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化資本與文化成本

(2022-11-11 11:19:36) 下一個

有一種理論,說文化可以看成是資本。

俺覺得有道理。

是資本就有使用效率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文化也是成本。

效率高,成本低;效率低,成本高。

中西文化,在群體組織與協同上,成本差異就很明顯。

中國人群體意識更強,更有紀律性,更容易組織。西方則相反。

社會存在與發展,一是創新,一是穩定。兩者可以互相彌補。

近代以來,西方創新的力量掩蓋了協同上的不足,中國則是創新方麵的弱勢而消彌了協同上的優勢。

直到最近一百年來。

中國在科技上追上來,雖然沒有完全追上,但是已經到了一個程度,群體的組織效率在發展中的作用已經突顯出來。

中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是土共治國,這是教育的結果,這是中國文化。但在本質上,這是中國思維使然。

這種協同思維滲透到中國人的骨子裏。比如對家庭成員的稱呼:兄弟姐妹。相比於西方的男女兩類,中國還長上了長幼。這不是中國人多事,而是這是集體協同的基本原則。男剛女柔,長友幼敬,各有職分各有定位。

這種原則貫穿整個社會體係。

相比之下,以英文為例,家裏的兄弟姐妹長幼該有秩序的地方沒有秩序,倒是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時態啊數啊上邊。這就相當於不但不建立思維中的整體觀念與秩序,還要搗亂,障礙、破壞統一秩序。

一正一反,社會協同能力當然也就低下了。

這種能力低,社會組織成本當然就高。能以創新領先時當然好。但不領先了,需要競爭時,各自為政就不如團結一致力量大了。

中國屢次衰落又屢次崛起,其實就可以看成是協同形成與協同潰散的過程。

這其實是思維的作用,漢語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