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猴子撈月亮,撈不到。
有一隻猴子看到天上有月亮,告訴眾猴月亮在天上。一時猴子們安心了。
但過了不久,猴子們又開始關心起水裏的月亮來。
水裏的月亮是什麽?為什麽在水裏?它們還是想撈一撈,探個究竟。手捧失敗多次以後,一隻猴子找來一個椰子殼,一舀,成功了----月亮到它的容器裏了。
眾猴驚歎。
驚歎之後,眾猴受到啟發,找來各種容器,在不同地方,都撈到了自己的月亮。
他們還發現,月亮可以從一個容器裏倒到另一個容器裏,可以從一個變成多個,從多個變成一個。
從此,猴子們多了一個新的遊戲。
他們已經不再關心天上的月亮跟月中的月亮的差別了。
在人類,就是心學(本來不是宗教,後來被意識汙染,成了宗教)與科學的分別產生了。
《新狙公賦芋》說人的意識追求穩定感,而科學給意識的穩定感最強,因此,科學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俺的意思,不是說科學跟心學宗教或者神秘學沒有不同。它們確實是在不同的軌道上。科學專注於意識中的現象,發現現象之間的聯係與規律,而嚴肅的宗教或者神秘學則專注於意識本身。如果現象是塊磚,科學要看這塊磚在大廈中的位置,而玄學神秘學則要看這塊磚的材料。當然,兩者共享一個出發點,就是現象本身。
如果分不清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拿一條軌道的原理去解釋另一條軌道上的事情,就會產生很多困惑。比如神創與進化,地球的年齡與神創世的時間,七日的七等等。如果能把現象與現象與意識本身分開,這些困惑就不會那麽讓人困惑了。
意識與現象是什麽關係?如果粗論,就是現象存在於意識中,現象是意識工作的具體成果。
科學就是要開拓更新的領域,找到不同成果間的關係。但科學不觸及意識本身----心理學依然是把意識當成現象來處理。
心學或者宗教-----嚴肅的宗教,是把現象還原為意識,再發現意識自身的規律。
消除困惑,分清差別,先要找到宗教與科學分手的地方:意識產生了,但還沒有流動的狀態。過了這個地方,意識進入流動狀態,就隻能靠不斷地抓取對象來獲得穩定感與安全感,理想的狀態就是科學,一般的狀態就是生活。這兩者本質上都一樣:虛空,虛空的虛空。因為意識的流動本身就是憑空產生的。
意識為什麽會流動?為什麽追求穩定感?
因為意識所依賴的現象或者形象本身是不穩定的,不實在的。
不實在,但是有形象;
有形象,但是不實在。
如果同時明白這兩點,意識就不會象猴子一樣亂動不停了。
但現實不如此。不實在這部分沒有形象,所以不能形成意識。有形象這部分形成了意識,但是意識不到不實在這部分。
結果,就是意識自以為真實,但是什麽也撈不到。撈不到又以為真實,結果就是要不斷地確認。這就是思維工作的原理,不停地判斷:A是B,B是C,C是D。。。。
對意識來說,這就是它存在的方式。但因為沒有一個現象是穩定實在的,所以,注定它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穩定點。科學,就是意識能尋求穩定感的最有力的工具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