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經典、經典章句與道德---回複悟空兄

(2020-12-10 18:58:12) 下一個

為了點擊率,回悟空兄的幾貼捏巴一下另發本貼。

“否定儒家,有一個比儒家思想更高明、更純淨的思想嗎?沒有。”

俺的意思是:有沒有這樣一種思想,放到群體中,放到社會實踐中,能不像儒家那樣被利用?沒有。任何一種高明純淨的思想,放到現實中,都一樣被利用。宗教信仰也一樣被利用。

悟空兄提出一些論語章句的解讀問題,有些俺有點自己的想法,有些也是茫然。

提出這些問題很有意義,但如果是從這些問題出發,討論的重點可能更偏向儒家經典解釋,而不是儒家思想本身了。

當然,悟空兄也可以說:這些話中的思想也是儒家思想,這些話的意思都不清楚,還說什麽思想。

在俺看來,這些話有些可能當時有清楚的意思,後來不清楚了;還有些現在的意思其實也很清楚,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顯得難以理解了。

人的意識很容易典型化,典型化會掩蓋非典型。遺憾的是,語言的發展就是不斷典型化的過程,後起的主要意思會掩蓋前麵的主要意思。比如“可以”,“可能”“得”“仁”,現代漢語中,這些詞原來的意思都不那麽重要了。本貼說的是另一個例子,“以及”,跟悟空兄對父子相隱的質疑有關,也跟係統的儒家思想有關。

儒家主要思想之一是仁,仁就是愛人。而親親相愛,親親相隱中體現出來的愛,在儒家看來,就是仁的原始形態,源泉。社會關係中的仁,都基於這個親親之愛。為了維護這個源泉,即便在一方犯法的情況下,父子也可以而且應該相隱。

這個思想有什麽意義呢?可以看出儒家的仁與其他版本的愛有什麽不同。比如,墨家主張兼愛,沒有差別的愛所有人。儒家認為這種愛沒有基礎,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愛,就是親子之間的感情。所以儒家不說兼愛,而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以及”,從現代的角度來理解,就是“和”,“還有”的意思。但這不是這句話本來的意思。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老吾老,把這種感情擴(推)展到人之老。如果明白“以及”的本來的意思,就可以明白孟子為啥主張仁卻反對夷子的“愛無等差”論,也就可以明白為啥儒家要父子相隱了------親子之間的感情是天生的,是仁的發端,而仁是一切關係中愛的原則的雛形。不能為了後來的枝葉(比如一件事情中的義)而損害了整個體係的基礎。因此,如果父子中有人行了不義之事,父子相隱也是可以理解的,不但可以理解,而且是順乎天然的。

這不是在說父親可以教孩子做壞事,也不是說孩子可以協助父親做壞事。這兩個情況是教育的問題父子之道的問題,儒家另有論述。父子相隱,說的隻是說在不可控的情況發生後,父子應該做的第一選擇。

至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多種解讀,俺認為多數都是門外漢的猜測。真正的解讀就一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普通人,你可以讓他去做,但是卻沒有辦法讓他明白為什麽。這不是在說道德名詞,道德教條,而是儒家所推崇的心性,這是儒家個人修養的終極理想。每個人都有這個心性,但是很難用語言把它傳達出來,描述給人。但是人可以通過篤行來實踐它。這個解讀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印證:一個是所有的修心方法都有類似論述;二是論語中其他地方有更清楚的闡述: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如果味覺正常,怎麽可能吃喝不知道味呢?知味,不是知道味道,而味其味,味是如何發生的。人都飲食,都知道食物的味道,但卻很少有人認識到味味者。這兩處可以互相印證,與論語孟子中的其他思想印證,也可以與其他的修心傳承印證。不見得是唯一正確,但比起其他自作聰明的斷句強猜,俺認為更有可信性。至於味能不能用作動詞?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另外,儒家思想在今天依然有非常完備非常清晰的部分,更有代表性,也更適合稱為儒家思想,比如“仁”的思想。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儒家思想,也許悟空兄更應該關注這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