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兩極世界

(2021-10-05 18:51:45) 下一個

國家的生命力體現在兩個極端:順境中超強的開拓力;一個是逆境中超強的適應力。

前者代表是美國,後者的代表是中國。

美國的開拓力信賴科技,科技的優勢發揮最好的環境就是可以標準化操作的時候。比如對平原地區進行軍事打擊。發揮最不好的環境就是標準化操作無法展開的時候,比如在阿富汗對塔利班作戰。

中國的適應力信賴中國文化的協同素質。中國人一旦組織起來,十個人就可能發揮其他文化中二十個,五十個或者一百個人才能產生的能量。這種精神調動起來,環境越艱苦,活力就越強。環境越優越,活力就越差。

蘇聯,是一個然垮掉的實體,跟曆史上任何一個整合了太多國家或者地區的帝國一樣。外在條件一消失,必然破裂。

蘇聯的發達與強大,一半與中國相同,一半與美國相同。與中國相同的部分是艱苦條件激發的窮人協同潛能;與美國相同的部分是標準化操作。

與美國不同的是美國是以私人利益為號召,而蘇聯則以群體利益為號召。

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整合的是中國人,中國有統一的文化;而蘇聯融合的是不同群體,並沒有統一的文化。

因此,中國和美國都有理由存在得更久,而蘇聯則不能。

韓戰中蘇聯顯然有自己的算盤。一個繼續貧弱的中國對蘇聯是有好處的,中國實現統一本來就讓斯大林不爽,所以韓戰讓中國跟美國打一仗吃點苦頭對蘇聯是有誘惑力的。

但中國沒有被削弱,反而打強了。抗美的成功讓毛的威望提高了,反對派翻身的可能又降低了。所以,第一步蘇聯就失算了。

同時,故意讓中國同美國對抗,蘇聯的小夥伴們當然看在心裏。這對東歐諸國的心理衝擊相當大,對蘇東波客觀上起到了催化作用。

而且,中國抗美的成功又讓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威望提高。以至於斯大林去世後社會主義陣營中有重大分歧時有人希望聽中國的意見。

這一仗也讓美國認識到中國的力量與價值。所以,在美蘇對峙時美國人才會跑到中國來拉攏中國。但尼克鬆幾次提議美中合作對抗蘇聯,都被毛輕輕岔開。毛知道這樣對中國長遠並不利。因為蘇聯垮掉(赫魯曉夫上台已經露出這種趨勢),中國將成為美國的對手。而中國的功力還不夠,所以毛並不想這樣。

鄧則在國際關係方麵跟其他方麵一樣短視。一上台馬上倒向美國,一下子引起蘇東波。蘇聯的垮掉既不是裏根的功勞,也不是鄧的功勞,蘇聯本來就在垮掉的邊緣了。鄧倒向美國,並不是推了骨牌的第一塊,而是鄧就是第一塊。

到此,美國的影響力到達了顛峰。如果中國在毛時代沒有產生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人口,中國也要掉到穀底。但這兩三代高素質的中國人吃著草擠出牛奶,硬是又攢出一些家底(資本與實業)來。而同時期的美國,則享受著蘇聯垮掉與中國甘願輸血的雙重紅利,得意忘形,經濟金融化產業空心化了。

到創總歇斯底裏的時候,中國雖然大勢未成,但已經初俱羽翼。

美國沒有跌落,但是中國已經構成了挑戰。

中國不應該取代美國,因為取代了美國,中國的衰落也就不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