要可重複性,但不是簡單的西藥實驗式的重複。

如果是方劑或者具體方法,要大規模推廣,那麽也需要雙盲來檢驗效果。

中醫必然科學嗎?

不必。因為是兩個體係。

中醫必然不科學嗎?

不必。因為現實雖然隻有一種,但觀察現象的角度可以是多種。反過來,觀察的角度多種,但最後觀察到的還是一個現實。中醫與科學,一定有相遇的地方。

總之,長翅膀的不一定都是天使。口喊科學的也不一定,甚至大多數都不,理解科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